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發現,中學生偏科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且偏科現象在初中出現比較多. 這與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學習任務加重有關.比如,他們會因同學的一句話或社會思潮的影響而形成偏科,也就是易受外因影響.
成績再好的學生也不能保證門門功課拿第一,但這并不一定是偏科,真正意義上的偏科是指某幾門科目掌握得很好,在全班甚至全校都名列前茅,但另外幾門科目卻處于中下游水平.造成這種各科成績不平衡現象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的心理等.
社會上重理輕文的現象直接導致了學生及家長對理科的重視以及對文科的淡漠,有的父母對子女理科的重視程度遠遠大于對文科的重視程度.
學生本身的心理觀念也造成了偏科現象的深層次演化.預習與復習是學習中兩個極為重要的環節,時間、精力的局限性要求學生對其進行統籌安排.自己較為薄弱的科目,就要花費較多的精力進行預習與鞏固.而有的學生則僅憑自己的喜好進行安排,從而導致了嚴重的偏科現象.
學生偏科也可能與不喜歡任課教師有關.學生對任課教師的疏遠、不信任與不喜歡會直接導致偏科.有的教師上課提問時,點到的總是自己喜歡的幾個學生,往往忽視一些成績不太好、上課又不愛發言的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過少,也會造成學生對教師的偏見,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對這門科目的偏見,以至于形成偏科現象.另外,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陳舊,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偏科影響自信,影響其他學科.學習上的弱科往往會導致整體成績下降.學生一旦出現偏科現象,如果不能及時得到引導,往往會感到煩躁和厭倦,進而產生對學習的厭煩情緒.由于各門學科都是互相聯系、融會貫通的,偏科也會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比如,如果學生語文學不好,缺乏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會影響他們對政治考題的分析、判斷.某個科目總是學不好,成績會逐步下降,有的同學就會喪失信心.有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補習仍然不見效果,便認為自己沒有學習這一科的天賦,久而久之還會對這一科產生恐懼和排斥心理.
從對成功人士的調查來看,偏科還是應當糾正的.堅持全面發展,會使人終生受益,可以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培養堅強的意志.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所以中學生要全面發展,不能偏科.這就要求中學生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更要努力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興趣.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要用與之相對應的方法來學習才能學好.學生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或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科,可以適當降低標準,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初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這是克服偏科現象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