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陳貴民在武漢一家裝修隊打工。一天,在給顧客裝修新房時,樓下住戶找他修了幾塊老化的瓷磚,結果他輕松賺了50元錢。此后他經常留意接手這樣的小活,有時一個月可賺到3000多元錢,竟然比打工高出1倍。
陳貴民便對這個市場進行了一番調查,結果發現這個市場目前還是空白。先不提較大的裝修公司,即使是馬路邊上的那些小裝修隊,對這種個別瓷磚老化、玻璃破損等零活也不屑一顧。住戶往往也是不得已只能“得過且過”。這些活雖零碎,但實際上利潤卻不薄。于是他想:如果租個門面,招幾個誠實可靠的手藝人,再在報上做個廣告,肯定會受歡迎,效益也應該不錯。
經過半個月的籌備,名為“解憂即時修”的店鋪開張了,總投資不過1萬元。花幾百元錢在報紙上登了兩次中縫廣告后,要求上門維修的電話便開始增多。幾名員工的“十八般手藝”全用上了,換門鎖、修瓷磚、修補家具疤痕等。到2007年下半年,小店每天都能接十多個活,每個活大概能賺40元。如今小店的月利潤已經穩定在1萬元左右。
2008年,陳貴民有了更高的目標。他打算出錢讓員工去接受更多的維修培訓,再多招幾名員工,給每人都配上工號和小靈通,使業務更加正規。此外,他還準備再開幾家分店,讓生意再上個新臺階。(湖北 商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