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海打工
他叫劉明軍。2002年,21歲的他隨表姐從湖南省株洲市茶陵縣的一個鄉村來到上海打工。在表姐的介紹下,他進了一家舞廳做酒水傳送的服務員。劉明軍雖然只有高中文憑,卻是一個開朗、自信的人,而且,他對經商很感興趣,總覺得大腦里全是“財商細胞”。
到了上海后,劉明軍很快適應了這座城市的五彩霓虹,工作和生活都十分得心應手。那年圣誕節的一天,他正在上班,幾個來舞廳玩樂的梳著黃發的青年便問他,這舞廳里有沒有卡通舞會面具。上海的舞廳,哪有什么舞會面具呀!劉明軍只得搖了搖頭。見他搖頭,那幫人很惋惜的樣子,其中一個青年嘴里叨咕著:“卡通面具怎么會沒有呢?真落后,我在國外隨便哪都有。”于是,他飛快地騎著摩托車消失在夜色中。不一會兒,他手里揚著幾幅面具來到了同伴當中。那個青年買回來的都是卡通面具,當他給幾個同伴戴上去之后,劉明軍忍不住笑了。因為那些面具有些像米老鼠,有些像唐老鴨,還有些更是孫悟空的造型。可想而知,戴上面具后,那幫青年男女玩得更瘋了,直到舞廳晚上打烊了才依依不舍地離去。
在清理舞池的時候,劉明軍便想,這些舞會面具這么好玩,舞廳怎么不賣呢?此后,劉明軍便多了個心眼,當那幫青年再來玩的時候,他就向他們打聽。從那幫青年的嘴里知道,現在的年青人,都喜歡這類東西。在黃浦區那邊,專門有個賣舞廳道具的店,那里順便也賣這種卡通面具。劉明軍一聽,心里樂壞了。第二天,他就騎電動車去了黃浦,然后找到那個店進了20個面具。因為舞廳有自動存包柜,劉明軍將那些買來的面具放進存包柜,等有客人需要時,他再從存包柜里邊拿出來,這樣也免得老板看到。
想不到,在舞廳工作一段時間以后,還真碰上很多需要卡通面具的顧客。在大上海的舞廳跳舞,一般又都是三五成群結伴來的,他們一要面具,不止一個二個,而是要五六個。這樣一來,劉明軍的20個面具不出幾天就賣完了。當時按一個小塑像卡通面具9元進的貨,他賣15元,每個純賺6元。
小小的賺了一筆之后,劉明軍更來勁了,他又趕緊去進了50個卡通面具,不但將自己的存包柜塞滿,還借了同事一個存包柜。一個月下來,他光在工作時間偷偷賣卡通面具,賺的錢就比工資還高。這也讓他看到了面具的商機。因為在大上海,像劉明軍工作的這樣的舞廳少說也有幾百家,但一般的舞廳,都沒有提供卡通面具。
要是每一家都賣這樣的卡通面具,那豈不可以大賺一筆?為了證實自己的想法,劉明軍趁著休息的時候,一家一家走訪了上海的舞廳,結果真的如他想的那樣,每一家都很少出售舞會用品,也沒有專門售卡通面具的。
心里有底了,劉明軍潛藏著的“財商細胞”蠢蠢欲動。2005年初,他毅然背著表姐辭了職,在黃浦區租了一間簡陋的平房,專職做起了舞會面具的銷售。
苦心經營自己的業務
剛開始的時候,劉明軍每次自己去送貨,也就供幾家比較熟悉的舞廳。隨著業務量漸漸地提高,劉明軍便忙不過來了。特別是逢節假日的時候,他的手機就經常接連響,舞廳里邊也不間斷催要貨。
有一次,晚上八點多了,還下著蒙蒙細雨。浦東區有家較大的舞廳就打電話來,說今晚舞廳被人包場了,正在開時尚Party,主人約了六十多個朋友,但現在都沒有卡通面具了。為了繼續和這家較大的舞廳保持合作,劉明軍只得騎著電動車到商家那里拿了貨,然后又給舞廳送了過去。蒙蒙細雨加上冬天的冷風,他凍得瑟瑟發抖,手擱在電動車上,麻木了。回來的時候,大病了一場。
這次之后,劉明軍改變了自己的銷售思路。他采取了和舞廳合作的方式,舞廳幫著推銷面具,然后按銷售額拿提成,而他自己,只負責將貨送進舞廳的倉庫。這樣一來,松了一口氣,因為再也不會像救火似的急著送貨了。雖然針對單家舞廳來說,他的進帳要少了很多,但讓他騰出了大把的時間,去開發新的客戶。
2006年初,劉明軍手頭的客戶就達到了40多家,按每一家舞廳每天賣四個卡通面具算,每個月面具銷售量達到近5000只左右。銷出去的量大了,劉明軍便思忖著甩脫中間商直接進貨。于是,趁著空隙的時候,他來到了小商品集散地義烏,在那里找到了一家具備生產實力又對此行感興趣的塑料生產廠家,搖身一變,劉明軍成了這個生產廠家的上海區域代理商。這樣一來,那些塑料卡通面具在源頭上更便宜了,成本一降,中間的差價進一步拉開了。
但劉明軍并沒有將這部分差價完全據為己有,他將這些利潤全部給了舞廳。因為他懂得,只有這樣,作為舞廳方面才會更加賣命地吆喝賣卡通面具。果然,經這一折騰,舞廳出于自己的利益,更加有力地促銷面具。在一些高檔的舞廳,都在顯眼處做出閃光的招牌,吸引人們去購買卡通面具,而一些小舞廳,甚至在進門的地方設置了柜臺,賣卡通面具和售票工作一起進行。
