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讀者(手機號:137××××0187)問:我想知道大白菜根腫病的發生條件和防治方法。
答:大白菜根腫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隨植株病根在土壤中越冬越夏,從植株幼根或傷口處侵入寄主,借雨水、灌溉水和農具等傳播。干旱年發病少。酸性土壤發病重,連年種植十字花科的地塊和病田下水頭的地塊及施有未腐熟病殘體廄肥的地塊發病重。其主要癥狀是:病害發生在根部,苗期即可受害,嚴重時小苗枯死。成株期植株生長遲緩、矮小,外葉常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復,后期外葉發黃枯萎,有時全株枯死。主根或側根上形成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的腫瘤,初期瘤面光滑,后期龜裂、粗糙,也易感染其他病菌而腐爛,主根生長慢。
防治措施:(1)與非十字花科蔬菜實行5年以上的輪作。(2)清除病株并攜出田外燒毀或深埋。(3)施用石灰改變土壤酸堿度,一般667平方米(1畝)施石灰粉75~100公斤,或發病初期用15%石灰乳灌根,每株0.3~0.5升。(4)發病初期用96%天達惡霉靈粉劑3000倍液+“天達2116”1000倍液、或60%百泰可分散粒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每株0.4~0.5升,或每667平方米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500倍懸浮液2~3升拌土40~50公斤開溝施于壟內。
△新疆讀者(手機號:159××××2672)問:我種的棗樹棗果發黃萎縮后就會落果,是怎么回事?
答:棗果發黃萎縮后落果有可能是縮果病,是由細菌感染后引起的病害。發病與棗果外皮破損有直接關系。除自然磨損的棗果傷口可以傳病外,主要由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如壁虱、葉蟬和椿象等所引起的傷口傳病。發病也與棗果的發育時期有關。在華北地區,一般于棗果變白至著色時發病。從氣候條件上看,氣溫在26~28℃時,一旦遇到陰雨連綿或夜雨晝晴的天氣,此病就容易暴發成災。
防治方法:1.加強蟲害防治工作,及時防治刺吸式蟲害的發生及危害,如桃小食心蟲、介殼蟲、椿象、壁虱和葉蟬的危害等。前期噴施殺蟲劑,以防治食芽象甲、葉蟬、棗尺蠖為主;后期8~9月結合殺蟲,施用氯氰菊酯等殺蟲劑與特譜唑(速保利)混合噴霧,對棗縮果病的防效可達95%以上。2.加強果園土壤管理,在棗果變色轉紅期保持土壤濕潤,可預防或減少裂果的發生。3.在棗果變色轉紅前后噴施棗果防裂防爛劑,預防裂果和減少裂果的發生數量。每支10毫升,直接兌水25~30公斤全樹噴灑,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4.在棗果變色轉紅期的發病前后,噴50%的DT殺菌劑500倍液或12.5%的特譜唑粉劑30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4次。用鏈霉素200國際單位/毫升(即1000萬國際單位兌水50公斤)或土霉素200國際單位/毫升、卡達霉素140國際單位/毫升,作全樹噴灑。每7天噴1次,共噴2~3次。由于上述藥劑的水溶液容易失效,特別是鏈霉素,故使用這些藥劑時最好現配現用。
△云南大理讀者(手機號:135××××
8131)問:我想種植“天草”雜柑,但不知它的特性如何?
答:“天草”雜柑兼具溫州蜜柑和甜橙的優點,樹勢中等,枝梢密度比普通溫州蜜柑大。果實扁圓形,大小整齊,坐果率極高,單果重200克,果皮橙紅色,12月著色,12月中、下旬成熟,成熟時果實固形物含量在12%以上。果肉橙色,肉質柔軟多汁,細嫩化渣,口感好,有香味,少核,品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