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口桃花盛開,坡上柿樹成林。在山西省河津市城區街道米家灣村東北角,昔日荒涼的溝坡上,突然冒出了一座小工廠,盡管它沒有高大的煙囪,沒有耀眼的廠房,卻使這個小溝坡突然熱鬧了起來。原來是該村村民孫俊生在這里創辦了柿醋加工廠。
走進這家工廠,只見一條長長的火炕上蒙著一盒盒正在加熱發酵的醋胚,飄香的醋汁在一溜瓷缸中新鮮出爐。孫俊生說:“地道的酸味常使得這里顧客盈門,產品因此供不應求。”
慧眼識得商機
孫俊生曾就職于北京某雜志社,多年從事雜志發行工作,是一個見多識廣的人?;剜l后,他把自己創業的起點定在了家鄉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里。
在晉南一帶,人們向來食用柿醋。家家有柿樹、年年釀柿醋早已成為一種習俗。柿醋不僅是人們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調味品,而且兼具藥用、保健的功能。但隨著自然環境的改變,昔日遍地枝繁葉茂、陰涼蔽日的老柿樹因不耐空氣的污染相繼干枯,人們吃慣了的老柿醋竟也成了稀缺之物。有心的孫俊生從人們對柿醋的普遍期盼中看到了商機,于是他和弟弟孫貴生作出了創辦綠色天然柿醋廠的選擇。
巧妙儲存柿果
孫俊生剛回村時,他和弟弟共同承包了村里的一條荒溝,整修出了1公頃坡地,用于栽植柿樹。2006年,醋廠開張了,他們給自家的產品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圣果柿醋”。生產過程中,自家產的柿果不夠,兄弟倆就從附近的鄉村收購了十幾萬公斤鮮柿果。但鮮柿果容易軟化腐爛,儲存問題怎么解決?兄弟倆苦心鉆研。他們在廠前坡地挖坑,然后用雙層塑料布將柿子嚴密包裹,利用地下溫度較低又恒定的特點,將柿子儲藏在地下,根據氣候變化,及時調節柿窖上面培土的厚度,并嚴防夏天雨水滲入。在他們的精心管護下,試驗獲得成功。鮮柿能確保常年保質保鮮,這為醋廠的常年正常生產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遍訪名家覓招
釀過醋的人都知道,柿醋最怕生蓋,尤其是夏天,這個問題更棘手,如果控制不好,會嚴重影響柿醋的質量。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孫俊生向民間釀柿醋的老把式請教,向本地祖上開過大醋房的人家尋覓絕招,甚至到幾百公里外的醋廠探寶。在遍訪名家的基礎上,他們經過對柿果的熱度、醋坯加熱發酵過程中的溫度變化及生蓋情況反復觀察對比,終于找到了解決辦法。這就是收購的柿果要熟透,醋坯在上火炕前要在太陽光下曝曬若干天,上火炕后充分加熱,溫度要達到并保持在50℃。把好了這三關,就基本解決了柿醋的生蓋問題。經過兩年的努力,孫俊生的“圣果柿醋”以其傳統地道、質量穩定聞名遐邇。
如今,一箱箱、一壺壺用傳統方法釀造、用現代工藝包裝的柿醋,從米家灣的小溝坡走進了千家萬戶。隨著老柿醋的走紅,孫俊生兄弟倆在新的一年里又有了新的打算,他們準備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在技術上、產品質量上精益求精,堅持誠信經營,堅持綠色天然,讓“圣果柿醋”走進大城市,擺上大商場的貨架,力爭將“圣果柿醋”打造成一個著名的品牌。(山西 米榮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