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新華區位于市區中西部,共轄兩鎮、9個辦事處,總人口35萬。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益活躍,該區的流動人口與日俱增。2006年該區流動人口為1.8萬人,2007年為2.1萬人,今年已達到2.5萬人。一個三層小樓的村民家中,平均住有10~12戶外來人口,15~20名外來人員。村民家庭基本靠出租房屋作為其主要經濟來源。
為此,他們對外來人口采取了“依托協會優勢、貼近流動人口;加強宣傳教育,營造溫馨環境;堅持以人為本,倡導優質服務;規范責任制度,實行分類管理”的積極管理指導思想。
為了真正能夠把這兩個鎮的流動人口調查準、掌握實、區分清、管得住,他們集中一個月時間,由區計生委、計生協聯合牽頭,請求當地公安部門配合,并抽調各辦事處、居委會業務骨干,分組包片,限時定額完成調查任務。做到樓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實行“三說清、三對照”,即本地戶主說清本院租房戶數,租房戶說清自家人數,單身者說清本人身份;樓院內戶數對照、人數對照、身份對照。對調查出來的數據,他們按照男女性別、年齡階段、職業種類等分別登記造冊。按照資源共享、信息互用的原則,他們將18~49歲的人口信息資料作為育齡群體計生信息留用,其他人口信息資料交由公安部門備用。
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他們決定在流動人口中成立流動人口計生協會。通過宣傳教育、利益導向等措施把松散的、雜亂的流動人口盡可能吸收到協會組織中來,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按照“誰出租誰管理、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新華區計生部門還嚴格強調房東的“人來人走報告制、房屋出租合同制、年底分紅掛鉤制、責任落實獎懲制”四項責任。即房東家每新進一人或離開一人都必須在三天內報告村流動人口計生協會,經審核同意后,房東與租房者簽訂計生管理合同書,如一年內沒有違約者,房東全家在足額領取村里的年終分紅,并享受村里的集體福利待遇的同時,可另獲獎勵200元;若出現問題,則扣除部分分紅,取消相關待遇,給予三個月內不得對外租房和100元的處罰。
為把各類流動人員以業劃塊,因人歸類,實現動態管理,確保不出漏洞,他們采取了“六個一”和“五對照”管理服務法。“六個一”是:送上一本宣傳冊。每當房東申請有新來流動人口入住,他們都會及時送上一本集政策法規、村規民約、生育服務指南、文明經商規范等內容為一體的宣傳冊。講上一堂警示課。由計生、工商、公安等部門聯合,每月向房東和流動人口講一堂警示課。填上一份登記表。外來人口入住時,由房東負責讓流動人口填好一份印有外來人員姓名、性別、年齡、戶籍、身份證號、婚育證號、婚育狀況等內容的登記表格,逐級上交到村計生管理服務站和辦事處信息管理中心,并分別輸入微機。簽上一份合同書。租賃雙方簽訂合同,以合同約束力督促房東主動、及時地登記、申報、上傳外來人員信息。掛上一塊出租牌。村計生管理服務站對所有空房待租的房東實行統一編號,房東必須持牌對外租房,牌號編碼輸入微機;辦上一個暫住證。要求房東義務為入住自家的外來人員代辦暫住證。
“五對照”即“室、板、戶、人、機”五對照。室有兩板:在村計生管理站流動人口計生信息微機室內,按照流動人口的居住地和經營地,制作有人員居住區域圖和經營位置區域圖兩塊板面。在大型板面上,誰家住誰,誰住誰家,編碼是幾,從事什么職業,位置在哪兒皆一目了然。板有五卡:用紅、藍、綠、黃、橙五種顏色的卡片分別代表不同類型的流動人口,把外來人口分類編碼填卡,再按照其居住地或經營地插卡上墻,真正實現了人來卡上墻,人走卡取出。戶有一牌,即租房暫住編碼牌。此牌由房東負責在外來人員入住時掛上,人走時收回上交。
