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幾何圖形之一,是研究復雜幾何圖形的基礎,許多幾何問題都可以轉化為三角形問題來解決.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及外角的性質是“三角形”這一章的重要內容.學習這部分內容僅記住定理和推論是不夠的,要能準確地敘述定理,規范地作出圖形,用數學符號和數學語言進行證明,這樣才能對定理深刻理解,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1. 理解定理及性質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質: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之和;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與它不相鄰的內角.
課本參照圖1對三角形內角和定理進行了說明,這里我們參照圖2對三角形內角和定理及外角的性質進行說明.
如圖2,延長線段BC至點E,過點C作CF∥AB.
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可得∠ACF=∠A,∠FCE=∠B.
∵∠BCE=180°,
∴∠ACF+∠FCE+∠ACB =180°,即∠A+∠B+∠ACB=180°.
由∠ACF=∠A,∠FCE=∠B,可得∠ACF+∠FCE=∠A+∠B. 故∠ACE=∠A+∠B.所以∠ACE>∠A,∠ACE>∠B.
2. 范例分析
例1如圖3,求∠A+∠B+∠C+∠D+∠E的大小.
<\\\\192.168.2.123\\00\\七年級數學人教版2008年3月\\分析.tif>[分析:]圖3中的這5個角是分散的,如果能將分散的角集中到某一個三角形中,問題就能輕松獲解.
解:如圖3,∠1=∠C+∠E,∠2=∠B+∠D .
∠1、∠2、∠A是同一個三角形的3個內角,所以∠1+∠2+∠A=180°. 故∠A+∠B+∠C+∠D+∠E=180°.
[說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將分散的角集中到一個三角形或一個多邊形中,利用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或多邊形內角和公式進行計算,這是計算復雜多邊形中幾個內角之和的常用方法.
實踐探究題1:如圖4,已知∠3=∠1+∠2,試說明∠A+∠B+∠C+∠D=180°.
(提示:過點F作FH∥EC,說明FH∥GB,應用平行線的性質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可使問題獲解.)
例2(“希望杯”競賽題) 如圖5,已知DO平分∠ADC,BO平分∠ABC,且∠A=27°, ∠O=30°,求∠C的大小.
<\\\\192.168.2.123\\00\\七年級數學人教版2008年3月\\分析.tif>[分析:]根據角平分線的性質,設∠ODC=∠ODA =x°,∠OBA=∠OBC=y°.以∠1和∠2為橋梁,列出等式,用代數方法進行計算.
解:∵∠1=∠C+2x°,∠1=∠A+2y°,
∴∠C+2x°=∠A+2y°.
∴∠C=∠A+2y°-2x°. ①
又∠2=30°+x°,∠2=27°+y°,
∴30°+x°=27°+y°.
∴y°-x°=30°-27°=3°.②
由①②可得
∠C=∠A+2(y°-x°) =27°+2 × 3° =33°.
[說明:]解這道題時,根據角平分線的性質,將兩組相等的角分別設出,應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質,使∠1、∠2成為聯系已知量和未知量的橋梁,再用代數的方法進行計算即可.
實踐探究題2:如圖6,在△ABC中,∠ABC的平分線與∠ACB的外角平分線相交于D點,且∠D=40°,求∠A的大小.
(答案:∠A=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