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不是錯,低價不是神舟電腦在用戶心中“低端、劣質”形象的根源。
“這價格不便宜啊?”看著神舟6000元的某款優雅系列筆記本和萬元級唐朝電腦,小東納悶地嘀咕著:“神舟的東西不一直很便宜嗎?弄出這么高的定價會有人買嗎?難道神舟想走高端路線了?”
神舟電腦的優雅系列筆記本和唐朝電腦確實定位于時尚高端,其相對不菲的價格和神舟宣傳的,“優雅外形、超強性能完美結合”已經將神舟電腦的產品線向高端延伸。對神舟來說,除了擴充產品線、將觸角伸向高端市場外,利用高端產品來改變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廉價形象、提升品牌檔次,顯然是重要的目的。神舟電腦也表示:“神舟電腦產品以往給人以低端的形象,此次發布的產品將改變用戶以往的印象。”
有業內人士對神舟的美好想法持保留態度:出兩款高端產品難以改變神舟在消費者心中根深蒂固的品牌形象,并且神舟既有的形象一定會影響新品的銷售。
在消費者的認知中,神舟電腦的消費者奇特地分為三個陣營。嗤之以鼻派常常發出諸如“冬天買神舟最好,能玩游戲還能燒水(諷刺神舟電腦散熱不好)”、“買來返修還不夠麻煩的”之類的“偏激言論”;強烈擁護派經常以“沒用過就別說不好”、“低價實惠”發出反擊;還有中間派,“這么低的價格生存了這么多年,而且似乎發展的還挺好,肯定有他的道理,看看再說吧……”
必須承認,神舟電腦的低價策略在其發展初期是清晰和明智的。“四千八百八,P4電腦抱回家。”等一系列廣告著實讓消費者對品牌電腦的認知有了全新的看法:原來品牌機也可以這樣便宜,確實搔到了消費者的癢處,而神舟也憑借“低價”競爭策略殺出了一條血路。電腦市場的價格整體下挫,有神舟電腦的一份功勞。
但在市場培育過程中,神舟電腦也為自己埋下了一顆地雷,那就是強調高配置和低價格“性價比”的同時,回避了電腦整體性能這個最關鍵的概念,如宣傳上只標明“顯卡顯存128M”而回避顯卡型號、頻率等關鍵問題。因此,關于“為降低成本犧牲零部件性能”、“散熱極其不好”、“風扇太響”之類的負面評價也一直伴隨著神舟的成長過程。因此,神舟電腦所謂的“低價”策略應該可以用一個詞更準確地描述一下:低端策略,而不是高質低價。
而時至今日,面對廣大的消費者,神舟也依然無法回避這三個問題:第一,國內消費者中有“人云亦云”和“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心態的消費者為數不少,產品本身給人的印象和大量的負面評價(其中有些評價可能是以訛傳訛),帶給品牌的傷害是極其巨大的;其二,面子消費也是國內消費者消費的一個重要特點,很多人為了面子是不會買這個拿出去有些丟份的電腦的。其三,消費者購買電腦不但越來越理智,而且電腦知識也是不斷提高的,單純標記一個“顯存128M”之類的東西已經很難獲得消費者的信任了。
神舟電腦顯然是遇到了成長瓶頸,完成了原始積累的神舟電腦也在謀求改變,優雅系列產品的出現就是神舟電腦改變的一個嘗試,神舟電腦希望憑借雙管其下的戰略布局完善自己的產品線,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但,無論怎樣的戰略布局,無論怎樣的產品定位和策略,企業最終的生命力還要回歸原點,回到產品力本身。換句話說,低價不是錯,低性能才是錯。低價不是神舟電腦在用戶心中“低端、劣質”形象的根源;為刻意降低成本在一些電腦部件上“偷工減料”所造成的負面印象才是神舟電腦發展的瓶頸和命門。
對神舟來說,將品牌從低端向高端延伸,并全面拓展產品線就好像跨越一座高山。試圖通過幾款產品來實現既定目標恐怕是不現實的。還不如老老實實好好挖個隧道,切實地從產品本身的質量入手,從消費者口碑入手。時間雖然長點,過程可能更艱難,卻可以一步一個腳印。進可攻、退可守,何樂而不為呢?
責編 張 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