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自己把齊魯軟件園的硬件比喻成四星級酒店,但要讓入園企業享受到五星級服務,讓企業運行成本降到三星級。
美國硅谷、印度班加羅爾、日本筑波是國際一流科技園區,濟南的“硅谷”則是齊魯軟件園。
4月,中央電視臺“傾國傾城”濟南站大型文藝演出活動在齊魯軟件園舉行,7月23日,北京奧運圣火傳遞濟南站的圣火收回儀式在齊魯軟件園舉行,國內還沒有哪個城市的科技園區能夠受到如此多的矚目與青睞,并且借助國內外盛事開始享譽世界。
同時,隨著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CilliC)、國家軟件出口(創新)基地、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區三個“國字號”招牌相繼落戶濟南齊魯軟件園,使得山東省和濟南市信息產業及軟件業的快速發展再次迎來難得的機遇。齊魯軟件園,作為一個軟件企業的孵化器,在推動濟南軟件產業發展方面,功不可沒。它聚集了來自濟南市80%以上的IT精英,打造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區、國家動漫游戲產業基地、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研發基地3個國家級產業基地,“泉城硅谷”呼之欲出,
齊魯軟件園發展中心是代表濟南高新區對軟件園行使管理職能的機構。該中心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挑起了服務大旗,喊出了“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的口號。山東經濟相對較弱,他們把齊魯軟件園的硬件比喻成四星級酒店,但要讓入園企業享受到五星級服務,讓企業運行成本降到三星級。
投資上億元,打造企業技術支撐平臺
2007年9月,“山東動漫游戲產業基地”落戶園區,為扶持動漫企業發展,齊魯軟件園采用浪潮天梭TS10000高性能渲染方案,這是國內第一套基于英特爾酷睿平臺的大規模渲染集群系統,并將渲染平臺免費提供給入園企業使用,甚至連電費都不收。
這個渲染平臺,只是被稱為“時空隧道”的技術支撐平臺內的一個縮影。長期以來,國內軟件行業散兵游勇孤軍作戰,技術投入不足,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單個企業要想上這樣的技術平臺,動輒幾千萬、上億元的投資常令其望塵莫及。齊魯軟件園投資上億元興建的企業技術支撐平臺,建設了目前國內首屈一指的公共軟硬件技術支撐平臺,涵蓋了軟件開發、過程管理、測試和應用等在內的軟件開發全過程技術支持環境,與微軟組建了國內首個“微軟軟件工程師俱樂部”、與美國德州儀器公司聯合建立了“數字信號處理實驗室”、與IBM、英特爾、SUN等廠商聯合建立了開放實驗室。
2008年5月,軟件園發展中心投資1100萬為原有的設備進行軟硬件升級,并建設電力軟件協同創新平臺、動漫制作渲染平臺、手機嵌入式軟件開發測試平臺、軟件與服務外包平臺、嵌入式軟件開發測試平臺,為園區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技術支撐環境。目前平均每天20家企業在使用。通過技術支撐公共平臺的建設,齊魯軟件園產業基地可為軟件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圍繞實用化的軟件工程技術、互聯網核心技術等,構建共性軟件平臺及大型應用軟件數據庫等關鍵技術群,實現信息共享,促進企業提高質量管理能力,為軟件企業和研發人員提供規范化、先進性、高效率、低成本服務,以提高齊魯軟件園軟件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2006年6月,山東省軟件評測中心正式入駐齊魯軟件園。評測是軟件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提高企業的軟件開發水平和產品質量有重要作用。省軟件評測中心的業務范圍除常規的軟件登記測試、鑒定測試外,還為軟件類司法鑒定、軟件成本評估、政府采購中的軟件對比測試及軟件實施過程技術咨詢等服務。前段時間有個軟件知識產權的案子,拿到這里來做司法鑒定,經過仔細的測評,被侵權者受到了法律的保護。
人才服務,是全國科技園區的典范
齊魯軟件園就是軟件企業的孵化器,迄今為止,孵化出的規模以上軟件企業達500多家。在入駐率高達80%以上的情況下,齊魯軟件園對入駐的企業進行篩選,以保證企業在性質上統一為軟件企業,以便能夠更專一地為入駐企業服務。
