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中國互聯網的惡性競爭升級趨勢日益明顯,最終損害的是中國互聯網的整體環境,以及中國互聯網的用戶體驗。
互聯網界不缺新聞。10月14日,千橡集團購得的域名kaixin.com低調啟用,這個與開心網(kaixin001.com)頁面風格極其相似的網址,名字亦為“開心網”,被業內戲稱為“克隆版”、“山寨版”的開心網。
筆者還得到消息: 由于“開心網”未注冊商標,千橡的“克隆版”并不侵權。而千橡旗下的校內網,與kaixin001.com同為本土SNS網站。
當筆者得到這個消息時,第一反應是: 很娛樂,也很悲哀。娛樂者,這似乎只是一場玩笑和鬧劇; 悲哀者,惡性競爭這顆毒瘤,正在互聯網領域加速蔓延。
本來嘛,Web2.0時代的互聯網玩家,從來都有一哄而上的習慣。從博客到網絡視頻,再到SNS等應用,早些時候,玩家們在風投資金的懷抱里,以及用戶好奇的體驗沖動中,順風順水慣了。只是這兩年,服務器、帶寬成本上去了,風投不“瘋投”了,技術門檻降低了,同質化加劇了,溫床越來越冷了。同行本就是冤家,偏偏又趕上全球經濟放緩這個倒霉時候,冤家路更窄,也就保不齊有人會使些“劍走偏鋒”的招數。
宏觀一點看來,中國互聯網的惡性競爭升級趨勢正變得日益明顯: 最近的消息,還有百度和阿里巴巴之間的纏斗; 網絡視頻領域,競爭對手之間相互貶低,甚至給對手惡意上傳涉嫌盜版的違規視頻; 稍遠一些的2007年,就連Google也在中國互聯網市場爆出了涉嫌抄襲搜狐“搜狗”拼音輸入法的丑聞。國內網絡競爭環境的惡劣,使得Google這樣的外來和尚都難免“近墨者黑”了。
從數據來講,這幾年,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堪稱全球奇跡。可一旦我們把觀察的視角從宏觀面過渡到用戶層,景象就不那么美好了,虛擬網絡有比現實世界更陰暗的一面,這真的是一種赤裸裸的存在。
這種惡性競爭,真的無人喝彩!
誰會成為互聯網企業惡性競爭的最大犧牲者?從微觀來說,受影響最為直接的是網民、用戶和消費者。而更深層地看,最終受損的還是中國互聯網的整體環境,以及中國互聯網的用戶體驗。
對于Web2.0下的這些創業網站而言,其實已經有一大批網站——或打完了子彈,或被暗箭中傷,或水土不服——倒在了前進的道路上,而余下的,還有不少抱著寡頭的夢想?更令我詫異的是,這些玩家們各自都有著必勝的信心,我真的很難理解他們的信心來自哪里。
好吧,或許Web2.0真的需要寡頭吧,但即便如此,請允許我疾呼一聲“費爾潑賴”——惡性競爭不會有任何一個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