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消費對象時以感性選擇,真正購買時卻完全理性決定。
北京某出版社的編輯珠珠小姐是社內屈指可數的時尚美女,月薪5000元左右。周末,到適婚年齡的珠珠小姐要和一個條件很不錯的男生進行第一次約會。
“這么重要的場合,應該帶一個像樣的包,畢竟包是女人的臉面。”
珠珠又一次登陸了常去的COACH包網站,她已經好多次登陸了,相對于動輒數萬的LV手提包,珠珠這樣需要一個名牌手提包的年輕白領,COACH就是那個努點力就可“觸手可及”的奢華。
珠珠看中了一款COACH的包,標價近9000元,猶豫了片刻,盡管可以選擇價格更低的其它品牌,珠珠仍然決定購買COACH包。
珠珠開始忙碌了起來,不停地點擊著鼠標,進進出出網上的名牌店。不僅如此,她還查看了銀行信用卡的打折優惠信息,甚至跑到了美美時代百貨和新光百貨的COACH店詢問有沒有打折的可能。希望用各種手段以最便宜的價格買下心儀的包,一塊錢也不多花。
最后,珠珠發現在美國出售的同一款包標價僅500多美金,折合成人民幣4000元左右。她開始聯絡身邊認識的朋友和同學,看最近有沒有可以拜托的人從美國回來。碰巧讀研究生時的一位同學在美國做訪問學者,兩天后回國,珠珠趕緊通過電子郵件和同學取得了聯系,請她幫忙代買回來。
做購買決定很快速,但是真正購買時卻花了很大的功夫。
珠珠小姐的行為反映了眼下時尚消費者的一種重要行為傾向:挑選消費對象時以感性選擇,真正購買時卻完全理性決定。即使買一件簡單的東西,也會事先萬無一失地搜索信息,為了買到最低價想盡辦法。
頂級的品牌形象,精致的設計,最好的品質,價格也要求盡量便宜。
回應消費者的這種變化,各種比較價格的網站相繼出現,消費者信息共同體越來越受到歡迎,“價格透明化”使得消費者隨時能夠接收到龐大的產品價格信息。
企業必須認真對待這些變化的出現,重視品牌感性和合理價位的消費者越來越挑剔,無法有效平衡二者關系的企業難以獲得持久的成功。
那些依然致力于堅持要做頂級奢侈品的品牌,也已開始積極應對。許多大牌手提包在不斷拉升自己品牌形象的同時,紛紛實行限購政策,法國LVMH集團(該公司旗下擁有Dior和Givenchy等品牌)就開始執行非常苛刻的限購政策,要想拿到LV的包包,只能到該公司的網站去購買,而且一年之內每人每款限購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