在推動濟南軟件產業發展方面,齊魯軟件園的服務可謂為濟南軟件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最突出的是人才服務,這也是全國科技園區的典范。
合適的人才,常常是軟件企業發展的瓶頸。為了盡力幫助企業減少瓶頸,齊魯軟件園發展中心成立專門的人才保障部,不僅僅為軟件企業培養和引進人才,還為企業提供人才方面的服務和規劃。
濟南的優勢是高校眾多,但鑒于軟件人才的需求與學校教育存在偏差,齊魯軟件園從2002年開始施行“16+22”,與16所高校簽約合作,與另外22所高校緊密合作,為企業定向培養人才,高校根據企業人才需求的方向調整課程,加入企業所需課程。這樣的模式,在全國所有科技園區中首屈一指,被稱為典范。由于與高校建立了長期的合作與信任,園內、一家企業委托其招聘800名員王,齊魯軟件園僅用3周便全部選定,此外,齊魯軟件園建設1.6萬平方米的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基地,打造四大軟件外包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并建立完善了8000多名專業人才的軟件和信息人才庫。對于中高端人才,齊魯軟件園則每年提供50場以上的免費培訓,名曰“齊魯學堂”,針對軟件園內不同的職位做不同內容的講座,由軟件園出資聘請園內龍頭企業相關人士演講,在幫助在職人員提升的同時,還促進了企業之間的交流與信息溝通。
作為一個對軟件產業起推動作用的非贏利機構,齊魯軟件園在政府與企業間搭建了一個橋梁。齊魯軟件園出面與政府商談制定外包領軍人物的人才引進相關優惠政策,協助企業引進高端人才。由于院內外包企業大多是對日的,便以濟南市、軟件園的名義在日本進行公開招聘,為外包企業引進高端人才。
行業聯盟推動集群創新
由于園區內軟件企業有的小而散,單體競爭能力很弱。另外,由于生存的壓力,園區內企業經常為了一個項目進行惡性的競爭,對整個園區軟件產業的發展很不利。要解決這些問題,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將企業聯合起來,形成產業鏈集群優勢,以規模取勝。另外,企業之間的聯合也可以避免互相之間的一惡意競爭。行業軟件企業聯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從此也成為齊魯軟件園乃至濟南軟件產業的一大特色。
目前齊魯軟件園有五大聯盟,分別為 國際合作聯盟、電力行業聯盟、交通運輸企業聯盟、通訊企業聯盟、動漫游戲聯盟,國際合作聯盟成立最早,主要是為了拉動軟件外包產業,伴隨著中國軟件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向中國軟件企業拋出“繡球”但面對巨大的軟件外包市場,單個企業無法獨立運作,外包企業組成的國際合作聯盟,則積極開拓軟件出口與加工市場,另外幾個則是依托山東省的優勢行業而建立的,在全國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就電力行業聯盟而言,山東是一個電力大省,山東省大部分電力自動化和軟件企業都集中在濟南,但大多、規模較小,發展也不平衡,在同其他省市的軟件企業的競爭中沒有優勢。于是,在2004年,電力行業聯盟成立,當時就有22個會員企業,加盟,總資產達到8個億。企業之間通力合作,資金方面互相擔保,并且由于聯盟成員從發電、變電、配電、輸電、用電都涵蓋了,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電力軟件產業鏈,齊魯軟件園為其制定整體的解決方案,將產品納入到服務體系中去,利用互補的優勢為聯盟內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聯盟內系統建模,對產品、設備制定統一標準,為電力行業的信息化和標準化奠定基礎。由于產業集群優勢的凸顯,2005年,“集群創新”這個詞首度由齊魯軟件園提出,即各個企業的產品在產業鏈上實現無縫的集成,多個創新主體共同完成單個主體難以完成的任務。
企業聯盟的成功運行和創新集群的發展聚集了國家,地方、企業的資源,提升了企業的專業化創新和整合能力以及企業產品、技術、品牌的競爭力。其新穎獨特的創新運作模式為業界所關注,并得到科技部的首肯。
全方位、系統化的服務為軟件產業構建了發展的溫床。作為國家批準的首批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之一,已有500多家企業入駐齊魯軟件園,包括國際知名的IT企業微軟、NEC軟件、松下、三洋、日立、中興均已先后落戶。而浪潮世科,入園3年已經從100人規模的小企業發展到了800人規模,齊魯軟件園已經成為高新區乃至濟南市軟件產業的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