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術貿易壁壘由于其名義上的合法性、手段上的隱蔽性、內容上的復雜性,已經成為當代國際貿易中運用最廣泛的貿易保護政策工具。我國玩具出口多年來頻頻遭受技術貿易壁壘的阻礙和重創。本文分析了我國玩具出口遭遇的三種不同情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并從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個角度對我國玩具出口遭遇技術貿易壁壘的原因進行研究。
關鍵詞:技術貿易壁壘 我國玩具出口 技術標準
一、引言
技術貿易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中,一國政府或非政府機構以維護國家安全或保護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生態環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為由,采取的一些強制性或非強制性的技術性貿易措施,這些技術性貿易措施主觀或客觀地成為限制產品進口的障礙。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關稅壁壘的降低和傳統非關稅壁壘受到WTO嚴格限制,技術貿易壁壘已成為當今國際貿易中應用最重要和最廣泛的貿易保護工具。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玩具制造國、出口國。目前,全球約有75%的玩具在我國制造。受限于國外技術貿易壁壘的眾多我國產品中,玩具出口由于發達國家設置過于嚴格復雜的技術標準而導致出口增長緩慢。所以,研究我國玩具出口所面臨的技術貿易壁壘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我國玩具出口遭遇的技術貿易壁壘
(一)進口國采取合理的、符合WTO/TBT協定的技術標準。而我國出口的玩具尚未達到其基本要求的情況
據有關統計顯示,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下令召回的我國玩具在近5年內增長1倍,2006年我國玩具在美國被召回的總次數達到467次,占美國所有產品召回總數的60%,主要理由為表面油漆的鉛超標。澳大利亞消費者委員會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2個月里有56種進口兒童玩具被召回的,這些產品大多產自我國。據悉,我國玩具被召回理由包括:玩具零件可能造成嬰幼兒窒息,玩具含有腐蝕性或刺激性成分,甚至玩具的油漆中含有導致嬰幼兒中毒的金屬口等成分。
(二)表面合理的,進口國已經立法或將要立法、將在未來實施的,更深層次或更大范圍地提高質量要求的技術標準,將對我國玩具出口造成深遠的影響
2006年12月13日,歐洲議會通過了《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制度》(REACH),該法規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實施。REACH改變化學品現有生產、經營的安全風險關系,把各種生產、經營、使用的有形的、無形的安全風險,轉移到經營者身上。龐大的檢測費全部由生產、經營者承擔,每一種化學物質檢測費約為8.5萬歐元,新物質57萬歐元,1年的總檢測費約2億歐元。由于沒有歐盟規定的GLP實驗室,我國的檢驗機構不能提供測試數據,而要向美、日、韓的GLP標準實驗室申請檢測。這些實驗室檢測收費昂貴?,F在REACH已進入實質性執行階段。
REACH涵蓋產品范圍廣、涉及產品數量多,不僅包括所有化工產品本身,而且也涉及到一些容易釋放出化學物質的下游產品:部分玩具也被涉及。據我國政府有關部門估計,我國輸歐盟化學品和下游產品的企業,將有一半企業因此逐漸喪失競爭優勢,并將導致上千家中小型企業關閉,20多萬人失去工作崗位。
(三)進口國采用的技術標準過于苛刻,不符合WTO/TBT協定的原則
在經歷過美泰的召回事件后,美國政府對兒童產品中的鉛含量高度重視,對兒童產品中禁止含鉛的消費品安全法規的修訂法案紛紛出臺,要求表面涂層鉛含量不可超過90ppm,較之以前16 C.F.R.1303規定的600ppm更為嚴格。有的法案要求除玩具表面涂層不可檢出鉛外,產品任何其他部分也不可檢出鉛。在上述法案還未最終被立法前,沃爾瑪、玩具反斗城等零售商已將上述要求寫入其海外采購手冊中,并開始對我國兒童產品強制執行這些標準。如果說對玩具表面油漆涂層鉛含量設限是因為油漆里的鉛有可能通過被兒童口接觸而溶入身體對健康產生影響,那么產品本身基質材料中的鉛,或含鉛的部件占玩具整體非常小,或不易被兒童口接觸到兒童的身體不會產生任何影響,籠統地規定所有兒童產品都不可含鉛,明顯就是一種“過度謹慎”和超過公共目標必須的技術措施。沃爾瑪等大型零售商提高檢測要求也被理解是種無奈之舉,需要在上述法案立法前使自己出售的商品符合要求,否則會被召回或撤柜。顯而易見,美國的眾議院和參議員提出的修訂案雖未立法,卻已通過美國零售商對我國玩具的出口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其保護主義意圖明顯。
