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的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比”。看看下列幾個畫面,就會發現“比”在生活中果然“比比皆是”:
張三說,現在的房價真的讓人受不了,動輒百把萬一套,選來選去,我還是咬牙買了一處,不算太貴,八十萬按揭貸款真有得還!李四聽后忙插嘴進來,不早跟你說過嗎,房價漲得快,買得越早越好,我前年買的,現在都值九十幾萬了,漲了百分之五十。王五也來湊熱鬧,唉,說來真的有點后悔,老婆非逼著我買車,一輛車二十幾萬,每月比養孩子開銷都大,車是純消費品,可不像房子那樣還能升值。
小劉說,我姐炒股運氣不錯,買了一只大黑馬,才捂一個多月,股價就翻了一番,今年她算是發了!小周說,你姐股炒得真不錯,我表哥這兩年也挺走運的,生意做得相當好,聽說前幾天還給老婆買了個大鉆戒呢。小顧也沒有閑著,我們家有個遠房親戚,沒多少文化,和別人合伙倒煤炭,幾年下來,家產幾百萬,簡直不可思議。
吳姐說,我老公整天就是忙,當個小科長也不知哪來那么多破事,早早出門,夜里回家,兒子都開始抱怨了,說總見不著爸爸。蔣妹打趣,吳姐你就知足吧,我們家那位做了點破生意,簡直摸不著人影,每月往家摔一兩萬塊錢,就把我打發了,一周能在家住兩晚就不錯了。唐嫂搖頭道,你就滿足吧,你老公每月還給你甩手一兩萬,我們家那位拿什么年薪,不到年底,根本都見不著錢。
當下人比什么?當然比誰家的房子大,誰家有車,誰的老公有地位,誰的妻子漂亮,誰的孩子“有出息”,誰更有錢(哪怕搬出遠房親戚)。這無可厚非,因為我們畢竟生活在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一個追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好環境。可問題在于,比來比去,比出來的并非是一個好心情,除了給自己臉上抹點“粉”,絲毫沒有掩飾住日益增多的“皺紋”。
我們不是阿Q,當然不用以阿Q的精神去麻痹欺騙自己,我們應當也有權利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可是“高品質”的背后如果夾雜著許多的無奈和不悅,那么不妨拿下“面具”,灑灑脫脫、快快樂樂地去過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已經很少有人比誰的心情更舒暢、誰的身體更健康、誰的家庭更和睦、誰的日子更充實、誰的親情更濃郁、誰的愛心更溫暖——其實,這些才是生活的本真!無論你擁有怎樣的寬裕和富足,如果失去了這些也很難得到真正快樂和幸福。這絕非唱高調,更不是掩耳盜鈴,因為連原始人都知道,太陽出來的時候,該好好享受一下大自然賜予他們的無價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