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音jiong,是近來在網上相當流行的一個古漢字。許慎的《說文解字》有“囧,窗牖麗,明也”,意思是光穿過窗,所帶來的光明。
網上,一個非常流行的貼子是這樣解釋的:“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是一種圓潤而不逆耳的音響,是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是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p>
今年“5#8226;4”青年節,主管部門給28歲以下的青年人放半天假?,F在28歲以下的青年人都是出生在1980年以后的。也就是說,從此以后,只有80后們才是青年,70后們已經不是了。
據CNNIC的互聯網報告,網民年齡分布,30歲以下的占到72%。由此,網民的主體應該是青年,是80后。今年奧運種種事件在網上爆發的愛國熱潮,其主體也是他們,80后?,F在興起的“文化”的主體,也是80后。
80后大多是獨生子女。從一出生,人們就擔心他們。這種擔心不斷放大,到網上愛國潮之前,主流社會對他們仍很不屑。某知名人士曾說:“80后是頹廢的一代,是缺鈣的一代。他們的心里早就沒有了禮義廉恥,早就沒有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他們不再崇拜英雄,不再歌唱祖國,他們崇拜李宇春,崇拜一夜情?!?/p>
上世紀90年代,當時70后們正值青春好年華。記得當時看到外國作家寫的文章,說他們“是被閹割掉的一代,沒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他們被歐風美雨吹打得暈頭轉向,不敢相信自己文明有任何優秀之處。因為沒有自信,所以在外國人面前就總是自慚形穢,只好拼命揣摩外國人的心理和喜好”。
70后成長在中國改革開放、社會劇烈變革的時代。有人這樣總結70后的經歷:“當我們讀小學的時候,讀大學不要錢; 當我們讀大學的時候,讀小學不要錢; 當我們不能掙錢的時候,房子是分配的; 當我們能掙錢的時候,卻發現房子已經買不起了。”這種描述充滿了無奈和無所適從。在社會大轉型的過程中,價值觀的迷失不足為奇。
80后成長在上世紀90年代和新世紀。這一時期改革開放已經取得偉大成就。中國迅速改變落后面貌,不僅與國際同步,而且走到了全球社會經濟發展的前列。與此同時,社會大變革已告一段落,日趨穩定,新的價值觀漸漸形成。這種社會背景,使80后的心態較之70后當年更加穩定,他們這樣形容自己“不問問題,只查Google;永遠覺得別人不可能了解自己;我高興,你管得著嗎?” 80后自信、自我、個性張揚。
互聯網把80后們緊緊地聯在一起。在他們的房間里,電腦才是真正的窗。在有窗的屋里,他們的目光在回望。他們擯棄了上一代人流行的,諸如“:),:(”之類的舶來品,玩起至少有3000年歷史的“囧”。他們把古典與現代揉在一起玩。
最近,由奧運而來的風風雨雨,在有窗的屋里,他們把目光伸向遠方。在外部的壓力下,中國80后的群體意識再一次覺醒了,他們比以往更深刻地認識到中國人的內涵,認識到國家必須強大的道理,認識到他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
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是一種圓潤而不逆耳的音響,是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是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80后,多么可愛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