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鬧心事撞出了發財點子
2002年6月的一天,山東淄博市的謝月琴走到一商場附近時,只顧急著趕路的她不小心撞到一位老人的鳥籠上,小鳥受到驚嚇,在籠中撲棱棱直飛。老人不樂意了,大聲對謝月琴喊:“嚇壞了我的鳥,你賠得起嗎?!”“不就是一只鳥嘛,還能值一座金山々…俺這鳥是專門從濟南買來的金山珍珠鳥,花了好幾百元呢……”
到了集市上,謝月琴還在想著剛才的不愉快,想著想著,她心頭忽然一亮,看那老頭心痛得不得了的樣子,莫非這鳥真的很值錢?要是值錢的話,自己也養鳥賣不行嗎?
此后,謝月琴常去鳥市上轉悠,想方設法和賣鳥人套近乎。一天,一個賣鳥的大爺一高興嘴兒就沒了遮擋,把養鳥投資少、技術簡單和不愁銷路等一大堆“圈內機密”透給了她。
丈夫聽說謝月琴要養鳥,大笑起來:“一個家庭婦女養什么鳥?那是退休老頭兒干的事……你非要養就養吧,別指望從家里拿一分錢。”沒辦法,謝月琴從堂姐那借了4000元錢,將自家僅有的四間舊平房騰出兩間,真的準備在家中養鳥了。
謝月琴將一切收拾妥當后,就去集市上購買種鳥,一路上卻總有不踏實的感覺,萬一賠進去怎么辦?于是,她只花幾十元錢買回5對鸚鵡,準備先試一下。就這么幾對不起眼的小鸚鵡,謝月琴看得跟寶貝似的,一天到晚守護著它們,一會兒添水,一會兒加食。
一天,她見一只“小寶貝”啾啾地叫個不停,一副煩躁不安的樣子,怎么“哄”也不行。她想,小鳥是否嫌“悶”了呢,怪不得那些老人天天要外出遛鳥呢。好吧,我也帶你們到外面遛遛去。她不敢大白天出門去遛,就只好半夜三更爬起來,提著鳥籠躡手躡腳地到外面轉轉。
謝月琴深知,想養鳥致富不懂技術是萬萬不行的,她跑遍了全城的大小十幾家書店,買回各種養鳥方面的書,有空就一字字地“啃”,邊養邊學,很快就成為養鳥的行家里手。3個月后,這5對鸚鵡竟孵出了32只小鸚鵡,能賣200多元錢了。謝月琴高興極了,這些小鳥她不僅一個也不舍得賣,還用那4000元錢買來了100對虎皮鸚鵡,準備大干一番。
精心護理養殖成功
自打這么多鳥落戶家中,謝月琴就再沒睡過一個踏實覺,每天夜里都要起來看她的“寶貝”。這批鳥進入繁殖期后,正逢冬天,鳥的繁殖需要暖和的溫度,室內氣溫不能低于10℃,謝月琴就在鳥屋內升起兩只煤球爐,一天24小時點著,每隔三四個小時換一次煤球。
很快,謝月琴的:100對種鳥孵出了第一批300多只小鳥。一天夜里,謝月琴因連日勞累過度,晚上一覺睡到了天明,錯過了兩次換煤球的時機。爐火半夜熄滅后,剛孵出的300多只小鳥到天明已凍死大半。謝月琴捧著死鳥,淚水像斷線的珠子。她粗略估算了一下,這一次至少損失1800元。吃一塹,長一智。謝月琴買來一只小鬧鐘放到床頭,每當夜間該要換煤球時,“滴滴滴”的鈴聲便準時把她從睡夢中喚醒。
鳥的繁殖能力很強,在謝月琴的精心照料下,第二年春天,種鳥又成功繁育了1000多只小鳥。謝月琴把鳥拿到鳥市上去賣,卻又碰到了一件十分尷尬的事。鳥市向來都是老人們的“天下”,一些賣鳥的老人早在這兒有了固定地盤,容不得謝月琴來“侵略”。謝月琴初來乍到,不好意思同人家理論,只好提著鳥籠蹲在遠離鳥市的一個角落里,一個上午連個問價的人也沒有。
謝月琴想了一個辦法,用紙盒做了一個廣告牌:“優質家養鸚鵡,歡迎批銷,價格優惠。”這一招還挺靈,立刻就吸引住了幾個小鳥販,他們看了“貨”后,便競相購買起來。有鳥販來收購鳥,使謝月琴的鳥一開始就有了不錯的市場。當初借來的4000元錢很快就還上了,而且還賺了一萬多元。謝月琴養鳥的信心大增,決定進一步擴大養鳥的規模。送一次,丈夫也不反對了。順藤摸瓜找到大客商她養鳥
年賺50萬
起初,謝月琴一直把鳥賣給當地的鳥販,但是當她擴大了養殖規模,賣的鳥越來越多時,感到再賣給這些小鳥販就少賺好多錢。謝月琴便拐彎抹角地打聽起他們的銷路,鳥販怕她斷了自己的后路都不肯說。一次,丈夫請一個年輕的小鳥販喝酒。三杯酒下肚,小鳥販說漏了嘴:“我們把鳥都賣給了濟南的大鳥商,他們一次收個幾千只不成問題……”謝月琴決定到濟南去和大客商聯系。
兩口子到濟南轉了半天,終于找到一家鳥店,恰好看到一個經常買他們鳥的小販子,正把剛從她那兒買的鳥賣給那個鳥商。兩口子先在暗處等著,等那小鳥販拿到錢高高興興地離去后,他們走進去把名片遞給鳥商,誠懇地說,“以后我給你們送吧。剛才那個鳥販賣給你們的那批鳥就是我家的。”
經過一番談判,兩家達成協議,今后謝月琴的鳥全由這家鳥商包銷,價格比謝月琴開給小鳥販的價高出一成多。這樣,謝月琴每年養鳥的收入突破了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