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德清縣的甘凱旋,以前在他岳父的食品廠幫工,專門收購別人家淘汰的蛋鴨、蛋雞生產袋裝食品。2006年10月,幾個上海客戶的到來改變了他的人生道路。這些客戶到莫干山玩,一人想帶一只土雞回去。甘凱旋沒有多想就答應了幫他們辦這事,沒想到卻讓他犯了難。他跑到城郊的農民家里去買土雞,可農民家里也都只養三五只土雞供自家吃。最終上海客戶想要的土雞沒有買夠,遺憾地走了。甘凱旋和朋友鄭國平一合計,兩人有了共同的想法:到山里養土雞去。
到市場上一調查,甘凱旋發現市場上的土雞十分暢銷,但是魚龍混雜, 純粹的散養土雞并不容易買到。
2007年3月,甘凱旋和鄭國平以股份合作的方式在莫干山腳下承包了30多公頃楊樹林。購進了10000只雞苗,先在籠里養了二十幾天后,再放在樹林里散養。
每天一大早,莫干山腳下這個土雞場里就熱鬧了起來。這些散養的雞不吃專用的雞飼料,只吃糧食,而且一天就吃兩頓。早上雞從雞舍里放出來后也不喂飽,讓它們到外面去找蟲子吃,到晚上的時候,再喂點玉米粉或者豆粕。為保證土雞的品質,他們嚴格把握放養密度,并進行科學輪養。
第一批雞苗放到林子里散養后,甘凱旋馬上又購進了第二批雞苗。甘凱旋聽說德清的一家大酒店準備重點推出土雞系列菜品,于是就把自己養的土雞送了過去,經過飯店的綜合比較,最后確定要他們的土雞。就在飯店的經理要和甘凱旋進一步確定合作的具體事項時,甘凱旋改變了主意。他認識到必須依靠像北京、上海、杭州這樣的大城市,品牌才能運作起來,才能保障穩定的銷量。
于是甘凱旋暫時拋開德清的飯店不管,開始瞄準上海市場,積極去找上海的一些單位洽談。眼看第一批雞長到5個月了,當甘凱旋忙活著四處找銷路的時候,他在網上發現了一個信息:光明集團下面新開的連鎖菜園——都市菜園正在四處選購土雞。甘凱旋覺得他養雞的楊樹林不僅采光好,而且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都有雜草和蟲子,雞散養的時候一點飼料都不喂,比許多地方的土雞都有優勢。但這種優勢只有到了現場才能看到,于是他就請都市菜園的人到他的雞場參觀。
上海都市菜園共在安徽、江蘇、浙江和上海四個省市選擇了9個地方的土雞,然后找了一家飯店的廚師用相同的辦法一起烹制。最終上海都市菜園從土雞的養殖環境、持續大量供應的保障程度和土雞飼料配比等幾個方面綜合考慮,選擇了甘凱旋養的土雞。第一批長了5個多月的近萬只雞很快就宰殺包裝后運到了上海市場。
上海市場有了穩定的銷路后,甘凱旋專門請德清的媒體進行了大力的宣傳報道,接著又承包了20公頃林地,一邊組織工人搭建新雞舍,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一邊開始準備進攻德清的市場。德清的那家飯店覺得甘凱旋的土雞在當地有了名氣,最終以30元/公斤的價格成交。
現在甘凱旋正準備和人合作建一個林下養雞、雞糞養蛆、蛆喂雞和高檔水產的生態養殖基地。他想,等生態基地建好以后,就可以保證土雞常年有蟲子吃,不斷擴大土雞養殖規模,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把優質土雞送往長三角的大中城市了。(北京 李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