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拼貼11味臺式美學生活

2008-04-29 00:00:00
瀟灑 2008年8期

統籌:三川玲 賴亮編輯:賴亮 張君會 蘇嵐嵐

臺灣,這座面積約3.58萬平方公里的島嶼,曾經與我們有著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我們對它的印象更多地來自于二手經驗,從文本、廣告、唱片、電影、偶像劇與綜藝節目中慢慢顯影拼湊出一個屬于各人自己心目中的臺灣。

這個臺灣,對于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氣質、面貌與脾性,有時它們是互相混合立體的,有時則是偏執片面。對文藝青年來說,它既是余光中的詩,也是夏宇的詩,既是侯孝賢的電影,朱天文的小說,許舜英的意識形態廣告,又是林懷民的云門舞集。對創意青年來說,它提供了李欣頻的創意學,韓良露的食物學,葉怡蘭的生活學。對音樂愛好者來說,它傳播了周杰倫,也傳播了陳綺貞、蘇打綠、自然卷。當然,它還可以是“康熙來了”、“超級星光大道”。

臺灣兩個字,一座島,卻包含了種種難以分清計算的意象。但也正是這些破碎繁雜的意象,匯聚著一個綜合的臺式美學體系,其中體現著歷史傳承、中西對碰,概納了個人的家國幽思,更多是滲透至生活的微細情調。什么是屬于臺灣的美學?臺灣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所教授李謁政說,臺灣美學正如臺灣經驗的破碎化,“如何拓展共同平臺,讓大家認知這是屬于我們共通的內涵?”他認為臺灣美學,是這個土地的人如何去觀賞體會這里的四季、這里的土地,以及這里的動植物如何在這土地上展現美妙的情境。所謂臺灣美學就是發生在這土地上的事情,要很認真很細膩的去體會觀察,并且把這個經驗分享給大家。

所以我們看到了臺灣人與山水的共融,對一景一物的情愫,因一抹書香、咖啡香而起的迷戀,或是對記憶中一份傳統紅豆冰味道的念念不忘。就是在這樣對生活密集的敏感,甚至是自覺中,顯影出屬于臺灣的生活美學,有著對日常細節的細膩感受,對精神享受的極致體驗,對傳統繼承的純粹表現。作者易安曾寫,“對于冬天的臺北人,雨傘是出門必備,因為是頻繁使用的必須品,所以和穿衣服一樣,雨傘也要講究品牌、價格、設計款式;他們除了看你的穿著判斷你的品味,連雨傘也是判斷依據之一。”可見臺灣的生活美學真是無孔不入。

在你親身體驗臺灣的在地美學前,我們在此先為你拼貼11味臺式美學生活,從臺北的文化地標誠品書店,臺北街頭隨處可見的咖啡館與7-11便利店,到薈萃歷史精華的國立故宮博物院,從散布臺灣各地的民宿,到充滿懷舊風味的小鎮老街,從通宵達旦的夜市,保留傳統風味的糕點,臺灣人少不了的冰品到茶。雖不完全,但絕對寫實生動,足以滿足你對臺灣美學的色#8226;香#8226;味全方位想象:

色,是風光之色,山林之色,是穿林海沐日光的滿足之色,是撿獲遺失在時光之河的懷舊小物的溫暖之色,更是享受慢品生活,回歸自然的悠然之色。

香,是書香、咖啡香,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精神安慰,在轉角街口小店的約會腹語,是生活里密不可分無處不在的一抹低調的人文情懷。

味,是味道,是滋味。當臺灣的歷史古典之味與現代尋常民間之味相輝映,相融合,交匯出傳統與創新的生活味道,更滲出一股有聲有色的人情味。

第一味,誠品書店。(2P)

第一次來到忠孝東路,穿過了迂回的東區地下街,在繁華鬧區是一連串的冒險之旅。漁夫劃起他的小槳,在名為都市的叢林里游蕩,《尋找著桃花源》是心中繞起第一縷煙,模糊了來時路,指引了桃花源的方向。曾以為誤闖了金融機構的辦公大樓,只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隔絕了惱人的暑氣跟都市的喧囂,阡陌相間,雞犬相聞,于是乎天地間知識的匯集,陶潛所謂的桃花源呼之欲出……

都市叢林深處的桃花源

文/圖:易安

八零年代末,吳清友先生在臺北市中心的林蔭大道旁開了第一家誠品書店。歷經了初期的慘淡經營,誠品書店現在是臺北人心目中書店的代名詞,也是外國人腦海里浮現的臺北印象。

關于誠品書店,日本女作家新井一二三有次這樣寫道:“我曾經認真考慮搬到臺北,為的是誠品書店。我坐在東京的書房里,想象臺北有家誠品書店,感覺猶如奇跡一樣。”

誠品創造了一個“文人型的夜店”,全臺四十多家誠品書店營業至半夜,而臺北市中心的敦南店則是通宵達旦,全天候陪伴愛書人或一時興起、或半夜失眠的時光;不論何時走進誠品,總是有靜靜坐著閱讀的男女老少。

誠品書店是書店,但誠品也有百貨公司、獨立創意品牌專柜、音樂館、藝廊,和餐廳;有的時候,誠品也會自己出版發行書籍,并和其他出版社合作發行一本書的“誠品獨家紀念版本”、或是“誠品獨家封面”。 簡單來說,誠品賣的是中產階級的生活情調;誠品,是一個將所有藝文活動集結的概念品牌。

