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之際,IT服務商何以集體選擇了逆市擴張?
近日,神州數碼在香港發布了2008財年的半年財報: 營業額同比增長26.37%,至211億港元; 凈利潤同比增長65.32%,至2.43億港元。其中,服務業務連續四個季度實現盈利,同比增長81.95%,已經超過了分銷業務17.32%的增長速度,成為增長最快的業務。
與此同時,IBM則加大了在三、四線城市IT服務的擴張力度。截至目前,IBM中小企業事業群已經在全國中小城市布局了26家分公司。
而近日,IT服務業又添新軍,北京華譽維誠宣布成立。據北京華譽維誠總裁袁巍介紹,這家注冊資金為1800萬元的公司屬華東電腦控股下的一家專注于IT服務領域的公司,目前員工數量逾1400人,并在60多個城市設有直屬服務機構,有60多家直營店,100家聯盟店。
金融危機席卷全球之際,IT服務商何以集體選擇了逆市擴張?
服務需求不減反增
“其實,金融危機對IT服務沒有多少影響,由于IT企業在人員規模、資產投入等方面都要節省開支,使得服務外包顯得更為重要和必要。”袁巍認為,每一個企業的IT投入都分為硬件、軟件及服務,由于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企業會相應減少IT總體投入,但減少的是硬件和軟件部分,“而服務會不減反增”。
袁巍解釋說,IT服務外包的成本遠遠低于企業自己做維護的成本。2000年的金融危機觸發了印度外包市場的活躍,沒有那場危機,可能很多美國企業不會想到把IT外包到印度去做,而現在的金融風暴同樣是IT服務的機會。據介紹,剛剛成立不久的華譽維誠已與眾多IT廠商建立了產品授權服務合作。其中包括惠普、Acer、愛普生、浪潮、同方、長城等公司。
盡管金融危機對IT行業產生了影響,但神州數碼表示對IT服務業務的前景仍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今年4月~9月,神州數碼毛利率上升33.36%,主要就歸功于服務業務的高利潤收益。而在此前幾年,神州數碼主要利潤來自分銷業務。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表示,服務業務連續四個季度盈利,證明該業務已進入了穩定的盈利期。而且,國內信息化成熟度跟國外相比還不到一半,仍有很大的需求滿足空間。
“市場困難的時候,反而是IBM增加投資的一個大好機會”。盡管第三季度增長有所放緩,但IBM工商企業部大中華區市場總經理邱勝認為,以往IBM在中國企業信息化服務市場主要著力于金融、電信行業和大型國企等高端市場,在中小企業市場所占份額較小,未來中小企業的市場潛力巨大。
救市政策帶來機遇
金融危機下,機遇與挑戰同在。在軟件外包海外業務領域,中小軟件外包服務企業確實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在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區,已經有二三十家軟件外包企業自發組成了軟件聯盟組織。其發言人表示,人民幣升值已經吃掉了這些公司10%~20%的營業額。
外圍市場的不利因素影響了企業的發展,但內需市場卻成為軟件業最應把握的發展機遇。業內人士認為,第四季度,電信重組進入關鍵階段,各運營商面臨的成本、競爭、人力等壓力,將促使運維逐步向外包轉型。另外,國內企業對ERP的需求將增大,為國內ERP廠商帶來較大的利潤空間,因為其擁有天然的本土化優勢和中小企業ERP市場的準確定位。不僅如此,國家公布的刺激經濟的4萬億元拉動內需方案,也會相應地增加IT的需求。
業內人士認為,IT外包企業逆市擴張,是天時、地利的結果。“天時”是指外包業務已經被業界認可,政府還出臺了有關政策進行扶持。IDC調查報告也顯示,未來5年~10年是IT服務的黃金時期; “地利”是指中國有得天獨厚的人才資源儲備,每年有數百萬的服務人才被培養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