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體育產業順應我國經濟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績,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現階段體育產業的發展仍然落后于國民經濟的發展,處于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這顯然嚴重的阻礙了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尋根究底,經過多角度肯證與否證假設,以及發散性的思考,本文認為,欲求相對完美的解決體育產業內部種種不利于產業發展的負面制約因素,應加大對體育產業領軍人才隊伍的培養,以此為終極解決方案之一,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良性循環。
[關鍵詞] 構筑 體育產業 領軍人才隊伍 探索
追古撫今,我國的體育產業改革在其漫長的演化過程中逐漸從萌芽——緩慢發展——相對快速發展中獲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產業面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觀,然一聯系到實際,結合當前我國社會、經濟、政治,以及科技等層面迅猛發展的現實,體育產業的發展卻依然徘徊在初級發展階段的現狀,又迫使人們探究良策并“對癥下藥”以拯救過度落后于國民經濟發展的滯存體育產業內部各種“疑難雜癥”。在歷經諸端陣痛式的嘗試與“全盤西化”拷貝的困惑后,聯想到近代著名軍事家毛澤東同志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豪志,有人開始有意無意據此進行移植型的反省,進而大膽假設我國體育產業內部最稀缺的資源應是一支優秀的領軍人才隊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假設不斷得到了肯證,也昭顯了現階段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癥結所在,亦日益凸顯出構筑體育產業領軍人才的迫切性。
一、領軍人才對體育產業發展的巨大作用
1.領軍人才是體育產業“起跳乃至沖刺”發展的核心力量
在我國,追溯“領軍型人才”概念的淵源,其實并不久遠,精確來說是在《上海市2004年度人才開發目錄》中第一次出現。當時時任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張永蓮院士認為,領軍人才絕不是一個人單打獨斗,而必須是能夠領導一個團隊認清局勢,具有戰略發展眼光,并能在工作中統籌領導的專門人才。自此領軍人才這個概念便迅速席卷全國,成為時下各行各業的“通用語言”,亦得到了各界尤其是商界的廣泛認同,他們認為,如果一個行業缺失優秀的領軍型人才隊伍,就會使這個行業從此失去主腦。顯而易見,領軍人才對一個行業的作用是勿容置疑的,就當前我國的體育產業而言,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召開,伴隨著空前絕后的商業效應,一方面會使我國的體育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另一方面奧運效應過后的負面因素又使體育產業遭遇著嚴峻的挑戰,如何抓住奧運契機,擯棄奧運后期的負面因素,實現體育產業的起跳乃至沖刺的跨越式發展,無疑亟待一支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領軍型人才隊伍的坐陣。只有這樣,我國的體育企業才能在真正意義上造就像海爾神話般的奇跡。
2.有利于提高我國體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放眼未來體育產業的發展趨勢,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國際化,即隨著信息網絡化、經濟一體化的浪潮而愈益呈現出在產業內按照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為主體形成價值增值鏈為紐帶的全球性生產體系。在這個體系中,誰占據價值鏈中完全的競爭環節,必將是所在行業的領跑者,必然會雄踞本行業的霸主地位,遙遙領先于競爭伙伴。從理論上看,這種發展趨勢無可厚非,但這里,有個最關鍵的問題是誰是這個行業的“救世主”?能真正擔負起行業價值增值的重任?答案以實例為證,美國之所以是世界頭號體育產業大國,除了政府體育政策有效匹配、體育產業經營管理和運行機制堪稱一流以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擁有一批數量不菲的學有專才、術有專攻出類拔萃的世界公認杰出人物,像NBA的首席執行官大衛·斯特恩,著名的職業拳擊經紀人唐·金,正是有這些優秀領軍人物的存在,NBA的產品遍布世界每一個角落,NBA產業席卷了全世界籃球市場;同樣,正是由于唐·金的出色經紀表現,美國的職業拳擊賽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香餑餑”,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眼球效應,并由此產生不可估量的商業效益。因此,假設我國的體育產業管理能因勢利導的時時進行前瞻分析與權變行動,立志逐批培養戰略性的領軍帥才,以及領軍將才,相信假以時日,我國的體育產業的騰飛將不再是一個夢想。
3.領軍人才是體育產業進行創新型改革的最關鍵因素
改革的目的是除舊迎新,去弊留利,而創新型改革又不單單止于此,附加著累積突破和創新性的構建。俗話說:“將帥無能,累死三軍”,這意味著欲解體育產業創新型改革的難題,關鍵在于體育產業是否具備創新型頭腦的管理人才與決策帥才,這是一個行業進行改革的最關鍵因素,也就是我們日常稱謂的“一把手”現象,解決了“一把手”的問題,相應的涉及產業改革的謎團也就不難迎刃而解。所以,與其置身于對體育產業改革無所適從以致欲為難行尷尬中,不如認真細研“一把手”的問題,從而改變目前體育產業的現狀,為進行創新型的改革打開更大的可能之門。