在誠品,你可以看書買書、聽音樂,看免費的演講或講座,參加付費藝文課程,可以看誠品簽約的最新臺灣新生代設計師作品,買設計品牌的流行配件和服飾,可以逛藝廊,可以看免費影展,可以坐在書堆里邊喝咖啡邊聽街頭藝人彈吉他唱輕音樂,還可以參加誠品主辦的跳蚤市場和創意市集。全臺每個分店的活動各異,誠品甚至提供免費活動手冊提供索取,上面密密麻麻印滿當月所有藝文活動的時程和內容。

于是,很多臺灣的年輕男女約會是這樣的:在誠品書店里看一下午的書,然后逛逛創意跳蚤市集和設計商店,最后再去誠品里的咖啡館呆坐閑聊。不嫌累的話,換上潮流裝扮,旁邊的夜店酒吧永遠歌舞升平;舞跳累了,再回到通宵營業的誠品書店稍事休息,順便等早晨的第一班捷運回家。

呵,原來臺北的晚九朝五,也可以如此文藝又書香。

圖片說明:

113-誠品敦南店是吳清友先生89年在臺灣開的第一家誠品書店,也是全世界第一間二十四小時營業的書店。

122-書香與咖啡香---逛得腳酸腿麻,便來誠品咖啡享受在書堆中的咖啡香吧;一旁的廣告廣告牌,揭示著最新的出版信息,每隔三天更新一次。

126-誠品書店,半夜兩點;對于書蟲而言,這里是永遠不打烊的天堂。

127-在誠品,累了可以就這樣坐在地上繼續讀你舍不得放下的書,窗外又是另一片風景。

第二味,臺北咖啡館。

見證咖啡與人文的交融(2P)

文/圖:易安

咖啡在臺北發跡甚早,當年日本人帶來了現代化的制度和設施,也一并帶來了西方的消遣和飲食。時至今日,咖啡已經成為臺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臺北人吃早餐,除了豆漿、便是咖啡。

陳綺貞歌詞里的九份咖啡館、 臺大附近知識分子聚集的咖啡館兼live house、街角街坊三十五元(約七元人民幣)一杯的平價咖啡鋪、連鎖的品牌咖啡店、普羅旺斯風格的海岸咖啡屋、小貨車載著咖啡豆和咖啡機的行動咖啡店……市儈的、優雅的,大眾的、小資的,臺北有著至少上萬家的咖啡店。各種咖啡店吸引各自的客群,各領風騷,卻共譜臺北的咖啡文化地景。有了這些咖啡館為背景,便能搭起各個時代臺灣文人的活躍舞臺。

臺北咖啡館百家爭鳴,咖啡煮法流派各異,也各有死忠擁護者;但,總有不少被刻印上時代記號的老咖啡館,至今仍在臺北文人的心中屹立不搖。

其中,明星咖啡屋便是臺北人至今仍津津樂道的老咖啡館之一。座落在臺北老城區的明星咖啡屋,隔著條街便是城隍廟;一中一西的共存,在臺北街頭留待文化對比的奇異想象,同時也刻畫著臺北歷史中西交融的痕跡。明星咖啡屋原本開在上海外攤,是民國時期上海灘文人聚集之地,國民黨來臺后,經營明星咖啡屋的俄羅斯人和上海知識分子,便跟著國民黨一起來到了臺灣。當年民國上海的文化氛圍,也一并原封不動地搬來臺北。

五○年代,這里成為外省知識分子猶如昨日王孫,緬懷過往輝煌、隔岸喟嘆傷懷的根據地。由于鄰近臺北的書店街,六○年代起,白先勇 、陳映真 、三毛、陳若曦、林懷民等許多文學作家先后聚集于此,從此便得臺灣文學地標之稱。

明星咖啡屋盛極一時,卻也經歷過沒落、衰退,多次轉手、歇業,最后一次開幕至今,店內依舊留有當年的時代風格。當年,明星咖啡屋有著臺北最正宗的咖啡豆和制程,簡直是巴黎左岸咖啡館的翻版。

今日在咖啡屋林立的臺北,除了已漸凋零的老顧客,便是按圖索驥至此欲懷舊的年輕文人。找個陽光宜人的午后,坐在棕色的古樸靠背式皮椅上,帶上本書、點杯咖啡,思緒跟著窗外的景致徜徉流轉,白先勇當年在此沉思振筆的光景,似乎仍映在歷經滄桑、卻依舊光可鑒人的大理石桌面上,而三毛和一代文人的暢談,彷佛開始在背后響起……

圖片說明:

73-陽光灑滿窗前的午后,“不悠閑,毋寧死”的臺北人

76-每張桌旁,都有張這樣的照片,提醒你正坐在哪個作家、詩人,以及藝術家旁

191-中山北路上的the one咖啡館。取之不盡的悠閑和陽光,灑落在臺北林蔭大道旁的陽臺上。

215-忠孝東路巷子里,藏在花叢幽徑上的小熊森林咖啡館

359永康街的阿爾卑斯花園。

第三味,7-11 便利商店

重新定義整座臺北城(1P)

文/圖:易安

夏日悶熱的臺北子夜,濃密的黑暗吞噬著沉睡中的城市。黎明到來之前,便利商店成為城市的舞臺,暗夜里所有邂逅,都在這里流轉發生。

若說互連網帶來了虛擬世界的創世變革,那么便利商店無疑是真實世界里改變人類生活的那一個個浮動IP。早在上個世紀末,便利商店便已進駐并攻占臺北。漸漸地,全臺灣任何一個最偏遠的小鎮,都能尋到便利商店的蹤影。根據統計數據,臺北的便利商店密度是全球第一,同一個路口上開了三間便利商店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有人說,便利商店在臺北早已進入“戰國時代”。

