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號的《旅游界》推出了一個《秘游拉薩》的重磅專題,來電來郵的直到今天還絡(luò)繹未絕。
大部分是問書的:
你們編輯部還有四月號的雜志嗎?我當(dāng)時只買了一本,想再買三本送人;
我終于去了拉薩啦!可雜志里說的地方有一個沒找到,麻煩再跟我說說;
封面那幅神秘壁畫到底藏在布達拉宮哪個角落呢?你們有沒有電子版?我想作桌面……
這些問題都好回答。這些要求都能滿足??捎行┤藛柕模筒恢趺椿卮鹆?。
他們是問人的:
那個作者韓敬山,是在拉薩長大的吧?怎么那么熟悉拉薩!
能知道那么多拉薩的秘事,韓敬山一定有什么官員背景吧?
韓敬山高嗎?韓敬山帥嗎?我和妹妹要去拉薩,能見到他本人嗎?
韓敬山喜歡喝酒嗎?酒量大不大?哥兒幾個想跟他喝場酒,
喝醉了,再聽他講一講拉薩……
我們的雜志上,從來沒有哪一位作者得到過這樣的禮遇。素昧平生,讀者們迷上他筆下拉薩的同時,也迷上了講述拉薩的他。
韓敬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一個行者?可有時他又像一個斗士;一個記者?可有時他又像一個學(xué)究……一時還真說不清。
初見敬山,總覺年輕的他生得有幾分特別:耳垂豐潤如珠,眉慈兼且目善。聽了他娓娓講述他所考證的“拉薩”之名的由來,這份特別有了著落:“拉薩”的意思,本是“神佛滿天的地方”;敬山的眉宇面目之間,彌漫的其實是佛相。
這佛相透著堅忍。《秘游拉薩》一稿字數(shù)足足十萬、圖片幾近百幅,都是敬山孤身一人利用800多今日夜在拉薩不斷行走、探尋、踏勘、查考而來,個中辛苦,個中疲累,個中困厄,他從不與人道,只淡然一笑。
這佛相透著大愛。2006年3月12日他自北京經(jīng)成都飛往拉薩,開始進藏工作。從17時踏入拉薩市區(qū)突然看見布達拉宮的側(cè)面開始,他愛上了拉薩,并在其后兩年中,連指尖都充盈著熱愛地去梳理她的前世今生。
不過,佛亦有火。敬山這佛相,也曾試過鐵青。
2003年“孫志剛事件”曝光,仍在廣州從事新華社內(nèi)參調(diào)研工作的敬山怒了。結(jié)合自己之前對廣州市幾個收容遣送站進行的暗訪和思考,他與另一位同事短時間內(nèi)奮筆直書上萬字內(nèi)參,中央幾位主要領(lǐng)導(dǎo)都做了批示,為中央排除有關(guān)部門的阻力,最終決定取消收容遣送制度起到了關(guān)鍵的作用。
2008年“3.14”事件驟起,已在拉薩參加援藏工作的敬山再次悲憤交集。冒著生命危險,他走上街頭、直面打砸搶燒的暴徒,能拍照他就拍照,不能拍照他就用眼睛去記……記下了他所看到的一切,寫下了他所想到的一切,再次引起了中央領(lǐng)導(dǎo)的重視——他要用自己的方式守衛(wèi)他熱愛的雪域圣城!
這守衛(wèi),這熱愛,也許要終其一生了:在《旅游界》上推出了他的《秘游拉薩》專題后,敬山又應(yīng)廣東旅游出版社邀約將其著成《找尋拉薩的前世今生》一書,并于8月25日正式出版。
認識他的人,迷上他的拉薩的人,這回恐怕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