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秘的“幽靈船”
1872 年12 月5 日,亞速爾群島以東大約650 公里處,波濤洶涌的海面上,英國雙桅船“得·格拉齊亞號”上的船員發現了一艘正在漂移的船。“得·格拉齊亞號”的船長是戴維·莫爾豪斯,當他看到這艘船時不由得大吃一驚——這不就是“瑪麗·賽勒斯蒂號”嗎?莫爾豪斯船長之所以感到吃驚,是因為他知道,“瑪麗·賽勒斯蒂號”和“得·格拉齊亞號”都是從紐約港出發的,但前者比后者早8天離港,按理說此時應該已經抵達意大利的熱那亞,可它為什么還在亞速爾群島附近呢?難道是遇到了什么麻煩?莫爾豪斯船長決定伸手相助,于是派一組船員登上了“瑪麗·賽勒斯蒂號”。
船員們上船后發現,船艙內,各種海圖胡亂扔了一地,船員們的行李原封未動,船上的兩臺抽水泵中的一臺被拆卸了下來,而唯一的救生艇卻不見了。在船底,一米多深的積水晃來蕩去,不過船上的貨物——1701 桶工業酒精幾乎完整無損,船上的食物和飲水也足夠船員們吃喝半年。讓人吃驚的是,“瑪麗·賽勒斯蒂號”的10 名船員全都不見了蹤影。
這就是航海史上最著名、最持久的“幽靈船”(也稱“無人船”)之謎。幾十年來,人們對“瑪麗·賽勒斯蒂號”船員失蹤之謎提出過種種猜測,從船員內訌到海盜襲擊,從巨型海怪到海上颶風,可謂無所不包,但都因缺乏強有力的證據支持未成定論。1884 年,著名偵探小說作家柯南·道爾以此案為原型創作了短篇小說《哈巴庫克·杰弗森的證詞》。他在書中推測,兇手是一名船員,因心懷不滿殺死了“瑪麗·賽勒斯蒂號”上所有的人。1935 年,這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瑪麗·賽勒斯蒂號”之謎》,著名電影演員貝拉·盧戈西在影片中扮演殺人兇手。

最近,一項基于現代海洋技術及新近曝光的文件資料的調查,有可能最終還原了無人船“瑪麗·賽勒斯蒂號”的真相。這項調查的發起者是美國女科學家安妮·麥克格雷戈。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她是怎樣一步步逼近真相的。
“沒有發生什么”
“瑪麗·賽勒斯蒂號”是于1872 年11 月2 日開始其“命運之旅”的。船上一共有10 人:7 名水手,船長本杰明·布里格斯,他的妻子薩拉及兩歲的女兒索菲亞。據船上的航海日志記載,這艘重282 噸的雙桅帆船在跟惡劣天氣搏斗了兩個星期之后到達亞速爾群島。航海日志最后一次記錄的時間是:11 月25 日清晨5時。
在被發現10 天后,“瑪麗·賽勒斯蒂號”被“得·格拉齊亞號”拖到了直布羅陀。在那里,一個英國法庭主持了一場海難救助聽證會,旨在確定“得·格拉齊亞號”船員是否有資格得到“瑪麗·賽勒斯蒂號”的保險金。當時主持聽證會的弗拉德律師懷疑此案有詐,下令進行調查。3 個多月后,由于法庭沒有發現任何作假證據,于是“得·格拉齊亞號”的船員們獲得了“瑪麗·賽勒斯蒂號”的保險賠償。不過,“瑪麗·賽勒斯蒂號”及其所載貨物的保險總額是46000 英鎊,而“得·格拉齊亞號”的船員們只得到了7000 多英鎊,僅為保險總額的1/6,這表明有關方面并不完全相信“得·格拉齊亞號”船員的清白。
那么,“得·格拉齊亞號”船員們是否捏造、或者制造了這艘“幽靈船”呢?從理論上看,為了得到“瑪麗·賽勒斯蒂號”的保險賠償,“得·格拉齊亞號”的船員們有可能殺死“瑪麗·賽勒斯蒂號”上的人并棄尸汪洋,然后以“海難救助者”身份騙取保費。但是,根據當時的法庭調查,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
如果不是柯南·道爾在1884 年出版了《哈巴庫克·杰弗森的證詞》,“瑪麗·賽勒斯蒂號”的故事恐怕早已漂進時間長河中消失無影了。然而,這篇小說一經出版就引起轟動,并引發了一波又一波有關“瑪麗·賽勒斯蒂號”最終命運的推測風潮。當時,就連弗拉德律師也“趕時髦”地對“瑪麗·賽勒斯蒂號”的海難救助聽證進行了重新審理,并寫下了訪查記錄梗概。