于是,臺北上班族在巷口的便利商店買杯現煮咖啡帶上地鐵,高山上的游客則在“臺灣海拔最高的便利商店”合影留念。便利商店,無所不在、無所不賣,有時開在通衢大道上招呼來往的過客,有時則蜷在地鐵站里陰暗角落細心體貼每一個通勤忙碌的腳步。

臺北人把7-11昵稱為“seven”,兼作便利商店的代名詞。在寸土寸金、空間局迫的臺北,7-11重視的是坪效、講究的是通貨的速度和效率,他們競爭如何在最小的空間內擠進更多、更完善的商品陳列和虛擬服務。標準的配備除了琳瑯滿目的零食飲料和日常用品外,還要有書報畫刊、自動取款機、熱食、質量不算太差的現煮咖啡、賣電影票游樂園入場券或可查詢數據的i-coupon機器、復印機、傳真機;若想繳水電費、停車費、罰款、學費、瓦斯費、電話費,或是寄快遞,柜臺亦提供代收。甚至,在網絡書店下單購買的書,也都能藉由便利商店綿密的鋪貨通路,運送至離住家最近的便利商店,書到了即在便利商店取書繳款,不收任何運費。這里幾乎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一切需要,只差床位提供住宿服務。

最可喜的是,無論店租多么昂貴,臺北的7-11總想辦法在大落地窗前或店門外設置座。不少臺北人嗜飲咖啡,這些座椅架上了遮陽傘,便成為他們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一個個避難的綠洲。

臺北稠密而混雜的居住環境,為7-11提供了崛起的條件;而在通路決定銷量的年代,便利商店又帶來了新的大眾消費模式。將便利性、精致性、全面性濃縮進一個個嶄新明亮的盒子里,便利商店建構起了臺北市民的消費意識和習慣,也在空間架構上重新定義了整座臺北城。

臺灣人本就愛不務正業;好好一間便利商店,甚至推出了專屬7-11的卡通人物,并且每隔數年便推出新一代人物,既能增加品牌新鮮感、又兼刺激消費。從05年至今,“open小將”是臺灣7-11的代言卡通人物,頂著7-11的彩虹帽,超卡哇伊的樣貌風靡全臺少女。“open小將”的名字,來自于三年前7-11電視廣告里的主題曲“always open,seven eleven”。現在,在7-11里,你可以找到數百種以open小將作為封面人物的商品。歌手、作家發表新作品,也會發行7-11版,掛上open小將的圖樣,獨家在7-11販賣。像是今年許舜英《我不是一本型錄》(全解剖別冊)的7-11版本從設計到銷量都贏過了誠品版。

圖片說明:

131-在門前擺上桌椅,7-11搖身一變成為街頭咖啡館。

146-頭頂彩虹帽的open小將,今年三歲生日;若懶得出門,7-11甚至提供外送到府服務。

145-city cafe,7-11推出的現煮咖啡品牌,便宜、快速,最重要的是,街頭巷尾只要找得到7-11的身影,就有現煮咖啡。

第四味,國立故宮博物院

看到古典傷痕美學(1P)

文/圖:蔡佳玲

(引言)相較于北京故宮由內到外、一體成型的古色古香,臺灣的故宮,除了保存古典味,更融入時尚元素,形成古典與現代兼容并蓄的多元性風格。65萬件的藏品由北京到上海到南京到貴州、四川再回到南京,最后跨越臺灣海峽落在臺北市外陽明山下雙溪的故宮博物院,每件文物都歷盡劫波,蘊涵著濃濃的感傷。

如果要推薦臺灣的博物館,當然首先是故宮博物院。五千年來中華文化最精華的部分都在那兒了。臺北的收藏品是北京的十倍,而且都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沒有的,那里的寶貝80年才能看完……

有“中華文化寶庫”之稱的故宮博物院,興建于民國54年,館內收藏許多中華文化的古物,以宋、元、明、清四朝的宮廷文物為主。無論是器物、書畫、圖書文獻這里都有,青銅器、陶瓷器、玉器、錢幣、絲綢等,占地近萬坪、全館超過65萬件的收藏。除了原有收藏,故宮里的文物,亦靠著接收、受贈以及收購等途徑新增。

遷臺的學者當時認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國家的象征,所以拿走了不少(2382件)青銅器;文人重視書畫,書畫本身也好運載,能拿的盡可能拿,共拿走了5424件。其中僅宋畫即達943幅,宋元山水畫系列可構成臺灣故宮博物院的極品特展。

中國有君子佩玉之說,故玉器也拿走不少。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計17934件,但卻集中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各瓷器陳列室與敬事房的精品,可謂名窯畢備。著名的三希堂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三希”中的“二希”,而臺北藏有其中的“一希”。郭熙的《早春圖》,現在臺北,北京沒有。北京有《清明上河圖》,臺北沒有。龍袍,中國歷代只有清王朝留下來的,當時的學者認為清朝的東西價值不大,沒有拿,所以臺北故宮博物院1件龍袍也沒有。

在琳瑯滿目的展覽品中最受大眾矚目的,是傳自清朝,雕工細致、清透的翠玉白菜,雖是一件皇室的飾品,但也因為其中凄婉的故事引人唏噓不已。原本收藏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宮的翠玉白菜,是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的妃子瑾妃的嫁妝,以白菜象征清白女子,菜葉上的螽斯、蝗蟲代表多子多孫,精細的雕工刻劃入里,翠綠的菜葉,潔白的葉柄,不假人工之手的天然色澤令人驚艷;本體為瑪瑙的肉型石來自宮廷珍玩,在生成的過程因受外來因素影響,而形成一層層不相同的顏色,狀似一塊令人垂涎三尺的東坡肉。瑾妃已逝,皇室無存,惟有一棵晶瑩的白菜留在人間供大家追憶。 除了常年展出的古物,故宮還會不定期安排各式國內外的文物展覽,與國際交流。館內的紀念品販賣區,非但可以買到多種仿古紀念小物,最近故宮更與意大利精品設計品牌ALESSI合作,推出一系列具古典造型的生活用品。清皇帝胡椒研磨器、清皇后書夾,公仔造型穿上宮廷服,細細的丹鳳眼看上去格外逗趣,還有蓮花小碗、天堂鳥牛奶罐、金魚蛋杯等,一件件兼具質感與藝術的小玩意兒,營造出獨特的生活品味,每樣都令人愛不釋手。借此,也可以重溫往日的盛世生活。

