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搜狐在2008年第一季度交出了漂亮的財報,并為超過新浪而欣喜。但搜狐應該細想一下收入超前的內外因,并把對手鎖定為實力更強的騰訊、網易和百度等。
4月28日,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破天荒地在珠穆朗瑪峰上通過網絡視頻向全世界發布了一次“絕頂”而又“漂亮”的財報。
張朝陽身著登山服、頭戴大墨鏡,用略帶西藏口音的普通話高聲宣布: 搜狐2008年第一季度總收入848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6%,較上一季度增長30%,其中非廣告收入增長570%、網游收入增長24倍,從收入上打敗了老對手新浪,成為中國互聯網第一門戶。這一刻張朝陽等了大概10年。他神情激動、語言流暢,甚至完全擺脫了鼻炎的困擾和高原反應。
明眼人都看出來了,這又是張朝陽在2008年的一個“奧運秀”,而這個秀實在精彩,簡直酷斃了。原因有三: 第一,搜狐是百年奧運會第一個互聯網贊助商; 第二,北京奧運圣火接力此時正好到達西藏; 第三,搜狐用財報證明自己超過了新浪,占據了互聯網第一門戶的高峰,與張朝陽身后的珠穆朗瑪峰形成類比。
但是,這個“絕頂”而又“漂亮”的財報也許并不像搜狐宣傳的那樣,完全得益于他們“用長遠戰略眼光投資了北京2008奧運會”,以及技術驅動、自主研發了在線游戲《天龍八部》。那么,搜狐究竟憑什么超過了新浪呢?
其一,搜狐今天所謂的勝利其實是新浪戰略失敗造成的,而不完全是搜狐的奧運營銷效應在起作用。新浪這兩年砍掉了除廣告之外的所有潛力業務,致使總營收過分單一,增長變緩,最終被搜狐超過。
我們再換個角度看財報數據。搜狐2008年第一季度的品牌廣告其實只比上一季度增長3%,而非廣告收入增長了58%。顯然,“奧運營銷”對搜狐總收入增長究竟有多大作用,仍然值得商榷。
其二,張朝陽“2008年超過新浪”的豪言壯語今天不再被人戲稱為“總是吹牛”或者“自我打氣”,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趕上了中國網游的“末班車”。盛大、網易、巨人、九城、完美時空、久游網……哪一個不是在這波網游玩家瘋狂燒錢的浪潮中狠賺一筆?新浪沒有網游業務,自然打不過搜狐。
要說真正的技術驅動,搜狐恐怕也還談不上。要和網易比網游研發、和百度比搜索引擎、和騰訊比即時通訊,張朝陽還是說話打顫、底氣不足。目前惟一給張朝陽爭技術面子的是“搜狗輸入法”,因為那次把牛氣沖天的Google打“無語”了。
所以,張朝陽從珠峰回來應該開會總結一下,哪些是促成搜狐這一季度收入超過新浪的內因,哪些是暫時登上業績高峰的外因; 如何把手頭的奧運資源和媒體影響力真正開發并高效利用起來,如何應對新浪之外的互聯網“新對手”等,這才是關鍵。
張朝陽如果不放下今天的榮譽,怎么能夠帶領搜狐趕超盛大、騰訊、網易等其他老對手,又不被百度、阿里巴巴、巨人等新對手甩在后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