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展和扶持軟件產業是一個國家提高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參與全球化競爭所必須占領的戰略制高點。本文討論了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及對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影響,并分析了軟件產業和諧健康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軟件產業 發展 影響
20世紀90年代,軟件技術在全世界得到迅猛發展。軟件產業是本世紀最具廣闊前景的新興產業之一。作為一種“無污染、微能耗、高就業”的產業,軟件產業不但能大幅度提高國家整體經濟運行效率,而且自身也能形成龐大規模,拉升國民經濟指數。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軟件產業將會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因此,發展和扶持軟件產業,是一個國家提高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參與全球化競爭所必須占領的戰略制高點。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引致人類社會的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縱深發展給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等方面帶來了較大影響。
一、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態勢
(一)軟件技術發展情況
應用軟件開發方法在短短的幾十年中經歷了一次次的進化,每一次的進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減低了生產成本,給投資者帶來了更豐厚的回報。軟件開發方法的有如下幾次重大的進化過程:面向過程、面向對象、面向組件以及迎面而來的面向服務的軟件開發方法。每一種軟件開發方法都解決了特定的問題,但同時又不得不面對新的問題,因此不斷催生出新的方法和手段。
軟件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各個國家依托自身各自的發展模式,已經形成以美國、印度、日本等國為主的國際軟件產業分工體系。軟件產業鏈的上游為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平臺軟件,主宰著整個產業,決定產業內的游戲規則,大部分上游企業位于美國。軟件產業鏈的中游主要分為子模塊開發和獨立的嵌入式軟件開發兩類,它們可以回溯影響上游規則的制定,前一類以印度為代表,后一類日本實力比較強大。下游分為高級應用類軟件、一般應用類軟件和系統集成中的軟件開發三類,主要是在上游的基礎平臺上進行的二次開發,中國這個方面發展較快。
(二)軟件產業的特點
軟件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是國民經濟戰略性產業,直接關系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安全。當前計算機軟件已成為世界各國爭奪科技制高點的關鍵領域,國家明確提出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對軟件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政府通過鼓勵和優惠政策積極地推動軟件產業的發展,而我國的軟件企業也紛紛投入其中助力,為我國軟件產業的初步形成提供了基礎。中國軟件產業發展特點:
1 企業外包市場快速發展,但在國際市場中占有率低。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由于在成本、人力資源、潛在市場、產業發展環境等方面具備優勢,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制造業的不斷增長,中國成為影響未來軟件產業分工的重要因素。當今國際軟件與服務外包向中國轉移的趨勢日益明顯,中國軟件企業的國際化能力不斷提高,中國軟件出口也取得了快速發展。
2 人才需求不能滿足,結構不盡合理。在軟件人才需求方面,目前,我國軟件人才的需求量為50萬人左右,且這一需求仍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在軟件人才供給量方面,在高校的大力培養下,總量供不應求的局面得到緩解,但結構不合理,高端人才缺口較大,大量低端人才找不到適合的崗位。
3 國內企業規模小,缺乏競爭力。目前,中國的軟件產業形成了以外資軟件公司為主,本土軟件公司為輔的結構組成特點。中國本土軟件企業組織結構呈現“小而散”的特點,大企業數量少,無法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軟件產業鏈缺乏核心和依托。主要體現在:企業規模較小,業務收入低,盈利能力低;主營業務分散,純粹的軟件企業很少;國內上市企業很少,國際融資能力差,上市公司業績平平。
