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年,透過IT企業的校園招聘,我們都可以感知到一些IT產業的新動向。今年的亮點是: 互聯網公司成為校園招聘大戶。
金融危機似乎并沒有打亂IT企業“圈人”的計劃。同往年一樣,9月起,IT企業就爭先恐后地展開了2009年校園招聘。宣講會也有所提前,9月21日,聯想拉開了北京宣講會的帷幕。緊接著,宣講會漸熱,并在10月中旬進入了高峰期。僅以騰訊為例,它的校園宣講會在杭州、合肥、長春等17個城市巡回進行。
IT企業如此用心良苦,原因就在于: 校園招聘是其人才戰略的重要部分。“校園招聘的人數一般占新員工總數的50%。”微軟中國研發集團公關經理何恒穎透露,微軟中國的研發人員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校園招聘。騰訊招聘調配經理陳雙華同樣表示,騰訊每年的新增人員有一半以上來自校園招聘。
在IT企業中,外企更是紛紛看好中國的人才優勢。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了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了64萬人。這個數字是印度的兩倍、美國的5倍。外企紛紛加大對中國的投資,一方面是看好中國市場,另一方面是看重中國的人才。“微軟對中國的軟件人才充滿信心,這是我們不斷增加在中國研發投入的原因之一。”何恒穎介紹說。
而透過IT企業的校園招聘,一些IT產業的新動向,也逐漸浮出水面。
互聯網成招聘大戶
銷售、管理崗位走俏
在招聘規模上,整體而言,大部分企業都和去年相仿,但個別城市招生有所不同。比如今年,用友軟件擴大了南昌的招生規模,意在滿足其在南昌建立呼叫中心、軟件開發中心的需要。
技術開發類職位繼續保持小幅度增長勢頭,但產品類、銷售類、管理類需求明顯增強。“今后幾年,軟件服務外包對人才需求的力度最大、最強; 游戲產業、3G對人才的需求也將不斷增長。”安博教育職業培訓師毛居華如此預測未來IT人才需求點。
但在進軍高校的IT企業中,互聯網公司可謂最為惹眼。
前段時間,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拋出的“過冬論”,讓互聯網企業紛紛尋求自保措施,而現在,阿里巴巴卻亮出招聘3000人的大手筆,是往年公司招聘人數的10倍,這個舉動頗為出人意料。
對于這種情況,阿里巴巴公眾與客戶溝通部負責人韓偉解釋道,雖然互聯網的冬天即將來臨,但是“在全球經濟格局的調整中,電子商務會迎來歷史性的機遇。阿里巴巴將‘深挖洞、廣積糧’,儲備大量優秀人才,為將來的大發展做好準備。”
“招聘大戶”騰訊去年通過校園招聘收納了600人,今年這一數字擴大到了700人,主要集中在技術、產品、設計三大類。騰訊招聘調配經理陳雙華表示: “騰訊要求應聘者的專業能力在基本水平以上,計算機類崗位要求專業對口,其他崗位則‘不拘一格降人才’,在專業上不設太多限制。”
同樣的,百度今年的校園招聘總數達600多人,是有史以來人數最多的一次,將大幅度地為其11個核心技術部門注入新的血液。百度校園招聘負責人表示,百度還首次招聘管理培訓生,以滿足發力搜索引擎服務對管理人才的需求。
毛居華還特別指出,網絡游戲和互聯網增值服務這兩個互聯網發展新方向的人才需求正在大規模顯現。“我國游戲產業有70萬~80萬的人才缺口。”毛居華說。而實際行動上,搜狐游戲事業部除了在綜合類院校宣講外,還單獨去專業院校宣講,招攬所需的專業人才。
企業選才更加謹慎
高端人才爭奪加劇

今年是新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年,企業在人才選擇上明顯更加慎重,這也進一步加劇了IT企業對高端人才的爭奪。
