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溫暖的羽毛球拍
這個冬天又流行起古老的運動來。
草莓色的男生女生興奮地揮舞著雙臂,輕快的球就這樣不知疲倦地來回往復。
一、二、三、四……
粉金色的陽光,羽毛球撞在拍上的聲音,臉上蕩漾的笑容……它們全部可以在一個平靜的午后變成網,變成風,覆蓋從前以及將來所有綿長柔軟的成長時光。
是被無數細線纏繞的,還是被無數網格分割的時光?
可惜你不知道。羽毛球也不知道。
球拍有最溫暖的懷抱,只是羽毛球終會有疲倦的一天。
漫天飛舞的,原來是男生女生的目光呢。
哎呀呀,上課了。
十一月·奔跑的墻角
昨晚下了一場雨。今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我匆忙地吞下一大顆雞蛋,沖出家門。
再折回來,拼命喝幾口水。噎死我了啊。
馬路上那幾處小規模的積水。并不急著被蒸干,只是百無聊賴地等待。
無法用清晨和早晨來嚴格界定的時間。
沿著墻腳一路狂踩自行車。
浸泡在臭水溝里的白色黑色綠色米黃色垃圾。
書包里的歷史地理英語化學課本。
日子便在這些事物的背面復制、粘貼。
11月的空氣的確不是很好。我低頭呼吸。
然后就是一個街頭的偶遇。你偏過頭來,叫我的名字。
“早上好。”
“好啊。”
到此結束的對話。十分平常的問候。
可分別時我還是會傻傻地想,為什么我們本該用奢侈作定語的青春,卻在這些禮節性的簡短對白里,本末倒置了。
“你好。”“你好。”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有沒有人會注意到,在早晨六點半侵肌入骨的寒冷中,那些沿著墻腳飛奔在風里的歲月,掉進下水道的記憶,還有,變成光線向后倒退的聲音。
一遍一遍地喊誰。
四月·健忘的節日
4月是最無聊的月份。
第一天就是凄涼的愚人節。不過兩年前自己也許不會這么想。那一天我串通“四人小組”的另外兩個人一起作弄圓規。
我拿著英語作業本走出教室,兩分鐘后回來。
“腳丫,Alice叫你去辦公室,帶上作業本。”
在別人的一片“別相信他”的好心提醒里,她心領神會地走了出去。
兩分鐘以后回來的腳丫,已經換上了凝重的表情。
“牛肉,帶上作業本過去。”
又一個增加真實感的砝碼。
“怎么了?”圓規發出已經有些動搖了的聲音。
“嗯,好像是抄作業……”
“圓規,輪到你了。”一個比一個凝重。看來我是最差的演員。
“啊?我沒抄啊。”垂頭喪氣的圓規懨懨地跑出教室。
“成功了。大家請隨便鼓掌。”沒想到幾年后,這句話成了《馬達加斯加》的經典臺詞。
時針滑到去年4月。我在QQ上問牛肉:“那個時候你出去就是閑逛嗎?”“沒有,我上了次廁所。”
問圓規:“英語老師怎么說的?”“她說,你被騙了,今天是愚人節。”
我連忙說:“我可沒有串通Alice啊。”
今年,我問你們,你們卻說:“有這回事嗎?”
所以,愚人節是很凄涼的節日。
九月·生動的比喻
開學后,我無法相信你居然還是那個寫作文只會用“心中像揣了一只小鹿”“太陽露出金黃色的笑臉”或者“她水汪汪的大眼睛像明凈的月光”之類平庸比喻的人。
而那時的你,還是初三的學生。
你苦著臉問我作文到底怎么寫為什么每次都比我低20分的時候,我會很親切地告訴你“你的臉像一條黃瓜就是一個很好的比喻”。
我還記得你那個時候嘟起面包一樣的嘴。
而現在,我卻再也沒有機會教你寫作。你在早稻田的光線里,過著風一樣的生活,也能寫出生動的比喻了。
而我呢。
我坐在冰冷的新教室里,想隔著一片海問你。
可不可以用鱗次櫛比來修飾思念。
可不可以把回憶比喻成日光燈。
可不可以把你我比喻成一間教室,一套桌椅,一支寫不出字來的圓珠筆,一句刻在桌子上的話,揉成一團的試卷和一截撒滿汗水的塑膠跑道。
那些奔跑在上面,一圈一圈不知疲倦的記憶。
那些無法用“通感”或“臆想”去解釋的修辭,是不是也要在一段時間以后,成為連自己都無法認知的意象呢?
三月·稻草編成的女孩
“其實我是稻草編成的呢。”你這樣告訴我的時候,我看見早春的風正穿過你干枯的頭發,留下生動的呼吸聲。
亞麻色的臉龐,向四周輻散出亞麻色的頭發和眼神。你的臉上沒有什么表情。要是有的話,應該也是縱橫交錯的悲傷吧。
即使這樣。
也希望能和你背靠著背,閉上眼,一起卷入3月的稻草里。
是不是掉進了自己虛構的世界無法自拔?那么,從哪個方向襲來的大風,才可以刮動稻草里那一滴還沒來得及枯竭的溫暖,讓我感動呢?
其實我本來是這樣想的:
我們在浩蕩的海風里相遇。
最后手牽著手,一起卷入茫茫大海中。
可是我怎么忘了。
稻草做成的你,是要浮起來的呀。
十二月·睡著的鐵軌
冷的涼的冰的襲人的透著寒氣的,醒著的枕頭。
熱的溫的燙的灼人的冒著火氣的,睡著的鐵軌。
12月12日晚上12點。
沒有風。沒有月光和星星。
只剩一個被叫做黑夜的天空。掉下來,枕著鐵軌安然入睡。
稻草做的女孩插在田野里。
世界安靜得只剩下舌尖的顫音。
我慢慢地,慢慢地靠在溫暖的鐵軌上。好困呢。
荒草俏皮地蓋住了我的大半個身軀。
后來大概是睡著了,又夢到了火車,從遙遠的海洋彼岸發出窺探的黃光。載著即將溢出溫暖的海浪,向我歡快地駛來。
夜晚的浮光掠過每一張匆匆的臉,滲出毛茸茸的光澤。
汽笛聲。光影路。
都那么一點點地,由遠及近地清晰起來。
于是我就忍不住地笑了。
指導老師的話:這是一篇別致的文章,那“從前以及將來所有綿長柔軟的成長時光”在作者干凈而細膩的敘述中變得豐富起來,生動起來,青春是最美的,你相信了嗎?(葛嶺)
文學社簡介:富陽中學達夫文學社創辦于1984年9月,該社一貫堅持言論自由、思想獨立的原則,重視發展和完善學生的個性人格,致力于探索大自然和人類心靈世界的奧秘。社刊《雙松》與校語文組刊物《自己的園地》一起,為學生發揮寫作特長,展露文學才華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近年來,已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文章在報刊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