“故宮晶華”

甫于今年6月底新開幕的餐廳故宮晶華,位于故宮博物院院區,為臺灣首次出現的國際級美食文化觀光景點,斥資新臺幣4億元,古典精致的用餐空間提供了令人放松的用餐氛圍,強調以豐儉由人的價位提供多樣化的美食,精心規劃仿造古物外形的翠玉白菜、肉型石、白玉錦荔枝等菜色的九道式“故宮國寶宴”深受老饕喜愛。

第五味,民宿。

最地道的人情味(1p)

文/圖:蔡佳玲

若想深入臺灣鄉鎮,了解每個地方的文化特色,“住民宿”是最快速的快捷方式。什么是民宿?臺灣的民宿概念,大概就像改良版的大陸“農家樂”,民宿或許在農田間、水岸邊,或許在熱鬧的市區里頭,皆因所在地不同,發展出不一樣的風格特色。每個民宿主人就像是這個地區的地方“經紀人”,你總可以在他們的房子里看到最地道的在地特色,看看他們吃的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是可以感受臺灣特有的人情味。而住民宿除了看裝潢、服務,最重要的,就是聽聽民宿主人的故事了。

臺式峇里島風情

要是向往能在午后一刻,漫步綠草如茵的庭院,或者可以到吉安鄉的夢田信箱田園民宿過夜,體驗一下樂活的味道。

怪了,明明是到臺灣,怎么這兒瞧上去像是峇里島,難道是訂錯機票上錯了機?別緊張,這里的確是臺灣,不過你也沒看錯,因為這里正是臺灣的小峇里島。從相戀開始,民宿的男女主人就渴望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從學校畢業后,女主人開始籌劃夢田信箱這個天地,而男主人則浪漫的在庭院親手栽種了一大片花花草草,送給畢生最愛的太太,不藏私的讓幸福跟更多人分享,他們希望這個家是一個大大的信箱,希望每個到這里的客人都能將自己看作是一封信,“寄”到夢田信箱來,放松舒服的住上幾天,享受一下度假的美好時光。

夢田信箱的最新館——峇里情人度假別墅,每間客房皆由南洋原木打造而成,房內的每樣物品與裝潢,都以暖色系來營造南洋國家的熱情與溫暖,白色的天花板、亮黃色的墻,獨特雕紋的原木床柱、潔白凈瑕的床單與紗罩,前院大陽臺上的躺椅最適合午后在此小憩、享受日光浴,到發呆亭作白日夢,或是赤腳踏在草坪上散散步也不錯,宛如獨立遺落在臺灣一角的南洋小島,帶給游客一番新感受。

山景里的慢活美學(1P)

隨著現代人越來越重視慢活的話題,阿里山竹崎鄉有間民宿便以慢活為主題,打造了一處休養生息與美學兼具的人間仙境。

慢慢來、慢慢吃、慢慢看,慢慢體會,慢慢過生活,標榜放慢腳步過生活的“緩慢民宿”,要來到這邊的旅客學著靜下心來感受生活的一景一物,和自己對話,和自然對話,遠離步調繁忙的緊張生活。除了看看不一樣的美麗風景,如果在這里用餐,除了可以吃到用當地健康食材烹調而成的美食,一道菜一道菜按時慢慢上桌的方式,更能讓客人好好品嘗餐點的味道,是這里的一大特色,充分展現獨到的慢活美學。

民宿新型態

在臺灣民宿越來越多的今日,有民宿主人也開始動腦筋,發展出另一種全新的住宿型態來招攬游客。

花蓮沙漠風情民宿的最大特色,就是“什么都沒有”。這里沒有電視、沒有音樂、沒有計算機、沒有噪音,就像回到原始生活一樣,住宿于此讓人放松自在,心靈沉淀,簡樸不花俏的房間設計,反而突顯出獨特的風格與質感。

或許你坐過火車,但是你住過用火車車廂改建的民宿嗎?臺中縣的新干線列車民宿,將老舊的車廂整建改良,在不失原味的原則下,讓客人體會睡在車廂是什么樣的感覺。

相信嗎,在臺東,露營也可以泡溫泉?太平生態農場在特制的超大帳棚旁搭建了小小溫泉池,推翻了住帳棚全身臟臟臭臭的刻板印象,游客在泡溫泉的同時,還可以俯瞰整個臺東市美景,相當吸引人。

而在宜蘭有一間蓋在水中央的民宿,這地方可特別了,美麗的建筑還曾經成為MV的拍攝場景。主業是設計師的民宿主人,精心設計規劃格局,遠離塵囂,在水上蓋了個家,如果住膩了硬梆梆的陸地,不妨試試水上柔情,沒事還可以在陽臺發呆釣魚,在客廳坐蕩秋千,顛覆一成不變的生活型態。

第六味,環島旅行。(1P)

