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作為中國的六名交流學生之一前往丹麥留學一年,對我來說是極大的幸運。然而“不幸”的是,我在那里不但沒有找到留學的感覺,反而常常懷疑自己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幼兒園。不要以為我是在危言聳聽,“幼兒園”這個詞確實是對我留學的這所中學最最精辟的概括了——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這所學校規模很小,與國內根本沒法比,一共只有幾百名學生。每個年級都有兩個班,然而每班才不過十五六個人。更讓我哭笑不得的是,明明可以去讀高一的我,卻被鬼使神差地安排在了“九年級”這么一個尷尬的地方。丹麥的學制和中國大同小異,也實行九年免費義務教育,之后你可以選擇讀十年級(有點像高中預備班,其實是休整一年),或者進高中(二年或三年制)、技術學校和商業學校(畢業后直接參加工作)。九年級就相當于我國的初三,在我國這是一個大家埋頭學習的時期,丹麥則不然,我看同學們也就是在最后的一個月才稍微用了那么一點功而已。
讓我感嘆的是,丹麥的中學生根本沒有什么作業之類的壓力,就連畢業班也不例外。這里的課時少得可憐,每周只上五天課,每天基本上只有五節課,星期三課時最多,也不過七節。和國內一樣,每節課也是四十五分鐘,不過在第二、三節和第四、五節之間各有一次長達半小時的休息,是給學生們吃課間餐用的。學校并不提供食物和飲料,所以學生的食物都是自帶的,如果想喝水,這里的自來水直接可以喝,不然就到超市里去買。學校就設在小鎮中心,既沒有圍墻也沒有大門,走兩分鐘就是超市了。
丹麥九年級有以下這么幾門課程:丹麥語,英語,德語,數理化加起來算一門,社會,體育和宗教。值得一提的是,丹麥號稱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這里的教科書都是循環使用的。每年一開學,學生們就去學校圖書館借來教科書,一直用到學年結束才歸還。
看看丹麥學校的課程安排,你不難留下這樣一個印象:丹麥似乎并不注重理科教育。事實也確實如此,那里的人好像從來沒聽說過“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說法。初三的數學題比我們小學六年級的還容易,物理和化學也學得非常淺。與“忽視”理科相反,這里非常注重文科(特別是語言)的學習,初中就有三門語言課,升上高中后還要再選修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中的一門。這可能與丹麥的國情有關,丹麥是一個小國家,為了更好地和外來的人們交流,丹麥人必須熟練掌握兩到三門外語。丹麥人對外語都如此看重,對自己的語言就更加重視了。這從他們與我這個留學生的交流中可以清楚地感覺到: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寧愿和我連比帶劃地說丹麥語,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愿意說英語,即使他們的英語水平個個堪稱一流。這個只有500余萬人的民族很有“個性”,他們在保持開放的同時,也在大力捍衛著民族性。
丹麥中學開設宗教課,是基于他們的歷史傳統,而不是要承擔信仰勸導的責任。現在的宗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一下世界上其他的宗教,這使我想到了丹麥人對多元文化的寬容。
社會這一門課,主要的作用就是向學生傳輸現代民主意識。學生在課上學習丹麥的政治,了解政府機構和歐盟的運作,在書里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便是“Demonkrati”(民主)。的確,在這所學校里真的很有民主的氣氛——學校里的各種關于學生制度的改動都要由“學生議會”來討論決定,“議員”來自不同的班級,由學生自己選出。他們時常開會討論決議,教師基本只是主持,并不干預“議會”的任何決定。在這所講究民主的學校里,根本沒有什么類似“校規”這樣的條例來限制學生。這里沒有校服,你穿什么衣服上學都可以,哪怕穿個背心來也不會有人管。許多男生都留長發,老師也無所謂。上課時你就算把腳擱在桌子上也無所謂,只要不影響到別人就行。但是如果吵鬧得太過分,老師一般會把肇事者“請”出去,走廊上有座,先歇會兒吧。
文章一開頭我提到了“幼兒園”這個概念,現在解釋一下。據我觀察,丹麥的九年級學生比起我們的初三學生來,心理年齡要小上一大截,這也許是因為他們不必為學習操心的緣故吧。反正在我和同學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他們整天做的就是追來打去,大笑大鬧,一天到晚都說一些在我看來很沒頭腦的話,“童言無忌”大概就是這個樣子的。印象中,教室里永遠是吵鬧的,只要他們在里面,就讓人不得安生,常常不知為什么就大笑起來,真的是一幫天真無邪的孩子。九年級的學生尚且如此,那么下面的就不用說了。有時我會反省,是不是自己太嚴肅老成了呢?整天想著要在國外學到點什么,不然對不起這樣一個寶貴的留學機會。還沒成年就像小大人似的,反而喪失了應有的童趣。我想那些丹麥同學,大概會覺得我無聊極了吧。丹麥是安徒生的故鄉,是童話的故鄉,這里的學校像幼兒園,其實也是有淵源的。
與幼稚過頭的丹麥中學生相反,丹麥成人仿佛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們待人處事嚴謹得近乎刻板。丹麥人做什么事都要預先計劃,不用說安排聚會,哪怕去看電影,都會提前半個月買好票,然后認真地記在日程表里。也許認真嚴謹是丹麥人的特點之一,就像他們吃的永遠都是那幾樣東西,從來沒有想到要去創新:白面包黑面包黃油奶酪香腸肉丸土豆……我到后來真的吃不下去,活活地餓瘦了不少。
丹麥人待人彬彬有禮,涵養非常好,有時候甚至給人一種冷若冰霜的感覺,并不像我們想象中的歐洲人那樣開放。然而這只是表面現象,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角。丹麥人說:“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維京人。”丹麥在中世紀可是一個威名遠播的強國。說起這段歷史,就必須提一下聞名遐邇的北歐海盜——維京人。在我留學的小鎮向西20公里有個里伯鎮,人們在那里發現了維京人的遺址。我參觀過里伯鎮的維京博物館,從那些出土的戰袍盔甲、盾牌長斧以及龍頭戰艦之中,我分明可以感受到維京人的彪悍和激情。盡管丹麥人平時冷若冰山,但冰山什么時候融化,維京人什么時候跳出來呢?這需要一點點催化劑,這催化劑就是啤酒。
嘉士伯啤酒如今滿世界都是,但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那是產自丹麥的。丹麥啤酒的歷史悠久,維京人整天不就是醉醺醺的嗎?“別看那些丹麥人平時道貌岸然的,”我們一幫交流生私底下常說,“一喝酒本性就暴露了。”喝醉了酒的丹麥人可以算是全世界最最可愛的人了,沉默的冰山一下子變成了噴發的火山。他們興高采烈地和你大聊特聊,什么話都會說,而且用的是他們平常不會和你說的英語,你會感到他們就像是十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樣,太親切太可愛了!不過別看他喝醉時和你親得不得了,酒醒后一切都會恢復原樣,見了面最多點個頭,搞不好根本忘了你是誰。如果他們還像醉酒時那樣對你親切無比,那太陽八成是打西邊出來了。
無論是“過分天真”的中學生,還是“表面嚴肅”的成年人,都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丹麥是個有趣的國家。有機會的話,你也不妨來這里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