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笑星——趙本山,在舞臺上一站,就逗得觀眾樂不可支。然而,誰知道他那苦澀的童年呢?
趙本山出生在東北的一個小山村,出生后的第一聲啼哭并不是一首動聽的曲子,在他牙牙學語時,我國正處于三年大饑荒時期。本山四歲那年,母親因病離開了人世。母親病故一周后,由于無人照顧,小本山因冷取暖壓翻了火盆,熊熊的火焰燒得他血肉模糊,幸虧同院的五奶奶及二叔德明救了他。
在本山七歲時,父親領著幾個年長的孩子去黑龍江逃荒一去不歸,小本山就跟著二叔趙德明生活。趙德明是個盲人,從小就學了拉二胡的好手藝,靠賣藝維持生計,小本山的到來,更是雪上加霜,其生活困苦的程度便可想而知了。趙德明用手撫摸著本山的頭,慢慢地說:“孩子,別哭,有二叔呢,二叔活著你就活著。”他讓本山遞過那把陪伴他半生,早已破舊不堪的二胡,拉起了《二泉映月》,他用琴聲傾訴著自己人生的坎坷和不幸。琴聲時而低沉,時而激昂,時而平緩,如泣如訴。二叔的表情也隨著琴聲不斷地變化著,他要帶著幼小的本山去與命運抗爭,與不幸抗爭。小小的本山,變成二叔的一雙明亮的眼睛。他每天領著二叔到街上說書,拉琴賣藝。二叔拉琴,本山唱歌,稚嫩的童音,不幸的遭遇,經常引來路人的同情和一聲聲的嘆息。琴聲,歌聲,苦難的人生……
在那個年月里,只靠賣藝怎能維持叔侄二人的生活!一天,本山幫二叔干完活后,坐在二叔身旁,小聲地對二叔說:“二叔,咱們去算命吧,我給你領道,要不今后怎么活呀?”本山說完后,等候著二叔的回音。二叔以前從沒對本山發過脾氣,可那天,一向溫和的二叔卻震怒了,他臉色鐵青,雙手戰栗,渾身不由自主地抖動著,他為本山的不明事理而氣憤。本山嚇得不知所措,躲在墻角等著二叔發落。二叔穩定了一下情緒后,把本山叫到跟前慢慢地說:“算命是一條邪路,老百姓已經夠苦了,咱就是窮死也不能去坑人賺昧心的錢啊!”二叔深深地嘆了口氣,接著說,“咱們要靠勞動吃飯,靠藝術吃飯,你好好學戲吧,二叔能養活你。”
從那天起,本山選擇了艱難的學藝之路,艱難的做人之路。他跟著二叔刻苦地學習民間曲藝,也學會了如何做人。本山家鄉地處偏遠山區,看不到電影,聽不到廣播。只要方圓百里內的哪個村有劇團演出,不論山高路遠,不論刮風下雨,二叔都要帶著本山去看戲,本山坐在臺前看,二叔坐在臺下聽。為此,叔侄二人曾有過冰河歷險的血淚,飽嘗過雨夜中滾下深谷的傷痛,經歷過不知多少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也就從那個時候起,本山開始邁進了民族藝術的殿堂,進入了民族曲藝的世界。
閱讀練習
1.給下面的黑體字選擇正確的拼音。
苦澀(sè shēi)坎坷(kè kě)
發落(luò lò)脾氣(pí bái)
2.查字典,填一填。
“措”的音序是______。在字典中的解釋為:①安排、處置;②籌劃。在“不知所措”中應選擇第_____種解釋。
3.你知道二叔是怎樣帶著趙本山進入民族曲藝殿堂的嗎?
4.趙本山從二叔的身上學到了哪些做人的道理,請你談談個人的理解。
5.讀了全文后,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