要深度地感受臺島細膩、溫情、浪漫的所有面目,花一個月做火車去環島旅行吧。

那是豪華版環島列車的12小時的走馬觀花無法到達的。

30天環島旅行

文:sanly 圖:蔡佳玲

一百多年的火車發展,已經使鐵路線路像人體的血管一樣,延伸到臺島的角角落落。任何的甲地和乙地都能通過鐵路相連,風景從容而優美,價格也十分便宜。如果說離別、旅行算得上人生的兩大主題的話,那么很多臺灣男女不舍的情人的眼淚,都流在一個個或大或小的站臺上,而一些新鮮快樂的故事,則常常發生于風景綺麗的車廂之中。

“時間是六十年代末期,阿遠初三,阿云初一的時候。

八堵車站,五點三十五分的火車,同村的人也是同學們告訴阿遠,阿云趕不上這班火車了。于是阿遠像平常等阿云那樣的,坐到木條椅上,拿出書看。車來車去,載走一批行人之后的車站,差不多只剩阿遠一個人。”

這是侯孝賢的御用編劇朱天文曾經在《戀戀風塵》里面的一段文字。侯孝賢是最具火車情結的臺灣導演,他的很多電影都會出現火車的意象,那些看完電影對家鄉充滿淡淡憂傷的懷舊的人,喜歡搭上臺灣最美的三段小火車——平溪支線、內灣支線、集集支線,來一趟懷舊時光,感受一下侯孝賢電影中的古早情味和時光美學。臺鐵目前發售有不限乘車次數的內灣線一日乘車券,非常適合有興趣做內灣支線的旅客使用。不過支線的火車班次不多,行前最好還是查好時刻表以免錯過火車。

幾乎所有去臺灣旅行的人都會選擇火車旅行。自由、方便和便宜是一方面,沿途的景色才是最迷人的,有半山半海間的海洋列車、有在青山溪岸間的溫泉列車、還有在礦山農場間的花樣列車。在臺灣的火車旅行,會不覺得火車是甲地到乙地的交通工具,更感覺是一場幻夢中行進,而且隨時可以在一個迷人的小站下車。車窗倒映的景物,喚起旅人無限的鄉愁。當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車窗倒映,當是新感覺派時期的川端康成在《雪國》中的那一句:“當他無意識地用這個手指在窗玻璃上劃道時,不知怎的,上面竟清晰地映出一只女人的眼睛。”

臺灣有很多火車旅行迷,他們從高中就開始沿著鐵路旅行,十幾年跑過全島大大小小所有的線路,在每一個車站都曾下車過。這些資深火車迷出版了好些坐火車環島旅行書,誠品書店還為此專門舉辦過名為“臺灣鐵道素描、記事之旅”主題書展。最值得推薦的是《車站四季》、《臺灣古老火車站》、《臺灣火車知性之旅》,作者謝秋霞、李欽賢、洪致文,都是臺灣著名的火車迷。

現在臺灣主推的是“環島豪華版觀光列車”,每天從臺北出發,分別按順時針和逆時針進行環島旅程,環島一周只需10小時。列車搭配專屬的客廳車廂,配備有360度旋轉豪華座椅、超大觀景車窗,讓旅客可以擁抱美景、還可以唱KTV。列車除了由業者彩繪之外,也提供隨車服務人員,與一般臺鐵列車有很大的區別。在接待首批大陸旅客時,環島列車的列車長甚至主動出來給各位粉絲簽名。豪華版列車滿足了那些時間不多、怕吃苦、喜歡享受的旅客。但臺島火車旅行的真正況味,還是在本土臺灣人搭乘的普通線路上。

特寫 淡水 在歷史小鎮中探尋古跡

“一個淡水鎮,半部臺灣史”。行走淡水探尋古跡,如讀臺灣歷史。古稱圣多明哥城、安東尼堡的紅毛城,是淡水地區最負名氣的古跡之一,也是臺灣政府認定的國家一級古跡,最早為西班牙人所興建、荷蘭人重建,后來還曾經被英國長期租用,成為英國領事館辦公的地方。紅毛城全館可分為主體紅毛城以及領事館兩個部分,前者因軍事所需而建,后者為官邸。英國租用期間,將紅毛城的二樓當作辦公室,在大陽臺上可以眺望淡水河口,景色非常漂亮。如果來到一樓,則可以看見當時犯人居住的監獄是長啥模樣。而兩層樓式建筑的領事館,為一座典型的英國洋房,清水紅磚、閩南紅瓦、爪哇地磚,加上里頭滿溢歐風的房間格局,處處顯出英國特有的洋味,相當別致。

環島列車沿途風景速寫(P13)

文/圖:蔡佳玲

既然標榜的是“環島”列車,沿途停靠的縣市當然全臺北、中、南、東都有,如果選擇在首都臺北下車,可以玩的東西可多了,舉凡世界高樓101、龍山寺、士林夜市、木柵動物園,或是想逛逛百貨公司,多到數不完的景點每個地方都值得一游,坐坐便利的捷運,在臺北市區暢行無阻。

往郊區走,首推九份、金瓜石、平溪以及北投、陽明山公園,滿溢懷舊復古味的九份、金瓜石,特色在于蜿蜒崎嶇的階梯小路,到九份老街吃芋圓,看大肚美人山黃昏美景,或是到金瓜石的黃金博物館,參觀日據時代的太子賓館、黃金神社,體驗淘金山城的淳樸,再到平溪,參加傳統民俗活動“放天燈”,將心愿寫在天燈上往高空放去,特別新鮮有趣。

到了新竹,下車吃吃有名的新竹米粉、貢丸,到內灣走走老街吃野姜花粽、走吊橋,再搭車到熏衣草森林看看云霧飄渺的絕色美景,好不快活。到臺中港吃海鮮、彰化的鹿港小鎮走走,或是嘉義阿里山坐小火車看神木,中臺灣的特色景點也很有看頭。