4 軟件產業發展不均衡。第一,國內軟件企業地域分布上失衡。通過分析164家重點軟件企業的地域分布情況,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分布的企業數量最多,這些地區軟件行業規模在全國也名列前茅。而其他地區企業的分布相對較少,全國軟件企業分布嚴重失衡。第二,軟件產業產值地域分布不平衡。2005年,全國軟件收入超過100億元的省市共有10個,分別是北京、廣東、上海、江蘇、浙江、山東、遼寧、陜西、福建和天津10省市軟件收入合計達到3422億元,占全國軟件收入的87.7%,軟件產業的區域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第三,軟件行業市場結構集中度較高。2005年,軟件的行業分布中,制造行業占了第一位,達16.4%。其次是金融行業,占到15.6%。第三到第五名,依次是電信行業占到14.1%,政府行業占到12.2%,科技教育行業占8.5%。前五個行業占到整體市場的66.8%,成為行業市場的第一梯隊,其余能源、交通、流通、醫療衛生則占到整體市場的21.2%,成為第二梯隊。
5 外資企業占主導。在不同的軟件種類中,操作系統軟件、數據庫軟件、辦公軟件是中國市場上銷售的主導軟件。其中,操作系統軟件市場主要被Windows、Unix、Linux三類主導,綜合占有率為89.6%,數據庫管理軟件市場主要以Oracle、Sybase、IBM、Microsoft等外資廠商主導,綜合占有率超過90%。辦公軟件市場以微軟的OF-FICE為主,市場占有份額達到71.22%。因此,目前中國軟件市場上,重點軟件類別中,外資廠商產品占主導位置。
二、促進軟件產業和諧發展的對策
(一)軟件產業發展的對策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大國,同時我國計算機硬件行業的生產規模日益擴大,成為世界軟件產品需求大國,這為我國軟件產業的發展帶來后發優勢。中國軟件產業的發展有自己獨特的成長背景,在一個技術市場環境動態變化,而IT應用環境層次復雜的大背景之下,中國軟件產業的發展注定要走一條動態發展的道路。軟件發展的對策有:
1 掌握新的軟件開發技術,使得中國軟件產業有可能實現后發優勢,實現超常規發展。
2 賦予軟件園以創新機能,是中國軟件園今后發展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 中國本土軟件只有與跨國企業在平等互惠基礎上加強合作,才能實現自身更快的發展。
4 促進人才培養步伐,建立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相結合的培養機制,使軟件人才結構達到合理。
5 需要進一步規劃投資環境及法律環境,注意處理好知識產權問題。
近10年,中國軟件產業始終保持了持續快速的發展態勢。軟件產業銷售額年均增幅遠遠超過了GDP的增長幅度,軟件產業的發展對中國整體經濟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我國也在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具體包括:生產過程智能化、數字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務網絡化。另外,企業還可以通過各種管理軟件(ERP軟件)、財務軟件管理企業,通過提高企業管理效率,也大大節約管理成本。從勞動力就業角度看,軟件產業可以解決中國大量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軟件產業不僅自身在高速發展,而且受國民經濟各種產業、各個層次方面發展的影響;而從國家安全和環保角度來看,軟件產業更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因此,我國應該把軟件產業的發展放到戰略高度,重點扶持和發展。
(二)軟件產業的和諧健康發展應注意負面影響
由于盜版的泛濫,一些軟件開發受到影響。軟件專利可以有效保護軟件生產商的利益,促進軟件產業的蓬勃發展。可是當專利對軟件的保護進入一種極端,如專利細致到連具體軟件功能都需要保護的時候,那將大大提高中小軟件商進入的門檻,提高大多數軟件商進一步創新的成本,反而不利于軟件企業整體的發展。專利保護與創新開放,成為國家不得不面對的矛盾,均衡二者之間的關系非常重要。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作需要構建和諧發展的軟件環境。其中包括和諧的市場環境、和諧的法律環境以及和諧的政策環境。
其次,要從社會、道德、文化與技術等幾個層面關注網上虛擬社會與網絡游戲問題。隨著軟件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網上虛擬社會逐步滲透到現實社會的各個層面,由此而帶來的社會問題、道德問題、價值觀與意識形態的相互影響與轉化問題都可能出現。我們必須重視相關問題,對軟件開發人員進行相關教育顯得非常的必要。
三、結束語
軟件產業是信息產業的核心和靈魂,也是組成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部分。隨著社會的進步,軟件產業將會成為突出體現一個國家高附加值產業水平的產業,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在本世紀,面對全球化發展的新趨勢和軟件產業發展的新范式,中國將成為軟件大國。我們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大力發展軟件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