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核病是蔬菜上的一種重要真菌病害,寄主范圍很廣,一旦發病受害損失嚴重,生產中采取如下“八字訣”可以有效地控制菌核病的發生及流行。
1.輪,即實行輪作。發病地塊與禾本科作物及蔥蒜類蔬菜實行隔年種植,有條件的地區最好實行水旱輪作,可降低土壤中菌核的存活率。
2.清,即清理田園。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帶出地外集中燒毀或深埋地下40~50厘米;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并進行深耕,將菌核深埋于10厘米以下的土層中,防止菌核萌發。
3.蓋,即覆蓋地膜。定植時地面覆蓋黑色地膜,阻斷土壤中菌核萌發和孢子隨氣流、雨水擴散傳播的途徑。
4.降,即降低濕度。健全田間水系,大棚內要及時通風散濕,特別是在寒流襲擊時,更要注意協調好保溫與降濕的矛盾,消除病菌傳播條件。
5.控,即控制群體。在合理密植的基礎上,及時擺布藤蔓,摘除腋芽、空枝,進行配方施肥,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6.噴,即噴藥防治。發病初期,可用50%速克靈600倍液或50%腐霉利粉劑500倍液噴霧,每7~10天噴一次,連噴3次。
7.熏,即藥劑熏蒸。棚內濕度過高時每667平方米(1畝)用15%腐霉利煙霧劑300克,于傍晚閉棚時煙熏,每7~10天熏一次,連熏3次。
8.涂,即藥劑涂莖。對西瓜、青椒等已經發病的莖、蔓、果等部位,用刀刮去病組織,然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倍液加適量面粉調成糊狀,涂在病部,盡量保住發病以上部位掛果,以減輕損失。(江蘇省東臺市蔬菜研究所 王銀均 郵編:22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