若是在臺南下車,可以到白河六溪電影文化城,這里是許多電視、電影的拍片地,保存有臺灣早期古老街道,每個招牌、每樣古物都別有一番風味,值得多花時間仔細尋寶。夏天的時候到盛產蓮花的臺南,還可以參加蓮花季,看到大片蓮花田盛開的壯麗景象。高雄捷運近期新開,站點美麗的公共藝術令人嘆為觀止,喜歡嘗鮮的游客不妨搶先搭乘。夏季的屏東充滿陽光、海水,熱情的南灣可以從事各種水上活動,清涼一下,晚上到恒春的墾丁大街吃小吃和各種南洋風味餐,逛逛藝品店買紀念品也不錯。

接著來到東臺灣,倚靠太平洋的臺東、花蓮有全臺灣最美麗的海景,光是坐在花蓮的鯉魚潭、七星潭的海邊,就可以讓人發呆一整個下午。太魯閣的自然奇觀、松園別館的古建筑,還有臺東太麻里的高山日出、高臺飛行挑戰自我極限,環島全臺,每個縣市都好玩,搭乘環島觀光列車,挑選自己想要停留的地方,盡情享受臺灣寶島的美麗風情吧!

第七味,老街。

奮起湖老街懷舊風味(1P)

文/圖:蔡佳玲

奮起湖是阿里山森林鐵道的中繼站,位于竹崎鄉內,擁有獨特的地形,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地勢低洼,遠遠看過去就像一個畚箕一樣,所以舊時稱這個地方叫做畚箕湖,流傳至今改稱奮起湖。

在長約五百公尺左右的奮起湖老街上,林立許多有著古老歷史的小商店,老字號的餅鋪、豆腐店、百貨行,還有小朋友最喜歡的火車造型糖果,以及明信片、相框等各種小物紀念品。

老街旁的文史工作室內展示很多文物,有許多舊時回憶,列車長的帽子、泛黃的老照片,以及各種火車相關文物,每樣物品都是一個歷史故事。若是在街上抬頭往上仔細瞧瞧,可以發現,老街上的路燈造型特別不同,原來是文史工作室發揮巧思,特別制作了一盞盞畚箕造型的燈籠掛在街上,晚上走起來特別有復古的感覺。而由于奮起湖曾經是制造木屐的重鎮,舊時,當地的街道大部分都是用煤渣所鋪成,穿木屐走起路來不會黏腳,較為便利,所以這里也特別開了一家木屐館,展示了各種不同的木屐樣式。

在奮起湖吃,有兩樣要東西特別推薦,一個是沿襲古法制作,流傳至今的鐵路便當,一個是香醇的檜木咖啡。在鐵制的圓形餐盒里先放入白飯,再裝入雞腿、排骨、高麗菜、腌漬的蘿卜等滿滿菜色,是舊時火車站里小販販賣,最常見的鐵路便當,色、香、味俱全,制作手法決不馬虎。咖啡沖泡好后,先別急著喝,在杯子上頭蓋上一片檜木,待數分鐘后再將檜木片拿起,淺嘗的每一口咖啡都可以聞到淡淡的檜木香,這是這幾年游客到奮起湖,都要嘗嘗的新味道,除了喝到咖啡的濃醇,還可以聞到檜木片的獨特清香。

第八味,夜市。

臺北人夏夜里的集體記憶(1P)

文/圖:易安

夜市,其實是臺灣庶民生活的表現之一。全臺鄉鎮不論大小,一到晚上,大抵都有一條街聚滿攤販,人聲鼎沸、通宵達旦。臺灣政府對于這些傳統的小吃集市和攤販采取放任態度,并不積極取締,但也從來沒有將他們賦予合法地位。直到有一次有人做了調查,才發現外國觀光客來臺最喜歡去的地方,竟然是臺灣人習以為常的夜市。

在臺灣肚子餓了,只要記住一個要訣:不管在哪,只要在地圖找尋“夜市”的位置即可,輕松方便。一個城市有什么在地特產、什么最美味的小吃,幾乎都在夜市里。

臺灣夜市賣的幾乎都是小吃。小吃顧名思義,份量不大,一份的價格多在三十到五十元之間。通常一頓飯,只要在夜市逛一圈,那攤吃點什么、這攤喝點什么,走出夜市時就很滿足。在夜市“走”一頓飯,一個人花費大約兩百塊左右便夠。中南部的物價,比臺北物價稍微低一點,但差距不大。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臺灣的夜市都在城鎮的寺廟旁,比如臺北慈佑宮旁的饒河街夜市、基隆的廟口、慈誠宮旁的士林夜市。早期寺廟不僅是臺灣的信仰中心,更是人潮聚集、交換情報貨物的公共場所;有人潮,自然就有小吃攤。小吃攤一聚集起來,久了就變成一個夜市。所以,夜市里的小販和美食,通常都有幾十年、經營了好幾代的歷史,每個小攤也都有自己的店名和獨門特色。于是,臺灣夜市里常常可以看到小攤招牌上寫著“創立于民國xx年”、“原本榕樹下老店新址”之類宣告品牌形象的標語。而地圖上,則會把特別有名、歷史悠久的小攤標注出來,讓愛吃的臺灣人可以按圖索驥,在旅行時能輕松找到當地最富盛名的攤販大快朵頤。

這點,和大陸的夜市不太相同。大陸的夜市,和廟宇、宗教場所通常沒有絕對關連;而夜市里賣的東西則大同小異,每個小攤之間口味差異并不大。除此之外,大陸的夜市小攤通常只有編號,而沒有傳承好幾代的店名。而臺灣則是夜市都有一定的歷史,某些小吃攤的名氣特別暢旺。另外,臺灣的小吃攤更注重代代相傳累積品牌形象,以及食客間口耳相傳的好口碑。

