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開始進行的尼爾森全球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了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下降,從2006年下半年的99下降到2007年上半年的97,而2007年下半年則達到了94。
油價上升、國際市場上出現的信用危機和美國經濟的放緩都給全世界的消費者信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調查顯示:全球消費者信心有所下降,超過四分之一的全球消費者認為2∞8年會出現經濟不景氣,在假設經濟出現不景氣的情況下,中國消費者最關注通貨膨脹和房價下跌
調查結果顯示,和其它市場相比,泰國、臺灣和意大利有更多的消費者認為將來12個月會出現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現象。全球范圍內,超過50%的消費者擔心經濟不景氣會導致失業和通貨膨脹。而另外一方面,以經濟發展勢頭喜人的中國(69%)和越南(66%)為首的百分之四十的全球消費者則不相信明年會出現全球不景氣現象。全球范圍內,挪威的消費者最樂觀,以135的消費者信心指數位居全球榜首,而印度以133的指數緊隨其后。
亞太區可謂是全球消費者信心最樂觀的區域。除了印度外,亞太區市場的印尼、澳大利亞、香港、越南、新西蘭和新加坡都位于全球前十位最樂觀的市場。
據調查,雖然中國消費者不相信會發生全球經濟不景氣的現象,但是整體消費者信心下降了8個點達到98,顯示了中國消費者對于經濟發展程度抱有更大的期望值。在假設發生本土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中國消費者表示最關注的將是通貨膨脹(67%)、失業(52%)和房價下跌(27%)。
相對其它市場而言,中國零售商所面對的前景則較為樂觀中國的零售消費仍然十分強勁,中國消費者的可支配資金也處于上升趨勢。對于那些認為除了滿足必要的生活花銷后有剩余現金可支配的中國消費者,百分之五十七將打算為未來投資一購買股票和基金。香港和臺灣的消費者在投資方面的打算在亞太區的消費者中也是遙遙領先,百分之五十八的香港消費者和百分之五十的臺灣消費者將會購買股票,而將近百分之四十的臺灣和香港消費者會考慮將剩余的可供支配的現金花費在假期和購買新衣服上。只有百分之四的中國消費者聲明,他們除了滿足必要的生活花銷后沒有剩余的現金可供支配,遠低于全球和亞太區百分之十三和百分之七的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