上述“板、卡、牌、頁、表”必須一見全見,一變全變,相互對照,相互制約,從而實現了無縫隙、全方位、動態化管理。
近年來,新華區計生部門還針對流動人口大力倡導優質服務,收到了良好效果。
比如,在日常管理活動中,他們堅持,從人性化的觀點出發去抓管理,辦事情。“微笑服務四做到”、“文明用語十規范”、“工作態度四熱情”、“尊重他人五要求”等,是他們日常工作的前提要求和首選做法。山東籍外來人員白清發,自認為“異地他鄉,人善被人欺”,因而性格暴躁、說話粗野,人稱“白不怕”。在剛來到該區李莊村時,其妻拒不參加康檢。在這種情況下,當地有關部門并沒有采取一罰了之或趕走了事的做法,而是在做其妻思想工作的同時,及時為他聯系安置了經營攤位,這使他很受感動。他說:“我跑過不少地方,深知異鄉人的難處。像你們這樣不歧視又幫助俺的事,還是頭一次遇見?!焙髞戆浊灏l夫婦不但自覺接受了管理,還雙雙加入了流動人口計生協會,白清發本人還當上了市場流動人口協管員。
為了讓外來人口真正享受到固定居民的待遇,新華區從辦實事入手,為外來人員爭利維權。流動人口在該區居住、經商期間,其用水用電與村民市民享受同一價格,并享受區委、區政府制定的“流動人口優惠政策”:流動人口中的已婚育齡婦女同村民一樣享有生殖保健權,可免費領取避孕藥具,可免費參加健康檢查。在轄區醫院就診,可免除掛號費,治療費、手術費可減免20%。流動人口子女就近入學同當地居民同等收費。襄城籍一回族商戶,孩子已到入學年齡,但由于各小學生源爆滿,所以一直不能入學。協會知道情況后,積極協調聯系,使其兒子最終走進了學校。兩年來,他們先后救助流動人口特困家庭33戶,幫助流動人口子女21名。除此之外,他們為外來經商者保駕護航。四川人李新正,因經營攤位與當地人發生爭執,本來自己有理,但想到“有理難斗地頭蛇”,就忍氣吞聲,被迫讓出攤位。此事被流動人口市場管理協管員知道并反映到區流動人口計生協會后,他們立即協調市場工商管理部門制止了這種欺行霸市的行為,為李新正要回了攤位,討回了公道。
四川籍外來人員靳壽福,擅長烹飪技術,但由于人生地不熟,一直沒有找到工作。協會知道后立即介紹他到某飯店應聘,并順利簽訂了用工合同,收入頗豐。近年來,協會先后為148名外來人員聯系了工作,為54名外來經商人員聯系到了門面房或經營攤位。
協會還經常組織會員和流動人口開展學習、娛樂,座談等服務活動,目的在于增強協會的凝聚力,增強流動人口的歸屬感。他們把每年的大小節日全部排列出來,然后分類擬定活動計劃,如“雙節”期間他們主要組織宣傳、表演活動;“三八”婦女節他們組織母親代表參加歌詠比賽或“踏青散心”活動;“六一”兒童節他們舉辦獨生子女“英才展”活動;中秋節舉辦“會員賞月”活動等等。
鏈接臺前縣:對流動人口開展“六個一”服務
臺前縣地處豫魯交界處,經濟發展較為落后,人均耕地較少,大量富裕勞動力外出謀生,全縣現有流動人口3萬多人。大量的流動人口給該縣的計劃生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為了及時地掌握流動人口的婚育狀況,也為了讓他們外出安心工作,該縣對流動人口開展了“六個一”服務:送一封慰問信,告訴他們家里老人健康狀況,孩子的學習情況;送一本務工維權手冊,使其能學法律知識,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送一套計生法律、法規,及生殖保健、艾滋病防治知識匯編,讓他們及時地了解我國現行的生育政策及模范遵守計生政策;免費體檢一次,外出辦流動人口證明以前,在縣技術指導中心免費為他們檢查身體一次;節日送祝福一條,該縣在重大節日期間與通信公司合作為流動人口發送祝福信息一條,讓他們在異鄉也能感到家鄉的溫暖;定期向流動人員通一次電話,掌握其需求狀況。(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