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不看要后悔,看了更后悔”的春晚,很多人倒是更期待CCTV的另一臺晚會——“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不知道這一次,又會是哪些人會敲擊我們柔軟的心靈,讓我們淚流滿面。
當眼淚掉下來的時候,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拿張面巾紙把它擦干。
孟祥斌:感動的背后是生命
2007年11月30日,解放軍某部機要參謀孟祥斌正與來金華探親的妻子和3歲的女兒上街購物,當他們走到城南通濟橋上時,突然聽到一聲驚呼:“有人跳河了!”
孟祥斌顧不上跟妻子打聲招呼,甩掉鞋子就縱身跳下了10米高的大橋。他奮力游向輕生少女,吃力地拖著她往岸邊游。當少女被救起時,孟祥斌已經被只有3攝氏度的冰冷河水吞沒了。
在無數紛飛的淚水中,有人把憤怒指向了被救的輕生者。那位23歲的女孩和男朋友發生了矛盾,在電話里大吵一通后,她摔掉手機,轉身跳進了婺江。就是這沖動的一跳,最終讓同樣年輕的孟祥斌失去了28歲的生命。有網友責罵道:“要死找個沒人的地方去死,不要連累別人!”
被救起的第二天,女孩在孟祥斌的妻子葉慶華面前長跪不起。最有資格憤怒的葉慶華卻抱住女孩,對她說:“你記住,你在放棄自己生命的同時,很有可能讓別人失去了活下去的機會,所以你要好好活。”
是的,要好好活。即使沒有遇到救人的英雄,白白失去生命的她又如何能做到“不連累別人”?她的父母至親又該如何面對今后的生活?每個人的生命都和別人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善待自己,就是善待他人。
所以,我們要好好活。
肖丹:感動的背后是辛酸
去年,一位12歲的小姑娘闖入了人們的視線,人們管她叫“成都最美的環衛工”。
首先發現她的是一位網友。一天清晨,他在成都府南河畔看到一位身體單薄的小女孩拿著一把比她人還高的掃帚在掃街,驚訝之余,他問了一句:“小妹妹,你怎么在這里掃地啊?”女孩答道:“我幫我媽媽打掃衛生。”
原來,這個女孩叫肖丹,家境貧寒,一家六口住在一間三十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爸爸媽媽都是從農村來成都打工的,做著收入微薄的環衛工作。去年8月,媽媽生病了,于是肖丹就開始每天凌晨4點不到就上街去清掃垃圾,三四個鐘頭的活干完,還要趕到學校去上課。她這么做是“怕媽媽被扣錢”,其實她“也想多睡會兒”。
肖丹的故事在網上流傳,被各大媒體關注。“懂事”“孝順”“好孩子”“中國的希望”……在人們毫不吝嗇的贊美之詞背后,是實實在在的感動。
而我在感動之余,卻感受到一絲悲涼:12歲的肩膀,本該接受父母的愛撫,她卻用來幫大人分擔生活的重負。也許世界本來就不公平,但我們不能對不公平視而不見;也許我們還不能改變什么,但該記住,在我們幸福的生活背后,是他們的勞苦和辛酸。
保羅·珀特斯:感動的背后是夢想
前不久,保羅·珀特斯的首張唱片《ONE CHANCE》在中國出版發行了。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歌手,假如評選“感動世界2007年十大人物”,他一定名列其中。
2007年6月,“英國天才秀”(英國一個類似于我國“超女”“快男”的選秀節目)初賽現場,一個36歲的手機推銷員穿著廉價西裝出現在舞臺上,其貌不揚,還長著一口豁牙,兩只手不知道該怎么放,顯得信心不足。評委漫不經心地問:“你打算唱什么?”他傻傻地回答:“只是唱歌劇……”評委不以為意地挑了挑眉毛:“哦,那你開始吧。”他開口,一曲歌劇《圖蘭朵》中的選段《今夜無人入眠》震驚了所有人,一位女評委甚至開始偷偷地抹眼淚……
保羅最終贏得了冠軍,他演唱的視頻通過互聯網傳遍全世界,人們用不同的語言表達著同樣的心情:他的歌聲讓我熱淚盈眶!
平心而論,保羅的歌喉遠非完美,令人感動的是一個小人物對夢想的堅持。
保羅從小因為長相的緣故,沒少受人欺辱,因此缺乏自信。但他從中學時代起就熱愛唱歌,還自費到意大利去學習歌劇,可憑他那副“尊容”,不管怎么努力都好像看不到“出頭”的希望,中間還經歷了盲腸破裂、腎上腺腫瘤、遇車禍摔斷鎖骨……但他在做好賣手機的本職工作之余,從來沒有放棄過他的歌劇夢。
你的心中也藏著夢嗎?
·有人說·
我真的不愿意,不愿意,你們別勉強我。
——女大學生劉紫君在河南鄭州街頭遇到兩位素不相識的盲人打聽去火車站的路,就熱心地一直把他們送到車站售票大廳。這一幕恰巧被路過的記者拍到。報道刊登后,人們稱她為“最美的女大學生”。但各家媒體極力想要采訪她的時候,卻遭到了她的拒絕。她說她甚至不敢讓母親看到報紙:“媽媽肯定會罵我,做了這么點平凡的小事就四處張揚!”
閨女們,聲音小一點,奶奶有點頭暈。
——河北石家莊的一家報紙報道說,在該市某路公交車上,常有放學的中學生在車廂里大聲喧嘩、追逐打鬧,讓其他乘客不勝其擾。記者親眼看到一群女生旁若無人地高聲談笑,在旁邊一位老人的幾番哀求下才有所收斂。
我以前(拍)的武打電影可能誤導了青少年。
——國際影星李連杰在受聘成為國際武聯武術形象大使時表示,這些年來他常常在譴責自己,因為受自己出演的電影的影響,很多外國人印象中的中國人動不動就“打打殺殺”。他說他今后將把中國武術博大精深的一面展現給世人。
·小事記·
不久前,石家莊一中的趙學政同學和媽媽一起去菜場買菜時,在賣魚的攤位前看到了一只待售的棕褐色的大鳥。憑著自己掌握的野生動物知識,他判斷這很可能是只大雁。為了避免這只大鳥變成盤中美食,他央求媽媽花120元錢把它買了下來。第二天,小趙把大鳥送到了動物園。經動物園辨認,這只鳥是野生的豆雁,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很可能是在向南方遷徙的過程中掉隊落單的。動物園表示,將給這只鳥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
這只掉了隊又被人捕獲的鳥是可憐的,但它幸運地遇到了小趙同學。在向小趙同學致敬的同時,也想給大家提個醒:有愛心雖好,但專門到菜市場去高價贖買野生動物然后放生的行為并不值得提倡——那些野生動物販子看到有利可圖,豈不是更要去捕獵、販賣了?
前些日子,近50位上海知名的作家受邀走進上海師大附屬外國語學校,其中一些寫過“言情小說”的作家受到了異常熱烈的追捧。有意思的是,作家們也鼓勵同學們適當地讀一些經典的愛情小說,并和同學們當場探討起了諸如“如何從愛情主題的文學作品中吸取有益的東西”“文學作品中頌揚的完美愛情在現實中是否存在”之類的話題,連一旁的老師們都聽得津津有味。
這所學校的一位語文老師說,真正的愛情意味著承諾、責任、尊重和付出,意味著患難與共和風雨同舟。2月14日快到了,我們大可不必趕著學大人的樣去過什么“情人節”,但也許可以翻開書,在美麗的愛情故事中體味愛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