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欒川縣共轄14個鄉(鎮),213個行政村,總人口31.8萬人。欒川縣是勞務輸出流出人口大縣,目前全縣5.02萬人外出,其中已婚育齡婦女1.03萬人。近幾年,欒川外出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 “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覆蓋了全國18個省市的415個縣(市、區),全縣外出務工人員中已婚育齡婦女比例占到25.83%,是計劃生育管理的重點人群。隨著外出務工人口的增加,計劃生育管理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其一是一些已婚育齡婦女外出沒辦理《婚育證明》,也不參加單月健康檢查,使戶籍所在地難以了解她們現在的婚育情況;二是部分未婚青年外出多年未歸,婚育情況很難掌握,造成了管理和服務上的漏洞和死角;三是受人力和財力所限,戶籍地對流出人口的管理力不從心,流出人口很容易造成政策外生育。
如何堵塞流出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方面的漏洞?欒川縣結合廟子鄉、合峪鎮等鄉鎮在外出務工人員相對集中的地方指定專人負責計劃生育日常服務、管理工作的典型經驗,進行了認真的總結和推廣。首先,他們和勞動部門建立了信息溝通機制,該縣計生委、縣人勞局聯合下發通知,對外出務工人員計劃生育培訓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規定。勞動部門要將勞務輸出計劃、活動安排等提前通報給計生部門;勞務輸出組織部門和組織單位對報名外出務工人員要通知他們辦理有關計劃生育手續;集中培訓時要提前通知計生部門,由計生部門去培訓流動人口,提出計劃生育工作要求,集中免費辦理《婚育證明》,實現信息共享。在此基礎上,他們從2004年開始,提出“外出務工人員計劃生育協會”的概念,首批選擇了15個村進行了試點。2004年,該縣按照凡外出務工人員相對集中、已婚育齡婦女達20人以上的地方建立1個協會的標準,廣泛建立勞務輸出人員計劃生育協會、農民工工會、勞務輸出協會等,賦予其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職責,委托其協助管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如,從成批組織的勞務輸出活動中指定一人為聯絡員,到達務工地后主動和協會聯系;還沒有協會的地方由聯絡員負責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以后逐步發展成協會。2004年底,全縣建立流動人口協會27個,輻射全國4個省市23個縣市區;2005年底,建立135個,輻射全國14個省市的289個縣市區;今年3月,流動人口協會則發展達到167個。
為了保證協會能夠積極開展工作,他們重點采取四項措施:一是選好協會會長和聯絡員。外出務工人員計劃生育協會實行會長負責制,他們重點選出一批長期在外務工的能人作為協會會長。這部分人外出務工時間長,務工信息廣,容易在務工人員中形成凝聚力,同時兼顧年齡、學歷等因素,對學歷高、年齡小、能力強的優先考慮。二是明確職責。將外出務工人員協會會長和聯絡員的職責進行簡化,主要界定為三個方面,即主動與當地人口計生部門聯系,接受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督促外出已婚育齡婦女按時參加健康檢查,定期寄回避孕節育情況報告單;維護流出人口計劃生育合法權益。三是落實經濟待遇,建立激勵機制。各鄉鎮按照每管理一名已婚育齡婦女每月補助會長或聯絡員不低于3元的標準,落實經濟待遇。該縣還建立獎勵基金,每年從縣級計生事業費中列支2萬元,用于優秀會長、聯絡員的獎勵。四是加強業務指導,提高業務水平。對春節返鄉的協會會長及聯絡員,通過召開座談會、茶話會、匯報會的形式,由鄉鎮負責進行一次集中培訓;建立經常性培訓,采取郵寄的辦法,定期向會長、聯絡員郵寄工作信息、服務指南等,指導他們開展工作,提高業務能力。為了方便和外出人員的聯系,他們專門開通800免費服務熱線,暢通聯絡渠道,方便工作。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務工流出人口計劃生育協會管理育齡婦女人數達8952人,占管理面的87%。
他們在做好計劃生育日常管理和服務的同時,還積極開展“三個結合”,即與幫助育齡婦女找到固定工作相結合,與幫助提高工作技能相結合,與維權相結合。從而使協會的核心優勢得以充分顯現:一是成了信息交流的平臺。外出務工人員協會信息廣、能人多,通過老鄉帶老鄉,親戚幫親戚,熟人托熟人等形式,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直接、真實的務工信息,在幫助外出務工人員獲得穩定收入的同時,也把外出人員的計劃生育管理自然而然的融為一體。二是成了心靈溝通的橋梁。通過及時為外出人員提供維權服務,協調解決勞資糾紛,維護勞務輸出人員的合法權益,定期召開聯誼會等形式,為勞務輸出人員搭建了一個心靈溝通的平臺。三是成了宣傳教育的主陣地。協會暢通渠道,開展計劃生育知識宣傳,并針對女性這一弱勢群體,發放防治艾滋病宣傳單,抵制黃色信息,使其樹立自尊、自重,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另外,協會會長同會員交流過程中,不斷發現計生管理服務人才,有效推進了服務網絡工作的延續。該縣蘇州計劃生育協會會長、合峪鎮三里村青年李紅強在蘇州成立了專門的家政服務公司,先后幫助150名外出務工人員重新找到了工作。珠海計劃生育協會會長王麗菲成為了珠海地區欒川縣外出務工人員維護合法權益代表;鄭州計劃生育協會會長楊妞妞幫助137人熟練掌握了制鞋技能。據統計,流出人口協會先后成功舉辦各類技能培訓班143個,幫助2418名外出務工人員找到了較為固定的工作。通過縣148法律服務中心,協會還提供各類維權咨詢服務157人次。2005年,縣委組織部、縣工會依托外出務工人員計劃生育協會在廣州、蘇州、珠海等地建立的流動黨小組和工會組織,賦予了協會新的內涵,充分證明了這一機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在充分發揮勞務輸出人員計劃生育協會作用做好外出人員計劃生育工作的同時,該縣還進一步采取措施,加強了對流出人口服務工作的管理。春節期間他們對返鄉外出務工人員做到“三個一”:即發一封慰問信,送一本計生知識書,拉一次家常,了解他們一年來在外務工經商的狀況,了解他們計劃生育避孕節育的要求。對外出務工人員家庭中的突發事件給予及時關愛和支持:老人病了提供醫療條件;小孩入學困難主動幫助解決。今年縣委、縣政府決定“六一”兒童節前為315名留守孩子在鄉鎮衛生院做一次全面健康檢查。農忙時節組織25支幫扶隊開展義務幫扶。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行動,使廣大外出務工人員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心,從而逐漸消除了心靈上的隔閡,縮短了情感上的距離。2006年3月份以來,務工流出人口中沒有發現政策外生育現象,流出人口計劃生育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軌道。通過建立協會組織,直接加強流出人口管理,帶動了城區計劃生育管理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穩定了低生育水平,推動了管理水平提高。
鏈接 駐馬店:流動人口協會服務流動人口
近年來,駐馬店計生協延伸協會服務觸角,主動出擊,為外出流動人口提供多種服務。該市的新蔡縣、平輿縣、正陽縣、西平縣、遂平縣等在詳細統計外出流動人口情況后,分別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組建流動人口協會,聘任本地外出有能力、有知識的會員或當地知名企業老板擔任會長、秘書長,建立互幫互助聯系制度,關心支持外出務工人員的生活、生產中的困難,幫助解決拖欠工資問題,增強他們的維權意識。同時,各縣區還積極協調聯系勞動部門,加強對流動人員外出前的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能培訓,增強了他們外出后務工應聘能力,截至目前,該市已為20余萬外出群眾進行了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能培訓。(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