到2002 年,安妮·麥克格雷戈也加入到了“破案大軍”中。她認為,在有關“瑪麗·賽勒斯蒂號”的傳言中謬誤實在太多,有必要查明真相。不過,安妮所采取的調查方法異乎尋常,她不是從“發生了什么”入手,而是從“并未發生什么”入手進行調查。
安妮認為,有關海怪襲擊的說法顯然是最沒有科學根據的,因此被首先排除。這艘船在被發現時完好無損,遭遇海盜襲擊的可能性也極小。當初最流行的說法是內訌,即船員們酒醉之后發生嘩變。但在走訪了這些船員的后裔后,安妮排除了嘩變的可能性。還有一種說法是:當船至亞速爾群島時,船上的酒精蒸氣受熱膨脹并發生爆炸,將主貨艙的艙蓋炸飛,船員們在慌亂中棄船逃生。但安妮了解到,當“得·格拉齊亞號”的船員登上“瑪麗·賽勒斯蒂號”時,他們并沒有聞到燃燒的氣味,也沒有發現主貨艙艙蓋受損。雖然船上裝工業酒精的1701 個桶中有9 個桶被發現是空的,但根據記錄,這9 個桶都是由紅橡木制作的,其余的則為白橡木桶。紅橡木多孔,容易滲漏,這9 個桶發生泄漏也不足為奇。
在影片《“瑪麗·賽勒斯蒂號”之謎》中,由盧戈西飾演的殺人水手的原型,被很多人認為是當時“瑪麗·賽勒斯蒂號”上的兩名德國水手——沃爾科特·洛倫森和博耶·洛倫森兄弟。兩兄弟之所以被懷疑,是因為在船上沒有他們的行李。安妮走訪了兩兄弟的后人,證實他們的行李早在之前的一次船難中就失去了。此外,他們也沒有作案動機。看來,洛倫森兄弟是被冤枉的。
“可能發生了什么”
在排除了“沒有發生什么”之后,安妮著手調查“可能發生了什么”。
船上的貨物幾乎完整無損,人卻不見蹤影,于是有人猜測:“瑪麗·賽勒斯蒂號”的船員有可能是在船長布里格斯的命令下棄船的。但是,在浩瀚無際的海上,棄船無疑是船長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除非發生了什么事逼得他不得不這么做。那么,布里格斯船長有正當理由發出棄船命令嗎?
會不會是因為這艘船的狀況不佳?答案是否定的。既然“瑪麗·賽勒斯蒂號”還能在洶涌的海上漂移并最終被拖到直布羅陀,就說明這艘船的狀況還很不錯。

為了尋找線索,安妮來到布里格斯船長的家鄉——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馬里昂城。她走訪了布里格斯船長的后人,從他們那里了解到,這位船長航海經驗豐富,在海運圈內頗有聲望,因此不可能做出不理智的決策,從而導致全體船員“不翼而飛”。
安妮認為,要弄清事實真相,首先應該知道“瑪麗·賽勒斯蒂號”船員可能棄船的時間和位置。根據“瑪麗·賽勒斯蒂號”上的記錄板(當時的海船上都有記錄板,船員先在記錄板上做記錄,然后再寫入正式的航海日志)的記錄,1872 年11 月25 日,“瑪麗·賽勒斯蒂號”距離亞速爾群島中的圣塔·瑪麗亞島不到10 公里;而根據“得·格拉齊亞號”船員的證詞,10 天后,即12 月5 日,他們在圣塔·瑪麗亞島以東大約650 公里的海面上發現了“瑪麗·賽勒斯蒂號”。看來,“瑪麗·賽勒斯蒂號”船員棄船的地方應該就在這兩個位置之間。

安妮進一步請教有關專家,并根據專家對當時海水溫度、海上風速以及風向等相關數據所進行的分析確認:即使船上空無一人,“瑪麗·賽勒斯蒂號”也完全有可能從11 月25日——航海日記記錄的最后一天——開始“自航”,至12 月5 日——它被“得·格拉齊亞號”發現的那一天——到達圣塔·瑪麗亞島以東大約650 公里處。也就是說,“瑪麗·賽勒斯蒂號”船員有可能是在11 月25 日,在圣塔·瑪麗亞島附近棄船的。
布里格斯船長有可能選擇這個地方棄船嗎?安妮認為,一個船長最有可能下令棄船的地點,應該是能看見陸地的地方,而圣塔·瑪麗亞島是方圓幾百公里海域內唯一可見的陸地。
