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inHec 2008上,微軟展示的產品和技術都圍繞“云+端”的模式展開,這種云計算模式不同于Google和IBM等企業的理解,它的優勢在哪里?

12月3日,微軟Windows硬件工程大會(WinHec 2008)在北京隆重舉行。包括英特爾、曙光、德州儀器、聯想、華旗等50多家IT廠商、獨立軟硬件開發商都在WinHec現場展示了最新技術和產品。
在“遠瞻新知、觸控未來”的主題下,微軟正式對外發布了快速嵌入式開發技術.NET Micro Framework 3.0版本和Windows Home Server中文版; 備受關注的下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 7也首次在中國高調亮相; 同時,微軟還展示了Live Mesh、Surface等多項技術。
微軟全球副資深總裁、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說: “WinHec大會展示了微軟對未來技術趨勢的理解,并再次印證了微軟在中國打造和完善供應生態鏈的決心和承諾。”
“云+端”
是未來趨勢
“我們正在從以PC為中心的時代,走向以互聯網為中心的時代。”張亞勤在題為“新一輪的創新潮”演講中說道,“PC的定義、架構、功能正在不斷地擴展。”在張亞勤的設想中,未來只要有電的地方就有計算,有計算的地方就有智能,有智能的地方就可以上網。因此,計算的構架,甚至整個IT都產生了變化,走向了云計算。
不過,張亞勤對云計算有自己的理解。“我十分支持互聯網計算和存儲成為一個新的資源,但我并不認為所有的云運算和存儲都只發生在互聯網里面,關鍵的是‘云’和‘端’的互動。”
此外,Windows 7和Surface還顯示出未來產業的另外一個重要趨勢,就是人機交互界面將發生非常巨大的改變,觸控操作方式很可能刷新自DOS時代以來的人機交互,同時從根本上改變硬件廠商沿襲了多年的研發思維。
三步打造
硬件產業生態鏈
“產業的趨勢都是依賴于技術方面的創新和突破,而這個創新不僅僅是硬件,更需要軟件和線路工程的優化、設計。”張亞勤表示,為此,微軟將從三個方面進行轉型。
首先,微軟將進行更多的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盡管全球經濟正在放緩,但微軟承諾,未來3年內將在中國投入1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其中對軟件的投入,每年將以兩位數增長。
第二,是新的動態業務模式。相對于云平臺,在端的平臺上,微軟將引入新的業務模式,即軟件作為產品的同時,也作為平臺,讓軟件加上服務。
第三,是產業的不斷擴容。目前微軟在全球的研發機構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包括云計算的基礎和平臺、機器人技術、多核的技術、虛擬化技術等。特別是醫療衛生和保健產業,目前已占美國GDP接近20%,在中國占5%,這一方面是巨大的商機,另一方面也是對民生健康的貢獻。
“我們最初的設想,就是提供一個能夠適用于所有計算設備的平臺,這個夢想從來沒有改變過。”張亞勤告訴記者,“只是現在的應用太多了,我們還只能用不同的平臺來實現,未來我們還會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