“我們最需要的人才是,對搜索引擎和互聯網酷愛的人、最聰明的人、有強烈的成功欲望的人和有意愿付出行動的人。”百度校園招聘負責人表示。
此外,毛居華指出,新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帶來的另一個變化在于,在企業與員工續訂勞動合同時,新勞動合同法對員工利益的保護傾向,將推動軟件人才外包服務的快速發展,“大規模的人才外包、人才派遣將進一步凸顯。”毛居華預測,人才外包將逐步形成穩定的市場。
企業在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同時,也對應屆生提出了品質的要求和跨文化交流的標準。誠信的品質、認同企業文化、具有跨文化和跨語言工作的能力是眾多企業對應屆畢業生的基本要求。誠信的品質、正直的品德成為IT企業招人的首選。
宣講會“變臉”
營銷味十足
一直以來,知名跨國企業宣講會的人氣都是居高不下,畢業生們每年都將宣講會圍得水泄不通。而今年略有不同的是,IT企業在宣講會前先把了個關,事先發出邀請函,收到邀請函的畢業生才有資格參加宣講會。
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上,IT企業可謂動足了腦筋。宣講會、分享會、路演、圓桌會議……形式各樣,頗有整合營銷的味道。“宣講會有好看、炫酷的視頻,有風趣幽默的演講,還有最新的科技成果展示,照顧到了我們‘80后’對形式多樣的挑剔。”一名參加微軟校園宣講會的中國傳媒大學應屆畢業生說。
與此同時,企業還使出職業生涯規劃這把“撒手锏”來吸引應屆畢業生。無論是微軟的“RIDE”四大職業發展道路,還是百度的“個人無敵發展紅線計劃”,抑或騰訊的“大平臺大作為”,都拿出了細致的規劃方案,讓畢業生對未來有一個明晰的判斷,而不是宏觀上的“糊弄”。
不過與前幾年企業借宣講會之名行品牌塑造之實相比,現在的企業更傾向于傳播自己的文化。在微軟的宣傳活頁上,員工們現身說法,用自己的故事和感受來講述作為微軟一員是多么的幸福與快樂。騰訊更是打出“文化與價值觀是衡量人才的首要標準”的口號。在宣講會上,通過具體的事例來介紹企業文化的點滴,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加人才的匹配度。
鏈接
實習生PK校園招聘
鋪天蓋地的校園招聘并不是人才爭奪戰的開始,而是爭奪的高峰。每年春季和暑期,無論是跨國企業還是中小型公司,都會招聘實習生,這已經成為人才搶奪的另一重要方式。在春季,針對來年畢業生的實習招聘就悄然上陣,企業提前將人才收入囊中。“實習生計劃是騰訊全年校園招聘體系中重要的一環,我們將通過實習生選拔,提前了解優秀學生,并提供機會和平臺,讓學生接觸互聯網前沿技術。”騰訊招聘調配經理陳雙華介紹。
因此,大部分IT企業的實習生選撥和校園招聘同樣嚴格,通常經過4~5輪的筆試和面試后,企業才發放實習“Offer”。有些企業還在人才挖掘和培養上下更大的功夫。百度舉辦“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與國內高校建立聯合實驗室、設立搜索引擎選修課程,這些都是挖掘、培養人才的深謀遠慮之舉。
在很多IT企業中,實習生直接轉為正式員工的比例很高,這其中,微軟、百度、騰訊等企業尤為突出。此外,今年用友的校園招聘一共招120人,其中半數名額有劃給實習生的意向。“我們更愿意用表現優秀的實習生,在實習3個月到半年后,實習生和公司經過雙向選擇,匹配度會比校園招聘高出很多。”用友人力資源招聘經理鄂振榮坦承,實習生制度已經成為用友的人才儲備戰略。
相比大企業咄咄逼人之勢,實習生制度還給中小企業的人才招聘開辟了另一途徑。“中小企業既可以避免校園招聘高峰期激烈的競爭,又可以招到企業需要的人。”安博教育職業培訓師毛居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