如果的確是布里格斯船長下令棄船,那么,讓他這樣做的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弗拉德律師的筆記為安妮提供了至關重要的信息。弗拉德寫到,直到這次航程的最后5天之前,他都沒看出這艘船遇到了什么麻煩;但在抵達亞速爾群島的前一天,布里格斯船長突然下令改變航向,往北航行至圣塔·瑪麗亞島。
根據弗拉德的筆記,并綜合專家提供的信息,安妮得出結論:11 月24 日晚,即“瑪麗·賽勒斯蒂號”船員寫下航海日志的最后記錄的前一夜,這艘船在海上可能遭遇了強風暴,布里格斯船長下令改變航向以躲避風暴。之后,他認為船已十分接近圣塔·瑪麗亞島,于是下令棄船。
安妮之所以做出這樣的結論,還因為她了解到,在“瑪麗·賽勒斯蒂號”之前的航行中,它曾運過煤,而在這次“命運之旅”之前又剛進行了大規模重裝。因此,煤塵和建筑垃圾可能會影響這艘船的抽水泵,這正好解釋了船上的一臺抽水泵被拆卸的原因。而水泵失靈可能導致布里格斯船長無法準確判斷船體中究竟進了多少水,貨艙中裝滿貨物也可能使他根本看不清船體進水的情況。
遭遇惡劣天氣,不知船是否就要沉沒,再加上以為已十分接近陸地,所有這些都可能最終導致布里格斯船長下令棄船。然而,他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事實上,他們距離陸地——圣塔·瑪麗亞島還有200 多公里(判斷失誤的原因可能是船鐘出了問題)。
波濤洶涌的茫茫大海上,“陸地究竟在哪里呀?!”“瑪麗·賽勒斯蒂號”船員們的最后歸宿,無疑只能是沉尸大海。這,或許就是這艘“幽靈船”的真正謎底。
相關鏈接
“瑪麗·賽勒斯蒂號”
“瑪麗·賽勒斯蒂號”是一艘長31米、重282 噸的雙桅帆船,建于1861 年。有人認為這艘船原本就是一艘倒霉船:它的第一位船長在它的處女航剛剛開始時就去世了。此外,它還在英吉利海峽與另一艘船相撞。不過,這艘船也有過多次一帆風順且盈利頗豐的航行。1867 年,“瑪麗·賽勒斯蒂號”曾被風暴推到岸上。1885 年,“瑪麗·賽勒斯蒂號”觸礁沉沒。2001 年,有人聲稱在海地沿海水域的海底發現了“瑪麗·賽勒斯蒂號”的殘骸(對此目前尚存在很大的爭議)。

背景資料>>
“幽靈船”形形色色的
○ 1775 年,從中國返航的英國商船“奧克塔維厄斯號”被發現漂浮于格陵蘭沿岸海域。船長的日記顯示,這艘船曾試圖通過西北航道,但沒能完成。據推測,這艘船及其船員的凍尸是在浮冰中漂移了13年之后抵達格陵蘭海域的。
○ 1921 年,五桅帆船“卡羅爾A. 迪爾寧號”被發現擱淺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鉆石海灘上,船上空無一人。也許是因為它是在一個較短時段內相繼沉沒或失蹤的幾十艘船之一,對于這艘船的最后一段航程眾說紛紜,還受到美國政府六個部門的聯合調查。對這艘無人船有種種離奇的解釋,其中船上發生內訌或船遭海盜襲擊是最為合理的解釋。
○ 1931 年,“貝奇莫號”船因受困于浮冰而被遺棄于北冰洋中,人們認定它會沉沒。然而,這艘棄船竟然在浮冰中自行漂浮達38 年之久,其間多次有人發現過它,卻無人拯救它。
○ 1933 年,一艘救生艇被發現漂浮于加拿大溫哥華島西南沿岸海域。這艘救生艇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來自于27 年前在這一海域沉沒的“SS 瓦倫西亞號”汽船。讓人吃驚的是,這艘救生艇的狀況依然完好。更讓人吃驚的是,有多名水手報告說,在“SS瓦倫西亞號”汽船“沉沒”后,很多年來,他們一直見過這艘汽船在海上漂流,看上去就像“幽靈”一樣。
