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重點引智項目“淡水魚內源酶水解工藝研究與食用蛋白粉開發”項目成功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鑒定。該項目利用魚體消化道內的蛋白酶,水解無須分割的原料魚,制成魚水解蛋白粉。在提取和制成魚水解蛋白粉的過程中,通過回收其中的固體廢棄物和粗魚油,可分別加工成飼料和食用魚油膠囊,實現二次加工廢棄物的零排放。本項目集成低溫破碎、內源酶水解和微生物控制技術,充分利用淡水魚資源,具有新穎性、實用性、先進性,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湖北是“全國淡水魚生產第一大省”,但水產品以鮮銷活吃為主,附加值低、深加工產品少;且存在深加工過程中資源、能源消耗大,污染嚴重等問題。自2003年起,在湖北省外辦和省外國專家局的支持、指導下,湖北鄂州振源生物科技公司引進俄羅斯自然科學院的POVERIN DMJTRY院士等5名高級人才來鄂進行指導、咨詢和人才培養,并簽訂了相關技術合作協議。經過多方共同努力,關鍵技術被突破和掌握。目前已形成年產300噸食用蛋白粉能力,年產值可達7800萬元。該項目還被列入2006年度科技部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科技合作分委會第十屆例會議定書項目。該項目具有經濟、社會、生態效益良好,競爭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特點,產業化后可在國內淡水魚加工行業內推廣應用,存在廣闊市場空間。若增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可使水產品加工業逐步發展成為水產品資源富集地區的支柱產業之一,這樣既能增加企業效益,又可提高農民收入,從而拉動地區經濟的發展。這種由低附加值的原料型產品生產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的發展,形成多層次多品種的合理產品結構,可以滿足國際和國內市場不同的消費需求,這一新產品在國際和國內市場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該項目產品食品級魚水解蛋白粉,可廣泛用于食品行業作為營養強化補充劑,適用于所有人群。產品的一半將銷往俄羅斯市場,前期已獲得俄羅斯聯邦保護消費者權利和人民福利監督局于2005年5月30日簽發的衛生防疫證書,及2005年5月30日簽發的新型食品國家注冊證書。淡水魚內臟占魚體重12%左右,目前國內魚加工企業還沒有很好的處理方法,原材料利用率僅有37%左右,因此在加工過程中給環境造成很大污染。運用此工藝技術原材料利用率可提高到100%,如果全國的魚加工企業采用此水解工藝技術,僅提高魚原料利用率,節約資源這一項就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湖北省外國專家局付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