工作的攤子大了,劉明軍一個人再也忙不過來,有時不是這邊缺貨,就是那邊缺貨。更重要的是,偌大的一個上海灘,劉明軍只守著浦東和黃浦兩個區,因為每天忙得實在顧不得其它地方。2006年3月份的時候,他狠了狠心,在黃浦區租了幾間民房,然后招聘了7個老鄉專門負責送貨,而他抽開身來,專門開發大上海的其它舞廳的生意。
百樂門是上海最大的舞廳,每天來這里跳舞,休閑的都是近千人。而且劉明軍更是知道,來百樂門的人,不是企業新貴,就是政界高層,還有一些文雅風趣的知識分子。事實上,他早就盯上這塊大蛋糕了,但苦于自己的實力太小,人家根本就不理睬他。他剛去推銷舞會卡通面具的時候,人家見他一個普普通通的打工漢,一點好臉色都沒有,更不用談生意了。
面對這種情況,劉明軍并不氣餒,他想出了一個似乎有點笨拙的辦法。有好幾個星期,劉明軍就將自己打扮一番,然后混進百樂門舞廳跳舞。他在舞池中的時候,便悄悄地問那些舞客,如果這里有好看又可愛的舞會面具,他們要不要?得到答復后,劉明軍便細心地記下來。過了兩個多月,他將自己在百樂門調查的情況做出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通過快件寄給了百樂門舞廳的總裁。
上天總是眷顧努力付出的人。過了兩個星期,百樂門那邊打來電話,讓劉明軍到他們舞廳去談一談。聽到這樣的電話,他心中有底了,對方對舞會面具有了興趣。于是,經過幾個小時的談判后,上海最大、國內知名的百樂門舞廳,也答應讓劉明軍賣舞會卡通面具了。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劉明軍的客戶從40家,擴張到150家:卡通面具的銷售額,也進一步擴大,特別是逢上節假日人們有空休閑的時候,銷售量更大得驚人,僅去年國慶節七天,劉明軍就給大上海輸入了7000多只卡通面具,按每個利潤4元算,他進帳差不多3萬元。
開公司當老板
一年多下來,劉明軍已經有了幾十萬積蓄。他想著老是給人家送送貨,像打游擊戰一樣也不是辦法。而且,在銷售舞會卡通面具的過程中,他還發現了一點,那些時尚舞會,有時也不僅僅缺少面具,像比基尼Party,就需要大量的比基尼而恐怖刺激的聚會,就需要大量的搞怪、夸張的恐怖面具……于是,2007年年初,劉明軍在百樂門舞廳的不遠處租下了一間辦公室。隨后,他又招聘了設計人員,注冊成立了上海鬼魅舞會用品有限公司,除了專門幫舞廳供應卡通面具外,還經營和替客人訂做各類舞臺面具、舞臺服裝。
為了更好地服務使用面具的舞客,他自掏腰包向每家舞廳贈送一個特殊的化妝盒。那盒子里有晶晶亮的亮片,有顏色較深的口紅和眼影,還有多姿多彩的假發。這些東西一推出來,來參加舞會的女生們十分喜歡,因為她們隨時隨地可以改變自己的妝束,將自己添上亮片,畫上濃重的眼影,變得妖魅,變得更加性感。大上海的夜晚,也因劉明軍的舞會裝備而變得五彩迷離。
在給舞廳供應各種卡通面具的同時,劉明軍也經常聽到那些青年人說她的卡通面具太土,顏色不夠鮮艷,款式不夠時尚,或者干脆明了說,不夠搞怪,不夠顯眼。劉明軍經過分析后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為了尋求刺激,越是新奇的東西,就越是能吸引他們。可是,他們到底喜歡什么樣的東西呢?在一番沉思后,劉明軍特地請了幾個時尚的青年來公司坐坐,讓他們自己親手做自己喜歡的面具和舞臺裝飾。對于劉明軍的邀請,那些時尚青年當然求之不得,他們紛紛按自己的想法,到劉明軍公司的工作室里,親手做自己喜歡的東西。在他們的創作下,南瓜頭卡通面具、金鋼面具、魔鬼面具等相繼問世。
就是通過這種廣納思想的做法,劉明軍的產品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除了產品的類型增多之外,女孩們的面具做得更加溫柔典雅,男孩們的面具變得粗獷大方。和這些面具銷售的,還有非常恐怖的鬼怪面具,會被人一碰就說話的聲音面具……這些新品推出后,上海的迪廳、舞廳里的時尚男女都樂瘋了,大家奔走相告,舞會結束后,也不忘將漂亮時尚的面具帶走。這樣一來,不但提高了劉明軍公司的美譽度,而且大大刺激了卡通面具的銷售量。
如今,在劉明軍的細心呵護下,“上海鬼魅”也正在一步步長大。2008年,公司還準備推出系列奧運舞會面具、奧運生肖面具,為的是和不能去北京現場看奧運的人們一起分享奧運的激情、分享成功的快樂
在大上海激蕩商海的日子,劉明軍已經華麗轉了身,已經看不到剛出家門時那種稚嫩與無知,他變得處事干練、成熟穩重、野心勃勃他說自己在經商的道路上,才邁出了一小步,自己最大的愿望,是開連鎖店。全國的市場那么大,北京、廣州、長沙、武漢、鄭州等地娛樂業那么發達,自己的事業只囿于上海,那是目光短淺,等凝聚了一定的實力后,他一定會進軍這些城市,讓這些城市的夜晚,流離更加時尚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