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12月24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必須進一步完善政策,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擴大國內消費,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會議決定,要進一步擴大品種,加大“家電下鄉”的推廣力度。中央財政再增加補貼,并根據各地農村需求,選擇和增加補貼品種。要保證下鄉家電的質量,搞好售后服務。
在現行家電下鄉政策下,產品包括彩電、冰箱、洗衣機和手機4類,國家政策性補貼13%。專家分析指出,國家補貼相當于對農民降低價格,農村市場規模擴大20%,59%的農民受惠,銷售收入將達到數百億元的量級,拉動內需效果明顯。
這次國務院決定增加家電信息下鄉的品種,如果能將一直在傳聞中的電腦產品列入其中,對處于困境中的中國PC產業將是一項重大利好。
從當前的形勢看,已經不是電腦下不下鄉,而是如何下鄉的問題。家電下鄉政策的目的是有效拉動內需,使農民和企業雙受益。現在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從電腦與其他家電產品的區別出發,如何設計政策。
冰箱、彩電等家電都是買回家,加上電就能用的產品。但電腦卻有所不同。我們都知道,電腦可以用來學習、工作和娛樂。但是如果不能上網,沒有應用軟件,電腦連當個擺設的價值都沒有。從這個意義上看,“電腦下鄉”政策應該設計成硬件、軟件和服務整合打包的下鄉方案。
在下鄉電腦中應該集成不同種類的上網服務。比如應該將調制解調器上網、寬帶上網和無線上網的服務打包在其中。使農民兄弟們電腦到家就能以合理的價格選擇適合自已的方式上網,在網上學習、工作和娛樂。
下鄉電腦中還應該集成不同種類的應用軟件。比如,應該有理財或財務管理的軟件,有農業科技和學生用的常用課件,有常用的娛樂、游戲、多媒體播放軟件。如果農民兄弟的家里一時還不能上網,他們也能用電腦實現基本的學習、工作和娛樂的功能。而這些常用軟件的配置也不能全國一刀切,要按不同地區、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差別配置不同的軟件產品。
如果有可能,在電腦下鄉的政策中還應該包括對農民兄弟進行電腦技能培訓的內容。
當前,在農民工大量返鄉的情況下,如果下鄉電腦中真的能包括上網服務和常用的軟件,則“下鄉”除拉動內需外,還有更多的實際意義。回家的農民可以通過電腦來學習,提高生產和工作技能,尋找新的工作、生產及銷售機會,在工作之余還能自我娛樂。這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農民素質的提高。
如果下鄉電腦中真的能包括上網服務和常用的軟件,對于困境中的信息產業而言,就不僅是硬件廠商能受益,電信運營商、軟件廠商、信息服務商等生態鏈上的眾多環節都能從中受益。這實在是功德無量之事。
當然,如果這樣設計的話,電腦下鄉就比現有的家電下鄉復雜得多了,政府的工作量也會成倍增加。但是,如果這件事于國于民有利的話,大家辛苦點心里也會感到高興的。
電腦下鄉的政策,大家都盼著早點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