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學上冊教科書中“有理數的乘方”一節讓我們觀察例1進行思考:
當指數是時,負數的冪是數;
當指數是時,負數的冪是數.
應該怎么填呢?我們還是先來理解乘方的意義.
一、乘方的意義
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結果叫做冪.這里,n個相同的因數a相乘即,記作an,讀作a的n次方.當我們把an看成a的n次方的結果時,也可以讀作a的n次冪.在an中,a叫做底數,表示相同的因數,n叫做指數,表示相同因數的個數. 乘方是因數相同的乘法運算,所以是一種特殊的乘法運算,是有理數乘法中的一種特殊情況.
明白了乘方的意義,我們再回過頭來考慮負數的冪的規律. 例如,我們來確定(-3)3和(-2)4的符號,怎么確定?我們知道,(-3)3中的指數3和(-2)4中的指數4都是因數的個數.這就好辦了,我們把這兩個式子都表示成積的形式,(-3)3 = (-3)×(-3)×(-3),(-2)4 = (-2) ×(-2)×(-2)×(-2).那么積的符號和負因數的個數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我們回想一下,有理數的乘法有一個規律:幾個不是0的數相乘,負因數的個數是偶數時,積是正數;負因數的個數是奇數時,積是負數.由此我們可以確定,(-3)3的符號為負,而(-2)4的符號為正. 更進一步,我們可以總結出如下規律:
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
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1的正整數次冪等于1);
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
也許有的同學會思考:我見過(-3)3,但也見過-33,而且(-3)3 = -33 = - 27,那么它們是不是一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來比較一下它們的一般形式(-a)n與-an的異同.
二、(-a)n與-an的異同
1. 不同點
(1)讀法不同,(-a)n讀作“負a的n次方”, -an讀作“負的a的n次方”;
(2)底數不同,(-a)n的底數是-a,而-an的底數是a;
(3)意義不同,(-a)n表示n個-a相乘,即,而-an表示n個a的乘積的相反數,即- ;
(4)若a ≠ 0,則結果可能不同.當n為奇數時,(-a)n = -an;當n為偶數時,(-a)n一定為正數,而-an為負數,(-a)n ≠ -an.
2. 相同點
當n為奇數或a = 0,n為正整數時,(-a)n = -an(僅是運算結果相同).
當n為偶數時,(-a)n與-an互為相反數,所以底數為負數時,要用括號把整個負數(連同負號)括起來,再在其右上角寫上指數.如“-3的平方”要寫成(-3)2,而不能寫成-32.與此類似,底數為分數時,也要用括號把整個分數括起來,如“的平方”要寫成2,而不能寫成或.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