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美德是講求孝順的,有所謂千“孝”不如一“順”之說。
我有個朋友也像你父親,費神費心地為女兒安排一切。而他的女兒也真是聽話,中學畢業時,父親安排她考廣電學校(那時還不是大學呢),本可沖刺重點大學的女兒順了父親。畢業后,女兒以優異成績被省級電視臺錄用,當了主持人。追她的男孩子排成了隊,父親對女兒說,現在不是談戀愛的時候,先做點成績出來再說。女兒聽父親的,在三年中拿到了金話筒獎,同時拿到了大學文憑。然后父親為女兒物色了老同學的兒子,各方面條件相當,兩個孩子一見鐘情,不久結婚了,非常甜蜜幸福。
我先講這么個故事一定讓你大跌眼鏡吧:莫非你是來“勸降”的?
哈,別急。我想說的是,有時候,“順”也不絕對是件壞事,畢竟當父母的人生經驗和閱歷都比自己豐富,不是嗎?而且,他們愛你,他們是在為你著想。這點,你也不否認吧。
我想你郁悶的是你們家缺少民主風氣,什么事都由父親說了算。你由此抱怨父親,但你自己就沒責任么?
想想你小時候,吃哪種牌子的奶粉,上哪家幼兒園,肯定是父母做主的吧。為什么?你還小啊,那很正常。
但漸漸長大的你,還是沒有在適當的時候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或者換個說法,你16歲了,還沒做過一件事情讓父母刮目相看,覺得你不再是小孩子了。他們仍一以貫之地把你當小孩子看,為你安排一切,而不征求你的意見。
你知不知道,當父母的,除非他們是特別懂心理學,有自覺意識的,大部分父母在潛意識里都希望孩子永遠是他們幼小的乖寶寶,永遠需要在他們巨大的羽翼庇護之下生活。他們在某一時刻,突然發現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有時還缺乏心理準備呢。
對你來說,現在,這一時刻來臨了,就看你怎么利用好。你說“并沒有好好想過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出國上大學”,只是“特別想借此機會做些反抗,給爸爸一點‘顏色’看”,這點我不能贊同。我覺得無論如何,你自己得想清楚了——你到底要什么,你的目標、你為自己設計的路是什么,你的現狀又如何,權衡利弊得失,眼下應該作何選擇。
我想如果你能這樣清楚地去與父親談,父親應當不會因此而傷心,而是對你刮目相看。也許他會為你自豪的,因為兒子長大了。
到那時,是“逆”還是“順”,已經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