之所以說夜市小攤足以代表臺灣美食,倒不是因為臺灣沒有象樣的餐廳,而是小吃攤和大規模的餐廳,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飲食系統,只不過小吃更貼近普羅大眾的味蕾和喜好,無分貴賤貧富。臺灣人性喜隨意、不愛拘束,遂將逛街和飲食結合在一起,既不用擔心份量過多、又可以從琳瑯滿目的選擇之中隨意搭配組合。

一手珍珠奶茶、一手咸酥雞,在大半夜里跟著人群穿梭在小攤間,大概便是所有臺北人夏夜里的集體記憶。

圖片說明:

DSC_0587—旗山小鎮老街上寺廟市集上的小攤招牌鴨肉面線

湯頭以當歸熬煮,清甜不膩;鴨肉鮮嫩、肉質緊實彈牙;而面線又是一絕,久煮卻不軟爛、絲絲分明剔透,入嘴之后更是滑順爽口。

DSC_0590-豬腳面線亦不遑多讓,香Q脆嫩的豬腳皮和多汁甜美的豬腳肉,還有特制的豆瓣醬

第九味,糕點面包

傳統與西式并存(1P)

文:鐘在道

談起臺灣的西式糕點,可能得從早期美軍顧問團開始。當時美軍顧問團駐扎臺灣,為了讓當地的美國官兵,有家鄉的面包、糕點享用,于是從美國延聘多位西點面包師傅,到美軍顧問團會所的面包房,制作可口的糕點與面包,從此開啟了西式面包與糕點的濫觴。

臺灣的糕點,可區隔為傳統糕點和西式糕點。

傳統糕點,秉承臺灣固有的風味,陪伴著臺灣島內的人們,歷經悠悠百年的歷史,其中彰化鹿港的“玉珍齋”,臺北淡水鎮的“三協成”,都是頗具知名的傳統糕點餅鋪。比較特殊的是,淡水鎮的“三協成”還成立糕點博物館,陳列著許多的糕點舊木磨,讓參觀的游客,可以體會早期糕點師傅,以古法制作糕點的點點滴滴。雖然現今西式糕點業,如猛獸般的吞噬傳統糕點業,但“三協成”不斷地開發新口味的糕點,以迎合顧客的喜好,使客人仍絡繹不絕于這家餅鋪。

目前臺灣的西式糕點、面包,以酒店的質量最佳,無論是色香味,或者創意,都居于領導的地位,其中許多五星級的酒店,在這方面的表現可圈可點,令人不得不贊賞他們細膩的手法和工藝。有些酒店的糕點、面包,光是欣賞已經令人沉醉不已,幾乎舍不得將之“活吞下腹”。較具知名的酒店,如君悅(凱悅)、京華、麗致、西華、以及長榮酒店,都是佼佼者之一,當然還有許多的優秀酒店,只是無法一一的列名。酒店的糕點面包屬高價的檔次,如果想試試這種奢華的享受,需付出比較高的代價。

由于臺灣糕點、面包業的蓬勃發展,誘發了許多國際知名的連鎖店,相繼投入這個市場,搶食這塊大餅,如日系的山崎(Yamazaki)即是一例。當然,在許多外商環視的壓力下,臺灣本土的連鎖店,開始積極的反攻,還成功地搶回相當大的市場比例,其中以風靡臺灣的八十五度C咖啡面包連鎖店,表現最為亮麗。無論是外商的西點面包,或臺灣本地的糕點,都屬價廉物美的優異產品,假如大陸游客到臺灣旅游,想品嘗傳統的糕點或西式甜點、面包,有多樣性的選擇,等待諸君們挑選。

第十味,冰品。

一日不吃飯,卻不能一日無冰(1P)

文/圖:易安

吃冰文化,大概又是臺灣飲食文化的一個異數。說到冰,西方人吃冰淇淋、喝奶昔,把這些東西推上生產線后,居然也能像制造汽車一樣,把標準化的口感和味道,營銷全世界。臺灣人也許沒那么厲害,但論及冰品的種類多樣度,全世界大概很難找到第二個地方能出其右。

臺灣人嗜冰如命,不少臺灣人可以一日不吃飯,卻不能一日無冰。

天氣熱的時候,臺灣人習慣以冰代餐,要能代替正餐,懂吃的臺灣人自然不會含糊,小小的零食玩意兒也要搞出大名堂。于是,喜歡嘗鮮、又擅長搭配的臺灣人,創造出了全世界最多種類的冰品。從此,吃冰不再只是夏天消暑餐間零嘴,而是有各家流派、注重獨門配料和制法的精深學問。做出名堂來的冰店,還會成為媒體競相報導追逐的焦點。

臺灣的冰品,大致分為三種。第一種是使用傳統制法、傳統配料的“臺式剉冰”。做法很間單,在碗上先鋪上剉冰器刨出來的細冰,再蓋上各式配料與醬料。這類冰品,刨冰的細膩程度、糖水的甜度或糖種的使用、以及配料的熬煮都是關鍵。根據刨冰的細密程度,又可分成綿綿冰、泡泡冰,以及一般的“剉冰”;更甚者,臺灣甚至還有人從山西刀削面獲得了靈感,發明了刀削冰。常見的剉冰配料有,紅豆、花豆、綠豆、燕麥、芋頭、蕃薯、湯圓、粉圓、愛玉。最經典的組合搭配,則被命名為八寶冰,配料都是五谷雜糧和湯圓,可以消暑、又有飽足感,是臺灣人以冰代餐最常見的選擇之一。八寶冰的個中翹楚,尤屬臺北華西街的“龍都冰果專賣店”最有名,店前經常大牌長龍。

