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市新鄉縣劉莊村,解放前是方圓十里最窮的村,一年能餓死60多口人。1952年,史來賀以全票當選為劉莊村支書。在“住的土草房,糠菜半年糧”的家底上,他帶領全村父老“白天干棉糧,夜間蓋樓房”,將高低不平的土地修整成方方正正的大田,自己燒磚,自籌木材,蓋起53幢雙層向陽樓房,把劉莊的人均年收入提升到五六百元。1976年這個小村年產值71萬元,這在改革開放前是不得了的奇跡。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后,劉莊把握政策先機、市場商機,辦機械廠、造紙廠、面粉廠、加工廠……80年代引進高科技生物工程,花好幾萬元買電腦,還成為全國第一個買飛機的鄉村;90年代,建起自備電廠等相關產業,在大部分村莊還在傳統農耕的狀態下,劉莊66.7多公頃地已完全機械化,只用19個人管理。進入21世紀,工農商一體化的發展讓劉莊經濟再上新臺階!就在劉莊經濟迅速騰飛的時候,2003年4月,史來賀病逝。其長子史世領以滿票當選黨委書記,他滿懷對父親的尊敬和對鄉親的熱愛,繼續帶領大家狠抓生產力,使劉莊成為工農業總產值達9億元,農民人均年收入1萬多元,戶均存款20多萬元,村民免費享受住房、上學、入托、醫療等30多項福利的“中原首富村”。(中央電視臺七套《鄉約》欄目供稿)
查詢節目內容可撥打本刊電話:0791-6615241或中央電視臺七套《鄉約》欄目電話:010-62141770 62140521,或登陸主頁http://www.cctv.com/program/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