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已久的網上身份證信息查詢服務開通一天即被叫停。個人信息的公開與隱私的保護該如何平衡?收取費用的網上身份查詢運營模式是否涉嫌利用公民信息牟利?

11月7日,公安部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簡稱查詢中心)正式面向公民個人推出公民身份信息核查、同名同姓查詢等網上自助服務,每次服務收取查詢費5元。
正在大家為此項業務的開通爭論不休的時候,11月8日下午,這個身份查詢中心的網頁已經打不開,網站顯示為“因中心系統正在完善,暫停網上自助身份信息核查服務”。該中心相關人員證實,查詢服務開通后,群眾熱情很高,但目前網站仍在進行技術完善,需要暫停一段時間。
網站剛開通一天就戛然而止的事實,還是沒有逃過眾多專家、網友媒體的討論和質疑: 為何這一消息會引起如此大的風波?“網上查詢身份”的事情又將如何發展呢?
利弊之爭
身份證信息的查詢與核實必然大有用處,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減少假身份信息的泛濫。這一自助服務可用于房東和房客之間、家教的雙方、網上交易的雙方、網上交友的多方相互進行身份信息查詢,從而確認對方身份的真實和可信。目前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已存儲了約13.07億的人口身份信息數據。
市民劉女士告訴記者,她正想找一個保姆,但是就怕不是熟人介紹的不可靠,這項功能可以方便自己對保姆進行身份的核實。“這樣就杜絕了拿假身份證找工作,干不了兩天就‘撂挑子’的現象。”
一旁同行的康小姐也說,前兩天自己在網上進行一筆交易時對對方的身份信息進行了確認。“花5塊錢買個放心我感覺還行,至少不會被身份不明(使用假身份證)的人欺騙而又無從查找。”
另外,據該查詢中心介紹,“根據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公民身份信息資源的充分開發與利用,可以掌握人口信息的動態變化,對于國家加強社會管理,實現社會信息化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電子商務網總裁阿拉木斯說:“普遍存在的網絡欺詐現象引發的誠信缺失,是中國互聯網行業面臨的重大難題,而在電子商務繁榮發展的今天,這種服務有益于保證網絡交易安全。”
而此舉也被解讀為是相關政府部門正在逐步走向開放。互聯網專家呂本富認為,這標志著公安部等部門正在積極進行信息公開,是值得鼓勵的。
雖然網上查詢身份證看似益處很多,但這一舉動也引起了不少網友和專家的擔憂和質疑,他們擔心,這會侵犯個人的隱私。
一位姓尚的網友表示: 無論公安部出于什么樣的目的,至少應該先做一些輿論鋪墊,進行民意調查,了解民眾是否愿意讓人查到自己的身份信息,或者說愿意以什么方式、在多大程度上把自己的信息曝光出來。但這次沒有調查聽證,也沒有走任何法律程序,這個“公民身份查詢系統”來得太突然。
另外,“13.07億公民的身份信息上網,有關部門能不能保證身份信息的安全?”這也是人們關心的問題。雖然相關部門表示,網上查詢身份信息是有保留的,只能對用戶同時輸入的姓名和身份證號碼進行“一致或不一致”的判斷,并不會透露更多的信息。“但我還要問,是公民個人的所有身份信息都上網了,還是只將上述那部分信息上了網?如果信息全部上網,有關部門能否確保信息安全?這是個黑客橫行的年代,誰能保證這些信息不被非法分子利用?”有網友評論道。
模式之癢
據記者觀察,現在業界對身份查詢爭論的焦點并不局限在“利與弊”上,更多的是集中在它的運營模式上。
當事人每查詢一次就要收取5元查詢費,這種行為是否涉嫌利用公民信息牟利?
一位電子政務專家表示: “從道理上講,公安部門作為公共財政支持的政府機構,為大家提供信息服務,是分內工作,怎么能聯合商業網站收費呢?更何況,簡單搜索一下收費5元,這成本又是如何估算的?”
根據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及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行政機關依申請提供政府公開信息收費標準及有關問題的通知》,政府收費只能用于補償成本,不能盈利。之所以允許政府機構在公開政府信息時收取成本費,是因為依個別公民、企業或組織出于其特殊需要申請公開的信息,是為特殊群體提供的特別服務,這部分服務的成本不應由全體納稅人來負擔。當然,即便是“成本收費”也應及時全額納入國庫。否則就是與民爭利,有為部門謀利益的嫌疑。而毫無疑問,公安部依法收集的公民身份信息屬于政府信息。
對此,有關部門解釋,“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錄入了全國約13億人口的身份數據,是公安部經過5年的努力于2006年建成的。這個系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身份信息數據庫,而維護這個龐大的數據庫,日常的技術研究、硬件配置等都需要資金支持。
除此之外,有資料顯示,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是2001年3月27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復同意公安部成立的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負責人口信息的收集、處理,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的建設、管理和運營等。
2004年8月,公安部查詢中心、中國移動、北京國政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國政通)簽署了第一個三方合作協議,利用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開發多種公民身份信息服務。按照職責,查詢中心負責“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的建設、維護和管理; 電信運營商負責提供通信通道、代收費渠道,并利用渠道進行營銷; 國政通負責建設維護身份信息服務平臺、對數據進行再加工、應用開發、市場推廣和客戶服務等,作為綜合電子業務平臺的建設者,負責落實服務通道、計費結算、服務保障等,實現身份信息服務的延伸和深入。
“在這種運營模式下,收取一定的費用是避免不了的。”分析人士表示。然而,一次收取5元,確實引來了多數人的不滿,有人認為這不免讓人覺得政府部門有“斂財之意”。所以,分析人士呼吁,公共服務的收費應該經過價格聽證,并由相關部門授權,對收費的支配情況也應該做到適當的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