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2日,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隆重召開全市科技進步表彰暨創新型城市建設大會。繼2007年濟南市以史無前例的5600多萬元獎勵自主創新者后,今年市委、市政府再出巨資6553萬元,重獎在科技進步事業和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獲獎項目涉及10大類244個獎項,創出用于該項獎勵的獎金數額新高。大會不僅表彰先進、總結工作,還對建設創新型城市工作進行部署,要求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推動濟南的創新型城市建設。
中國創新型城市起步
今天,中國的城市群體正在開始追求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目標,以往拼土地、拼投資、拼能源的城市增長模式,正在發生改變。
中國科技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使得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嚴重制約了中國企業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城市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體,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以城市為中心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既是城市提高競爭力的戰略選擇,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內容。
2006年1月9日,全國科技大會在北京開幕。這是繼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1995年全國科技大會之后,中國在21世紀首次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為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2006年7月15日,“首屆中國建設創新型城市市長峰會”在北京舉行。該峰會是中國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以來,城市高層領導者共商創新型城市建設和創新型國家建設,共謀城市合作與發展大計的一次盛會。峰會以“建設創新型城市,推進城市間合作”為主題,為全國各城市市長、專家學者,企業家等探討創新型城市建設理論與實踐,交流創新經驗,尋求城市間合作提供一個重要平臺。
建設創新型國家重大戰略提出之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南京、武漢、成都、大連、青島、合肥、蘇州、寧波等一批城市已先后提出“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戰略目標,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今后城市發展的重要任務。
與此同時,濟南市建設創新型城市的目標確定,并開始起步。
創新型城市建設風起濟南
城市的創新力、競爭力來自于城市的特色優勢,來自于資源的優化配置。無論是文化名城還是剛崛起的城市新秀,無論是資源型城市還是旅游型城市,無論是東部沿海城市還是中西部內陸城市,從城市實際出發,提升城市創新能力,打造獨特的城市品牌,是凸現城市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濟南是全省的濟南,人們往往通過濟南觀察山東、了解山東、認識山東。作為山東省省會城市,濟南的發展受到全省上下的關注。
2006年1月23日,中共濟南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科技創新,確定召開全市科學技術大會。
2006年2月7日下午。出席濟南市“兩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這天欣賞了一場被稱之為“視覺盛宴”的多媒體演示。濟南“十一五”規劃綱要的主要內容首次利用多媒體形式對外公布。展現在大家面前的,不僅是聲、光、電等現代科技表現的圖像,聲音和圖表,還有濟南這個老工業城市在建設“創新型城市”中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濟南市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設“創新型城市”的奮斗目標。
2006年5月25日,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科技大會,市委、市政府作出《關于實施科技規劃綱要建設創新型城市的決定》,出臺《濟南市建設創新型城市若干政策》,發布《濟南市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令人矚目的是,在這次科技大會上濟南市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14個市直部門和高新區為成員單位的濟南市創新型城市建設推進委員會。隨著科技大會的召開,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認識、目標和思路也逐漸清晰。中共濟南市委、市政府決定,“到2020年之前,在全省率先建成創新型城市”。
濟南市科技大會發布的決定、規劃和政策,其力度和廣度在濟南科技創新歷史上堪稱空前。尤其是28條相關政策,引起企業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創新型城市建設推進委員會成立后,先后于2006年8月11日和10月1 2日召開了兩次全體會議,確定并啟動了建設創新型城市組織、評價、規劃、責任、政策、創新六大體系,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任務。全市部門協作、上下聯動的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濟南市創新型城市建設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06年11月9日,濟南高新區中心的一幢大樓內,全國首家國家專利技術濟南展示交易中心掛牌。新掛牌的展示交易中心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具有實物展示和網上交易等多項服務功能,目前擁有實物400多件,可供查詢的信息2萬余條。從國家知識產權局9月6日批準,到新的展示交易中心落成,濟南市僅用了2個月時間。這只是濟南市建設創新型城市的一個具體行動,濟南“在全省率先建成創新型城市”的基礎性工作正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推講。
特色建設提高競爭力
在具體組織建設創新型城市過程中,濟南市的決策者認識到 “創新型城市作為一個全新的城市發展理念才剛剛起步,可依據的經驗沒有?!薄敖ㄔO創新型城市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要用創新的意識、創新的思維、創新的辦法?!?/p>
濟南市自2006年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以來,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激勵自主創新的政策和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而《濟南市建設創新型城市若干政策》更是十易其稿,看似條文和文字的刪改,實則反映濟南在科技投入觀念的重大轉變。創新型城市建設大大提高了濟南的城市競爭力。
2007年,國家信息通信國際創新園、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章丘有機高分子材料產業基地和山東力諾瑞特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掛牌成立,為濟南市增添了更廣闊的創新平臺。而2008年,濟南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大了科技獎勵力度和表彰范圍,重新修訂了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辦法,將“科技最高獎”獎金從過去的30萬元調整為50萬元,全部獎項由2007年的199項增加到244項,獎勵總額也由5600多萬元增加到6500多萬元。這是濟南市又一次大手筆推進自主創新和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大舉措,也標志著濟南市創新型城市建設進入加快推進的新階段。
但是對比國內先進城市,不論在工作的推進上,還是在科技創新的深度和廣度方面,都還存在許多差距和不足。例如,對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認識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全社會重視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圍還不夠濃厚,高新技術產業總體規模仍然偏小,企業自主創新體系還不夠完善,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尚屬空白,科技創新資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利用,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創新人才不足,行業領軍人物和優秀拔尖人才比較短缺。
在全市科技進步表彰暨創新型城市建設大會上,中共山東省、濟南市委領導對這些差距和不足提出了針對性的具體要求,堅持創新驅動,力求做到政策創新、企業創新、科技創新、人才創新,以保證濟南市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和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