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1 用可樂瓶盛滿水,用瓶蓋蓋嚴,在瓶底處用釘子扎一小孔a(如圖1),提起瓶子觀察,會發現瓶子并不漏水。如果密封時瓶內上端有少許空氣的話,則會觀察到小孔a處一開始有少量的水滴下,可不一會兒就不滴了。
然后再在瓶的側壁處用釘子扎一小孔b,又提起瓶子觀察,會發現a處有水不斷流出,b處有持續的氣泡上升,直到瓶內水流完為止。

分析 在只在瓶底扎小孔a時,小孔內側只受到液體壓強,外側會受到大氣壓強,外面的大氣壓大于內部的液體壓強,這樣內外的壓強差就阻止了水從小孔a處向外流。如果瓶頂內部原來有少許空氣的話,內部就有氣壓,開始會有少量水從孔a流出,當底部內側的總壓強,減小到與外部大氣壓相等時,水就會停止流出。
當側壁處也扎一小孔b時,a、b兩處同時受到大氣壓強,壓強可在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傳遞,a、b兩孔的內外都受大氣壓強,而a孔比b孔處的液體壓強大,水就可從a孔處流出。但b孔處不可能有水流出,因水從a孔流出后,容器內部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空氣從孔b被壓進瓶內,以平衡內外壓強。這就是看到的不斷上升的氣泡,此實驗充分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

應用 醫生給病人打點滴輸液時就是利用了上面的原理。如圖2所示,在輸液裝置中,輸液管的開口端相當于圖1所示的小孔a,空短管的開口端相當于小孔b,空短管起輸入空氣,平衡內外壓強的作用。打針時,有時會出現這種情況:輸液管的開關開到最大,吊瓶的高度也適當,可輸液管就是不向下滴液,這可能是輸氣的空短管被堵塞的緣故。打針時,如果要臨時停止輸液,只要把輸液管的開關關上即可,因為只開著一個輸氣管也是不會有藥液向外流出的。
實驗2 用剪刀剪去一大可樂瓶的底部,如圖3所示,蓋上蓋子并倒置。放入乒乓球,沿壁輕輕向瓶中倒水,不一會兒會發現乒乓球浮起。然后去掉瓶蓋,放入乒乓球,沿壁輕輕向瓶內倒水,將會發現水已沒過乒乓球許多,即使瓶口有細股的水流出,而乒乓球就是不上浮。
分析 當瓶口有蓋時,乒乓球不可能與瓶頸密合,水會流到球的底部,球受到水的浮力,自然會上浮。當去掉瓶蓋時,從球的四周向下擠的水又從瓶口流出去了,球的底部無水,不存在水對球向上的壓力,球的上部反而受到水向下的壓力,所以乒乓球被壓在瓶頸處不會上浮。同樣水里的木樁、橋墩也不受浮力是同樣道理。此實驗說明浮力的產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物體的底部必須要有液體。

應用 每當漲洪水時,防洪堤壩由于滲漏等原因,極易形成泉涌。這時有人會用棉被從內側去堵住缺口,棉被浸沒在水中時是會上浮的,但被堵在缺口處時,它只受到水由內向外的壓力,被緊壓在缺口處。人去堵缺口時也是很危險的,弄不好連人帶物一起被壓在缺口處了。
潛水艇在海水中可自由升降,但它卻不敢輕易地停在海底的淤泥里。一旦潛水艇底部被淤泥包裹而沒了水,潛水艇不但不受到海水的浮力,反而受到海水巨大的向下的壓力,它就可能要葬身海底了。
利用可樂瓶還可以做聲音傳遞能量、凸透鏡放大、折射等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