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小學讀書階段,從成績上看并不顯得特別好,但我總是踏踏實實地學好基礎知識,從不計較分數.有一次考數學,我只把考題的答案寫在考卷上,沒有將演算過程列進去,按說此卷應算不及格,但當時教我的數學老師認為,陳景潤這個學生不會弄虛作假,還是當面問個明白再說.于是數學老師就找我談,查問結果.我告訴他我用了好幾種方法來演算這幾道題目,只因草稿紙算得太多了,所以沒有交上去.當時我的數學老師十分欣慰,高興地對我說:“以后請你算題目時,一定要交上演算稿,懂嗎?今天不給你100分,只給你95分!”這時我點點頭,微笑著向老師道了謝才走.
我在中小學時是我們班上有名的“Booker”(福州學生稱“書呆子”或“讀書迷”),同學們倒也十分佩服我這個“讀書迷”背誦書本的本領.我讀書不只滿足于讀懂,而是要把讀懂的東西背得滾瓜爛熟,熟能生巧嘛!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把他搞文學創作的經驗總結成四句話:“靜默觀察,爛熟于心,凝思結想,然后一揮而就.”當時我走的就是這樣一條路子,真是所見略同!當時我能把數、理、化的許多概念、公式、定理、定律一一裝在自己的腦海里,隨時拈來應用.有一次化學老師要同學們背一本書,同學們都感到很困難,但我卻覺得,這一點點內容,多花點工夫就可以記下來,怕什么?果然沒幾天,我就把全書背誦記牢了.當時我認為,我們年青人知識面有限,理解力較差,記憶力特別強,必須背誦許多知識,將來使用時會左右逢源,一呼百應,得心應手.
我在中小學讀書時嫻靜少言,不善于交往,但這并不妨礙我勤學好問.為了深入探求知識,我常常主動接近老師,請教問題或借閱參考書.我知道時間是最寶貴的,不愿意浪費老師的時間,常常趁下課后老師散步或者放學回家的路上,跟隨老師一起走,邊走邊請教老師數學問題.只要是談論數學的時候,我就滔滔不絕,不再沉默寡言.
我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學校分文、理兩科,理科班側重數、理、化,文科班側重文、史、地.我很喜歡數學,可是當時我偏偏選讀文科班,因為文科班數、理、化都比理科班淺,這樣我就可以在不留級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去攻讀高深的數學方面的書籍.我并不單純地跟在數學老師后面跑,而擅長奇取,當時我經常到英華中學圖書館借書,其中有大學叢書《微積分學》,哈佛大學講義《高等代數引論》,以及《赫克士大代數學》等.
我在廈門大學讀書時,大學的書本又大又厚,攜帶閱讀十分不方便,我便把我國最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的《堆壘素數論》和《數論導引》拆成一頁一頁的,隨身帶,隨時閱讀.我坐著讀,站著讀,躺著讀,蹲著也讀,一直讀到書本跟我走,書尸爛床邊的程度.
1946年春天,我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學讀初二時的考試成績是:
代數99分 國文92分 英文89分
幾何83分 化學88分 歷史83分
地理85分 國畫85分 音樂85分
體育80分 生理衛生82分 勞作75分
成績是畫筆,勾畫出我當時活生生的孩子樣兒.我能唱能跳,天真活潑.瞧,音樂85分,體育80分.當時我衣衫素凈,惹人愛,生理衛生82分嘛!我幾十年死死抱住的“金娃娃”——數學,確是有緣,代數99分呀!分數最低的是勞作,我那時一雙小手可不巧.
我念中學是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我們班上許多同學為了抗日救國和解放全中國,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們為全國人民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當時我們班上有不少同學參加了地下黨組織的活動,被國民黨反動派殘酷迫害,沒有他們的奮斗,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回想起我念中學時的情況,我覺得現在我們偉大祖國的中學的情況和我當時在中學時的情況完全不一樣了.現在中學教師的經濟情況比我在中學讀書時老師們的經濟情況不知改善了多少倍,現在同學們的經濟情況也比我們當時的情況好得多.現在我們中學的圖書設備、房屋等都比我在中學時代不知好了多少倍.所以我認為現在的學生是很幸福的.我希望同學們一定要珍惜寶貴的時間,在老師們的指導和幫助下,努力學好政治和數、理、化,學好其他各種知識,鍛煉好身體,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四個現代化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