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發生在汶川的特大級地震,不會對中國的整體經濟運行趨勢帶來太大影響,不會改變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趨勢,中國的經濟不會因地震出現“硬著陸”。相對而言,其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遠遠小于今年年初的雪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地震對人們的心理沖擊很大,經濟上直接影響主要在小部分農產品價格上,但不會改變中國糧食供求總體平衡的格局,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的趨勢。”
業內研究機構對“地震是否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總是普遍做出了判斷,災后由于交通中斷、物資供應方面會相對緊張,可能會加劇部分地區的通貨膨脹。但災后重建可能會引發當地固定投資反彈,刺激經濟的增長。
據國泰君安策略分析師翟鵬分析,本次地震將對四川地區的經濟生產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拉低全國經濟增速和當地企業的收益,但從中長期來年,因為地震影響地區面積較小,受災地區的經濟也不很發達,與直接導致一部分鐵路和高速公路主干道癱瘓的冰雪災害不同,地震只會影響到某些地區性的交通系統,因此,其實質性影響將小于一季度的雪災。
銀河證券研究人士認為,突發的汶川地震屬于局部性災害,且汶川并非經濟發達地區,對我國宏觀經濟和上市公司利潤的整體影響有限,也不會改變市場中期的反彈格局。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表示,此次災害的影響,對于四川省本身的經濟影響可能都有限,“天災不會改變經濟運行的趨勢”。
地震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
四川的總產值占中國GDP的總量不到4%,而汶川縣的GDP僅占四川省GDP的0.4%左右,但由于四川是農產品供應大省和生豬生產基地,對中國農產品的貢獻度占到8%,地震僅僅可能輕微地影響農產品的價格,但不會影響中國經濟的總體發展。巴曙松說:“在過去的10年里,中國有8年時間糧食在出口,只有2年時間是進口的,其中僅油類進口依賴程度較高,目前,國內糧食供求基本平衡,還有少部分出口,在這種情況下,地震不會根本改變中國糧食供求總體平衡的局面?!?/p>
據巴曙松預計,中國下半年物價會有所回落,從今年上半年1-4月份物價情況來看,完成全年4.8%左右的通脹目標回旋余地很小,中國經濟可能結束低通脹、高增長,進入一定的物價上漲和較快經濟增長的組合階段。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2007年物價高漲從下半年開始,在基數較大的前提下,下半年CPI漲幅會回落到6.5%至6%以下,但具體漲幅還要看下半年農產品供應狀況以及美國經濟衰退的程度等。
地震對股市的影響。
此次地震后,股市也出現了暫時的狂跌,但據專家分析,此次地震對投資者心理層面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盡管在短期內可能會給A股市場帶來一定的波動,但A股市場的走勢并不會因此改變,中期反彈行情仍然值得期待。
據中信證券的分析師分析,地震對A股市場短期內會有影響,但影響并不是實質性的,沒必要過分夸大。但他也表示,目前市場的投資情緒比較浮躁,因此穩定剛剛有所恢復的投資信心是第一位的。
聯合證券也贊同上述的說法,他們認為,由于近來負面事件相對集中,此次震災對市場心理層面的影響可能會超出對實體經濟造成的損失,對局部公司而言,生產因地震而遭受破壞的上市公司的業績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但災后重建也會使個別公司受益。
央行近期發布的一季度貨幣政策招待報告顯示,一季度人民幣升值幅度達到了4.1%,但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幅度還不到1%,民幣對美元升值,但對歐元等一攬子貨幣卻在貶值,并且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可能還不如美元對歐元貶值幅度,下一步將進一步關注人民幣有效匯率。針對近期市場關于人民幣升值已經基本到位的說法,巴曙松表示,人民幣升值趨勢主要依賴于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的走勢、人民幣有效匯率以及國際收支狀況。通過匯率靈活波動、人民幣適度升值仍是反通脹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在物價上漲較高、進口初級產品占比較大的情況下,適度升值對抑制物價上漲效果更為明顯。
盡管今年以來有較快幅度升值,但中國仍存在大量貿易收支結余,外匯儲備還在大幅增長,外資仍在繼續流入,如果以國際收支平衡為政策目標,人民幣依然有升值空間,很大程度依賴于美元是否減息,以及減息后是否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