○ 1948 年,許多船都接收到發自荷蘭貨運船“歐朗·梅丹號”、以莫爾斯電碼寫成的求助信息。后來,這艘船被發現漂浮于印度尼西亞海域,當時所有船員都已死亡。登船調查者報告說,這些船員的尸體都已凍僵,“呲牙咧嘴,朝著太陽大張著口”。“在這艘船被拖回港口之前,船發生爆炸并沉沒。”這些船員究竟是怎么死的?至今也沒有搞清楚。但有報道說,這一事件很可能純屬編造。
○ 1955 年,“MV 約伊塔號”船被發現棄于太平洋中,船上空無一人。
○ 2003 年,“高目標6 號”無人船被發現漂浮于澳大利亞海域。盡管有關方面進行了大范圍的搜索,卻未能發現該船船員的蛛絲馬跡。
○ 2006 年3 月,一艘神秘的無人油船被發現漂浮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韋帕海域。該船船主的身份最終未得到確認,船隨后被鑿洞沉沒。
○ 2006 年8 月,“好朋友號”無人船被發現于意大利撒丁島海域。意大利海岸警衛隊員登船后發現,船上有尚未吃完的埃及式飯菜和法語版的北非海域地圖,船上掛著盧森堡國旗。
○ 2007 年4 月,12 米長的雙船身游艇“卡茲11號”被發現漂浮于澳大利亞昆士蘭海域。艇上3 人全部失蹤,但引擎仍在正常運轉,電腦也沒有關,無線電及衛星定位裝置工作正常,做好的飯菜擺在桌上還沒動刀叉。游艇的風帆都正常打開,其中有一張帆嚴重碎裂。艇上的3 件救生衣、1 個緊急燈塔,以及其他求生設備都原封未動。有關方面搜尋附近海域,但未發現船員的下落,最終只好放棄搜救。
有此一說>>
制造“幽靈船”次聲波
在一些“幽靈船”上,所有的設備都完好無損,就連那些已死亡多年的船員也都各在其位,并保持著當年在崗時的姿勢。那么,他們致死的原因是什么?
有學者稱,“兇手”就是次聲波。次聲波是一種每秒鐘振動次數很少、人耳聽不到的聲波。次聲波的頻率很低,在20 兆赫以下,但波長很長,可以傳播很長的距離,比一般的聲波、光波和無線電波都傳得遠。例如,頻率低于1 赫的次聲波可以傳到幾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以外的地方。1960 年,南美洲的智利發生大地震,地震產生的次聲波傳遍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1961 年,蘇聯在北極圈內進行了一次核試驗,爆炸產生的次聲波竟繞地球轉了5 圈之后才消失。
次聲波具有極強的穿透力,不僅可以穿透大氣、海水、土壤,還能穿透由堅固的鋼筋水泥構成的建筑物,甚至連坦克、軍艦、潛艇和飛機都不在話下。次聲穿透人體時,能使人產生頭暈、煩躁、耳鳴、惡心、心悸、視物模糊、吞咽困難、胃痛、肝功能失調、四肢麻木等癥狀,同時還可能破壞大腦神經系統,嚴重損傷大腦組織。次聲波對心臟的影響尤為嚴重,最終可導致死亡。
次聲波為什么能致人死亡呢?原來,人體內臟的固有振動頻率和次聲波頻率近似(0.01 ~ 20 赫),如果外來的次聲波頻率與人體內臟的振動頻率相近或相同,就會引起人體內臟的共振,從而使人產生上述各種癥狀。特別是當人的腹腔、胸腔等的固有振動頻率與外來的次聲波頻率一致時,更容易引起人體內臟共振受損,甚至致人死命。船在海上遭遇風暴,風暴與海浪摩擦產生次聲波,次聲波使船員的心臟及其他內臟劇烈抖動、狂跳,甚至血管破裂,最終導致死亡。同時,過強的次聲波還可能使人產生驚恐情緒,導致船員跳海失蹤。以上說法或許是對“無人船”的一種解釋。
次聲波雖然無形,但它卻時刻產生并威脅人類的安全。太陽磁暴、海浪咆哮、雷鳴電閃、氣壓突變、機械摩擦撞擊、核試驗等,都可以產生次聲波。近年來,一些國家利用次聲波能夠“殺人”這一特性,致力于研發次聲武器。和中子彈一樣,次聲炸彈只殺傷生物而無損于建筑物。但兩者相比,次聲彈的殺傷力遠大于中子彈。
不過,對于次聲波與“幽靈船”之間的關系的說法,至今未被主流科學界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