鑒于玩具的主要使用者是缺乏一定判斷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的兒童: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對玩具實施的技術貿易壁壘是基于對兒童身體健康和安全的保護,存在其合理性,是政府針對市場失靈進行貿易政策干預的結果,在糾正市場失靈,促進社會公共利益目標方面發揮的積極的作用。但是其中也有相當部分是政府出于對本國經濟和產業進行保護目的,屬于不合理的貿易限制手段。這也就是技術貿易壁壘有別于傳統貿易壁壘的特殊之處——二重性,對市場失靈的保護和經濟利益的保護糾纏在一起,決非因為其限制貿易和競爭的事實就能簡單的消除,必須對其性質進行區分,采取針對性策略。
三、我國玩具出口遭遇技術貿易壁壘的原因
(一)客觀因素
1 技術因素。技術貿易壁壘與其他傳統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區別在于其“技術性”,所以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技術標準上的差異更多地表現其“垂直”特征。
2 消費者因素。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實施的玩具方面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比發展中國家更為嚴格,除了發達國家先進的技術水平可以保證其本國產品符合這樣嚴格的標準,還與發達國家消費者偏好和收入有關。
3 國際政治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在世界的排序由1990年的15位,躍升至2004年的第3位,而世界經濟卻連續緩慢增長,處于持續低迷狀態。目前全球75%的玩具產自中國,我國玩具又大多集中在中低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對西方發達國家相關夕陽產業的沖擊較大。
4 體制因素。目前,美國與玩具有關的法規有7個、標準有2個;歐盟與玩具有關的法規有21個、標準有19個;加拿大與玩具有關的法規5個、標準有1個;日本與玩具有關的法規有3個、標準1個。對于我國玩具出口企業來說,如果想把產品出口到上述國家,必須面對33個不同的法規和24個不同的標準。即使大部分法規和標準的技術要求大同小異,由于這些國家之間沒有達成有關合格評定程序雙邊或多邊互認的協議,使我國玩具出口企業就必須為同一產品做多種重復測試,從而檢測成本費用大幅提高。
(二)主觀因素
1 我國玩具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創新嚴重不足,難以突破國外技術貿易壁壘
我國玩具產業結構不合理表現為低技術含量的產品比重較大,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比重較低,這是由于我國玩具目前的貿易方式所致。我國生產的玩具90%出口,而貿易方式又以加工貿易為主。為了擴大就業,我國大力發展加工貿易,將加工環節置于本國,使我國加工貿易始終處于國際產業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很難掌握產品的核心技術,加工增值率和經濟效益也很低下,導致我國貿易條件和貿易環境惡化,落入貧困增長的陷阱,更勿論技術進步和產業進步。
長期以來,我國玩具制造企業對發達國家的OEM委托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削弱了我國抵擋發達國家傳遞經濟危機,維護自身經濟安全的能力,同時也失去了技術創新的機會和主動性。OEM的產品科技含量一般比較低,高端產品的生產訂單數量又有限,抑制了我國玩具出口企業自主創新以及在生產中提高技術的潛能。根據我國目前現狀,在較長時期內還是可以很好利用豐富的勞動力資源這一比較優勢,但也意味著技術含量難以同步提高,從而不能有效規避技術貿易壁壘。
2 企業缺乏標準意識
“標準意識”就是重視標準,尊重標準,積極采用標準,尤其是先進的標準,力爭使自己的生產、經營、產品質量達到更高的水平。近來,我國玩具出口產品被美國、歐盟等國家強制召回次數呈上升趨勢,據調查,這些產品都存在機械物理或電動發熱方面的傷害性和鉛含量超標問題。這是由于長期以來我國企業對標準問題的重視度不夠,認識不足,缺乏標準意識所致。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對玩具相關標準缺乏細致研究,對安全標準理解不透,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企業在兒童產品的安全設計、檢測能力方面比較薄弱,不能自我發現安全隱患,只是依賴檢測機構對送檢樣品的檢驗,然而送檢樣品數量少,且隨機性大,即使通過檢測機構的檢測,仍有掩蓋整批貨質量問題的隱患。從而在出口后被進口國拒之門外或強制召回,遭遇技術貿易壁壘也就在所難免了。
四、結論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玩具出口因多年來頻頻遭受技術貿易壁壘的阻礙和重創。所以要實現我國玩具出口的持續增長,我們只能正視現狀,加強對面臨的技術貿易壁壘性質研究和原因分析,從而對實施針對性策略進行各個突破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