二、構筑體育產業領軍人才隊伍對策
1.加快體育產業領域領軍人才的引進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召開,對我國的體育產業現狀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目前體育產業良性發展的“第一跳”,依賴前期的奧運商業效應體育產業應抓住良機,竭盡所能大拼人才引進戰術,牢固樹立人力資本的概念,瞄準不斷在實踐中摸爬滾打脫穎而出的優秀領軍人才,用高端的人才去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性競爭,采用全球化的人才引進戰略,并用引進的領軍人才帶動本土人才成長的方法,逐步縮短在管理水平上我國體育產業與國外成熟、發達體育產業的差距,拓展本國體育產業的軟實力,助飛整個體育產業經濟,進一步提升體育產業的發展地位。
2.建立完善的激勵制度
引進領軍人才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莫過于要留住人才,因為留住人才才能確保其在體育產業的長期經營戰略中持續發揮作用,減少決策偏差和決策動蕩的風險。為此建議體育產業應加大力度,結合實際,建立相對完善的領軍人才激勵制度。首先,對領軍人才委以“關鍵崗位”,賦予一個能充分表現其自身才能的職業平臺,并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高姿態放手任其在產業市場內博弈,以保證領軍人才能在行業中更大、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綜合魅力。其次,在用人、激勵、分配制度上可嘗試與國際制度接軌,借鑒國際通行的激勵“規則”,洋為中用,按國情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模式操作,責權利分明。再次,針對體育產業內部已經上市的體育公司,可采取股權激勵制度,借路資本市場龐大的融資和利益、風險共擔功能,對領軍人才實行股權激勵計劃,有目的地創造領軍人才的強烈歸屬感,以激發領軍人才的領導潛能,并體現領軍人才的引進價值。
3.體制先行,優化策略,加強對本國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
在引進國外優秀體育產業領軍人才的同時,也許隨之而來的是這些領軍人才克服“水土不服”及其艱難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會經歷漫長的或者短暫的適應時期,甚至會因為無法克服而導致引進的“流產”,常言道:“國不可一日無君”,這就必然要求體育產業在注重引進領軍人才的同時,亦應重視對本國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此舉措施不僅能夠成功避免“水土不服”的窘境,也能極大的預防“斷流”的危險,使得在領軍人才引進—培養模式上相互融合,有助于雙方的合作共生,實現雙贏。因此,建議政府重新修訂諸多時過境遷的法令法規,優化我國的體育產業投資環境,出臺各種有利于體育產業做大、做強的優惠政策,從宏觀層面上扶助體育產業市場的發展。此外,頒布各種有利于加強體育產業管理人才成才的特殊政策,重構體育產業人才培養方案,預設依具體情境而變的人才生長周期,鼓勵本國體育產業內部的各行各業側重對領軍人才的培養。
4.加大對體育產業領軍人才的理論研究
理論指導實踐,是一切行動的指南。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在2004年第一次提出領軍人才的概念后,各個領域尤其是高科技領域開始對“領軍人才”四字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其動機是出于對人才需求的迫切。為此,追根溯源,地方政府、企業以及學者加大了對領軍人才的研究,力求破譯何為“領軍型人才”的黑箱,以便為己所用。現實中,據調查確實已有行業取得了突破,例如,醫學、微電子領域,通過對領軍人才大量的實證研究,他們不但理清了方向,而且相應的提出預見性的建議,促進了本行業跨越式發展。在此形勢下,體育領域后知后覺,也意識到領軍人才對體育產業的不可或缺性,但遺憾的是,從現存資料看,并未發現專門資料對其詳盡論述。由此可見,對體育產業領軍人才的理論研究,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將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問題,應加大對體育產業領軍人才各個角度的理論研究。
三、小結
當前體育產業順應我國經濟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績,但由于處于產業發展初級階段的現實,又使得體育產業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極不“和諧”。探究良策并“對癥下藥”的關鍵在于領軍人才的創新型改革,這必然凸顯出體育產業領軍人才隊伍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參考文獻:
[1]高存功 肖國芳:研究型大學在培養科技領軍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J].研究與探索,2007(增刊)
[2]葉紅雨等:我國微電子領域引進科技領軍人才的迫切性[J].趨勢與展望,2004(12)
[3]俞曉敏等:關于南昌市構筑領軍人才隊伍的對策建議[J].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 2006(03)
[4]張欣欣:領軍人才安全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 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