
我和薛林先生相識是在1993年秋,中國新詩研究所所長呂進教授在重慶西南師范大學主持召開的93華文詩歌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之后直至1998年,我們之間互有書信往來,盡管真正相交只有短短5年時間,但我對老先生的印象卻是如此的深刻,以至于常常覺得我們已是相識、相處很久且永遠也忘不了的老朋友。
薛林先生是臺灣著名的兒童詩作家,曾任臺灣《布谷鳥兒童詩學季刊》、《詩壇詩刊》社長,《滿天星童詩刊》編委,臺灣兒童文學會及兒童文學協會發起人,新詩學會監事。1993年1月,他聯合臺灣幾位熱心幼兒詩歌創作的同道,共同創辦了《小白屋·幼兒詩苑》季刊,這本刊物從此把我們聯系在了一起。
《小白屋·幼兒詩苑》印制非常精美,尤其是每期封面精心設計的剪紙,都在講述一個美麗的童話,令人愛不釋手。這份刊物的出版資金純由個人資助,因而每期只印300份,由薛林先生負責分贈海峽兩岸暨海外兒童文學社團、圖書館以及喜愛幼兒詩的朋友。我有幸被薛先生列入贈送名單,從第一期創刊號直至前幾年停刊的最后一期,薛老師從沒間斷過給我寄送。
《小白屋》只發表約稿詩作,不接受投稿。那段時間我應薛老師約請,給刊物寫過幾首兒童詩,并先后在1995年的7月號、10月號和1996年的7月號上發表。由于刊物的閱讀對象為學齡前兒童,且基本上是由大人讀給幼兒聽,因而詩歌語言的口語化和幼兒化處理非常重要。我覺得薛先生很在意這個問題,我在《小白屋》上發表的幾首詩,他都做了些許的語言上的處理,使得這些詩更適合幼兒朗誦或聆聽。
我至今不知道薛林老師的真實年齡,他寫給我信上的字跡是那樣的工整、清秀,字里行間流淌著愛意和謙和,展示給我的是無限的青春和活力。但從呂進教授為薛老師《天使之愛》詩集寫的序來看,薛先生1946年就出版了第一部個人詩集《帆影》,詩集上的個人照也是一副慈祥的長者模樣,據此推算,他現在應該是接近80高齡的老者了。
然而,詩人的心永遠是年輕的,尤其是喜愛兒童詩并終生致力于兒童詩創作的薛林。在我看來,薛老師是永遠也不會老的,因為他心里充滿了愛,充滿了對兒童的愛,對大自然的愛,對整個世界的愛。
“您把心給了他,/他必然把心給您。//我擁有那么多顆心,/所以我富有。”這是薛林老師寫的一首小詩“心與心”。這首詩讓我感受到了他待人、處世的真誠和內心世界的豐富,也使我悟出了他永遠年輕的奧秘:富有愛心且不斷奉獻愛心的人,永遠也不會衰老。
薛林祖籍為重慶萬州,盡管客居臺灣已近60年,但他對家鄉依然一往情深,并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家鄉的愛心。1993年,他將退休金捐獻給中國新詩研究所,為家鄉青年詩人專門設立了“臺灣薛林懷鄉青年詩獎”,迄今已有9位富有成就的重慶青年詩人成為這個詩獎的得主。
我不是一個勤于寫詩的人,與薛先生交往,都是他寫的信多,我回饋的少,因而心里一直充滿愧疚。1996年,為了表示對薛老創辦《小白屋》詩刊的支持,我在給他的一封信中曾寫到“我愿采擷兒童語言的花朵,裝點美麗的《小白屋》……”這封信后來被薛先生收入他的文集《感動99》。其實,真正一直在全身心“裝點美麗的《小白屋》”的人,就是薛林和那些與他一樣熱愛兒童、熱心于兒童詩歌創作的詩人們。
薛老師盡管年事已高了,但他的心和創作的詩卻永遠屬于兒童。最是童心老詩人,這是老先生和他寫的詩留給我的印象,也是我對這位可親、可敬、可愛的前輩想給予的評價。我想,他的那首“小河”詩或許更能表達他在今后人生中的期盼和寄托:“小河,/唱著激昂的歌兒,/自山谷中奔來。//我問:/去哪里/她說:/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