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毫無疑問,這個夏天屬于北京,屬于奧運。當我們打算從浩如煙海的奧運主題中選擇兩個來進行介紹時,首先想到的便是“圣火”、“場館”。是的,還有什么比它們更能概括奧運呢。如果把熱情的圣火比喻為奧運靈魂的話,那么靜默的場館就是奧運的載體,在“靈與肉”的交融中,奧運開始變得豐滿起來……
古代奧運會召開前,人們點燃火炬,奔赴希臘的各個城邦,他們邊跑邊喊:“停止一切戰斗,參加運動會去!” 從公元前776年祭司第一次在圣壇上點燃奧林匹克之火開始,代表著光明、團結、友誼、和平、正義的奧運圣火便給了人類無數的希望與感動。北京奧運會的圣火傳遞以及點火儀式將成為你終生難忘的記憶。那么在以往那些奧運會中,又有哪些關于圣火的永恒記憶呢?
1936年 柏林 圣火首傳遞
正是在“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的大力提倡下,奧運圣火傳遞這一傳統才得以繼承。
1936年7月20日,柏林奧運會圣火在奧林匹亞點燃,希臘人康斯但丁成為現代奧林匹克火炬接力歷史上的第一位火炬手。
柏林奧運會首次進行了圣火傳遞活動,這次火炬傳遞先后經過了希臘、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國,于1936年8月1日凌晨到達柏林體育場。當時已73歲高齡的“現代奧運之父”顧拜旦親眼見證了這一刻,并發表演說:“以奧運圣火傳遞為形式,在開創體育新紀元的雄心壯志下,世界和平當能實現。”“奧運圣火”“奧運火炬接力”等概念由此誕生,此后歷屆奧運會都創造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火炬接力方式及點火儀式。
1948年 倫敦 圣火祈和平
1948年7月29日,劍橋大學學生、田徑運動員約翰·馬克點燃了倫敦奧運會的主火炬。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奧運會被迫中斷了12年之久。倫敦奧運會是二戰后舉辦的第一次奧運會,因此火炬接力也以和平為主題,向世界傳播奧林匹克和平的理念。希臘軍人科普爾·迪米特里斯作為本屆奧運會的第一名火炬手,在傳遞火炬之前特意脫下了軍裝,被傳為佳話。
1964年 東京 圣火耀亞洲
日本火炬手從希臘女祭司的手中接過圣火。這是亞洲第一次主辦奧運會。
1964年10月10日,第18屆奧運會在日本東京開幕。美國甚至發射了“辛克姆”衛星向全世界轉播奧運盛況,這在歷史上還是首次。本屆奧運會進行了規模盛大的火炬接力跑。8月21日火炬于奧林匹亞點燃。9月9日空運到日本鹿兒島,然后分四路傳遞。參加火炬接力的全是16至20歲的青年,總共約20萬人。最后點燃奧林匹克圣火的是日本19歲的早稻田大學學生坂井義則,他出生于廣島原子彈爆炸那天(1945年8月6日),向人類傳達著呼喚世界和平的特殊意義。
1976年 蒙特利爾 圣火游太空
點燃蒙特利爾奧林匹克主火炬的,是一對加拿大少年斯蒂凡·普雷方丹和桑德拉·亨德森。這是奧運史上的第一次由兩人共同執行這一光榮的使命。
1976年7月17日,第21屆奧運會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正式開幕。此屆奧林匹克火炬傳遞采取了非常特別的做法:火種從奧林匹亞傳到雅典后,直接利用一個捕捉離子化火焰微粒的傳感器變成了衛星脈沖信號傳送到地球另一端的渥太華,再在那里進行解碼從而復制出圣火,整個過程快到不可想象。可以說,圣火到太空“瀟灑走一回”。不過這種傳遞方式過于天馬行空,后來的歷屆奧運會再也沒有沿襲這一做法。
1996年 亞特蘭大 點火也感人
當患有帕金森癥的拳壇傳奇人物穆罕默德·阿里用自己因病痛抖動不止的雙手點燃圣火時,全世界都被那張在圣火映照下的堅毅面孔所感動,那一刻注定成為奧運史上最感人的記憶之一。
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驚天一箭點燃圣火的創意注定難以超越。于是聰明的美國人放棄了“科技武裝”的想法,改打“溫情牌”。而事實證明,這一招獲得了巨大成功。在火炬接力中,美國人充分利用了其在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交通工具,如印第安人的獨木舟、傳送快遞的驛馬、密西西比河上的汽船、世界上第一條貫穿大陸的鐵路等進行傳遞。
2000年 悉尼 水火竟相容
著名的海洋生物學家克雷·鄧肯攜帶潛水裝置,手擎火炬在美麗的大堡礁水域完成了3分鐘水下傳遞。這是奧運史上首次進行水下火炬傳遞。火炬上裝有特別設計的火焰艙,采取化學方法使火炬在水下也能產生火焰。
都說“水火不相容”,不過來自海邊的悉尼人卻將水與奧運圣火結合得天衣無縫,開幕式上異想天開的點火儀式讓全世界都為此贊嘆。土著運動員弗里曼身穿銀色連體防水服驚艷亮相,在四周瀑布飛瀉的背景下點燃了潛藏在水底的主火炬臺。這也是澳大利亞這個歷史上的移民國家對原住民的一次致敬。
2004年 雅典 全球圣火行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和巴西球王貝利笑得多開心呀,因為這一次他們都在自己的故鄉當了一回真正的火炬手。
雅典奧運會的圣火傳遞開創了多項第一。為了紀念奧運會重新回到故鄉,組委會對火炬傳遞路線進行了精心設計。本次奧運會火炬首次傳遍了六大洲,并首次到達非洲和南美洲,使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有機會參與并體驗這一盛大活動。這是奧運圣火第一次在全球傳遞,也是第一次來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