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多數品種結實率高,但是有些品種或有些年份也會因為落果過多而影響產量。桃樹落果一般有3個時期,各個時期落果原因不同。
一、落果原因
第1期落果:是在落花后的1至2周內,落掉的是未膨大的子房,主要是由于缺乏授粉受精條件、花器不完全或雌蕊退化所致。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上年夏季管理不善,影響了花芽的分化和花器的形成,或花粉不育實、發芽率低,從而失去了受精能力。
第2期落果:是在落花后3至4周。此時子房已經膨大如銀杏大小,或由于受精不完全,胚的發育受阻,幼果缺乏胚供應的激素;或因花期遇陰雨天氣,影響授粉;或花期缺氧,幼胚缺乏蛋白質供應,停止發育。這些情況都會引起落果。
第3期落果:是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果核硬化前后,果實接近核桃大小時發生,又稱6月落果。多數是由于已經受精的幼果在發育的過程中因胚中途停止發育而造成落果。這個時期,正值胚與新梢旺盛生長期,由于氮素供應不足,或供應過重,促使新梢生長過旺,奪走了果實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從而導致胚缺乏營養,停止發育而落果。
二、預防的措施
1.加強桃園綜合管理。保證樹體正常生長,調節花、果與枝梢生長的關系,是提高坐果率的根本途徑。
2.疏果定果。疏果定果應根據樹勢、樹力、樹齡、品種等確定結果數量,要求在控制總量的條件下,在5月初進行第1次疏果,疏除畸形果、小果、簇生果,到5月中旬進行第2次疏果,總的原則是以質量定數量,以品位定效益。
3.套袋。套袋是防止病蟲鳥害和提高品質的有效措施。套袋應在定果后,大致于5月20日前后開始,這時生理落果基本停止,又正是桃蛀螟、食心蟲等害蟲產卵高峰期之前。先套坐果可靠、易感病的品種和大樹、老樹,后套落果多的品種和小樹,套袋前要普遍施用1次殺蟲殺菌劑,然后再套袋。
4.加強管理,配置授粉樹,減少前期落果。應加強秋季果實采收后肥水管理和防治病蟲,減少落葉,改善樹體營養條件,促進花芽分化,提高花芽的質量,這是防止因雌蕊發育不完全造成落果的有效辦法。對缺乏授粉的品種,則應配置授粉樹,或采用果園放蜂和人工授粉。
5.重視水肥調節,噴灑生長素,防止后期落果。應著重在硬核前適當供應肥水,調節氮肥的使用量,不宜過多也不宜過少;梅雨季節要及時排水,防止果園積水,及時進行土壤管理,改善根系生長條件;通過夏季修剪,防止枝條徒長,改善樹冠內光照條件,提高葉片光合能力。此外,還應注意防治病蟲,防止早期落葉。除加強桃園的綜合管理外,花后噴灑生長素如2,4-D、赤霉素、萘乙酸等,也可提高坐果率,防止桃樹落果現象發生。(河北 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