第二種,則是以水果作為基底的冰品。臺灣盛產水果,以各種水果做搭配的冰品,既簡單、又實惠。最初把水果冰的概念發陽光大、流傳至全臺灣,甚至揚名海外,讓不少觀光客為之前來的,便是臺北永康街的“冰館”。冰館的招牌芒果冰,除了臺灣典型的刨冰基底,上面還鋪了滿滿的新鮮芒果塊、用新鮮芒果制成的冰淇淋,以及濃郁的芒果果醬。

第三種,則是西方常見的,以大量奶油、牛奶、雞蛋制成的冰淇淋。臺灣人除了引進最正統的美式冰淇淋外,也嘗試使用臺灣再地的食材和調理方式,做出臺灣口味的冰淇淋,特點是豐富的水果口味、低脂低熱量,以及特殊的口感。在西門町附近,從日據時代便開業至今的雪王冰淇淋專賣店,提供七十三種口味的冰淇淋,其中甚至包括豬腳、豆腐、牛肉、肉松等咸口味,味道奇特、卻又能和冰淇淋的口感融合得恰到好處。

夏季的臺北,總是浸在揮之不去的燥熱和濕溽蒸騰之中;但有了這些千奇百怪、五花八門的冰品可以選擇,夏天似乎也不算太壞。今天,你想吃哪種冰呢?

圖片說明:

豐春冰果室的超好吃花豆甘蔗冰

第十一味,茶。

一葉茶香的禪意(1P)

文:鐘在道

追溯臺灣茶藝之所由來,其實最早應發源自中國廣東潮洲的“功夫茶”小壺泡。但傳至臺灣后,自70年代末葉起,經由無數本地茶人、茶會、茶館的專注鉆研傳習延展,點滴融入了中國文人美學、佛教禪宗觀照、以至日本茶道思考與臺灣現代生活氛圍;到現在,已然轉化演繹成與本來源頭全然互異的一套包容極廣的飲茶與生活學問。

臺灣茶從烏龍茶、白毫烏龍茶(東方美人茶)、包種茶、包種花茶不斷變化。日治時期,在日本當局與茶商三井公司的刻意培植下,更從印度阿薩姆引進茶樹與制茶技術,大規模發展紅茶產業;至1930年代,紅茶正式超越烏龍茶,成為臺灣茶業主要重心之一。二次世界大戰後,紅茶市場衰退,業者再先后引進中國炒菁綠茶以及日本蒸菁綠茶技術,開始生產綠茶與煎茶以供外銷。

直到1970~80年間,臺灣茶成為臺灣生活的一部分,并舉辦茶比賽與各種推廣活動,帶動全民飲茶風氣,也使球型烏龍茶以及近年來的高山茶蔚成臺灣茶主流。當時,人們對于生活與飲食享樂因而隨之有了新的探究與追求興趣,于是各地“茶藝館”紛紛成立,成為人們游憩生活里很重要的品茗空間。

臺灣茶葉的種植,遍及北、中、南,甚至東臺灣都有茶葉的栽培,其中以南投縣為最,占了將近39%強,其次為臺北縣,再次是嘉義縣。茶的種類也相當地多樣化,如鐵觀音、縱谷好茶、東方美人茶、福壽茶、天鶴茶、文山包種茶、金宣茶、高山茶、烏龍茶等。其中,高山茶與烏龍茶,早已享有盛名,是中外人士到臺灣旅游,選購禮物當中,饋贈親朋好友最佳的伴手禮。

高山茶,指的是茶園地處海拔1000米,茶葉采摘后所制成的茶葉,稱之為高山茶,屬半發酵青茶,發酵的程度通常低于烏龍茶。茶香幽雅,口感溫潤,主要的產于南投縣、嘉義縣的山區,以及臺中縣的梨山。

烏龍茶中,以凍頂烏龍茶,最能代表臺灣茗茶。產于南投縣鹿谷鄉,由于氣候和土壤的特性,以及制茶的技術,葉片采摘時,一心二葉或一心三葉,為半發酵茶,傳統發酵程度約30%。凍頂烏龍茶制茶特殊處在于茶菁于干燥后,要再以布包成球狀揉捻茶葉,壓迫使茶成半球狀,稱為“布揉制茶”。這些層層嚴謹的因素,造就了馳名海內外凍頂烏龍茶。凍頂烏龍茶水色呈橙黃、耐泡、味醇是其特色,并帶明顯的焙火韻味。

除上述的兩種茶外,這里特別介紹新竹的東方美人茶。“東方美人茶”與包種茶都是臺灣特有的茶品,這種茶最特別之處,在于必須經由蟬蟲叮咬,侵害愈嚴重茶質量愈好,然后以受侵噬過的茶葉制成。除了“東方美人茶”外,它還有其它的別名,“白毫烏龍茶”或是“椪風茶”。主要產于新竹的北埔峨眉一帶,另一產地是臺北縣的坪林與石碇。美人茶經沖泡后,有淡雅的梨子清香,相當地討喜。需提醒大陸游客的是,臺灣對于重量的概念與大陸是有所差異,大陸的一斤是500克,而臺灣的一斤卻是600克,相差100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性网站在线观看| 99re精彩视频|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91免费在线看|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网|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在线国产三级| 欧美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日本三区视频|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www.91在线播放|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精品福利网| 国产午夜看片|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国产18在线播放| 91成人免费观看|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日本视频91|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 国产 无码久久久| 欧美亚洲欧美区|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99一级毛片|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丁香六月激情婷婷|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婷婷色婷婷| 久久男人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亚洲第一黄色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日本91在线|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首页AV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va|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