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雪
是什么讓故事中的孩子充滿仇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也曾犯過同樣的錯誤?
班里的麻煩每個老師都有自己最喜歡的學生,可最讓他們印象深刻的,卻常是班級里最讓他們頭疼的那一個。對中學老師陳五谷來說,李中秋就是這么個學生。
陳五谷是鄉里中學初中一年級的班主任,李中秋是他班上最不聽話的學生,雖然師生兩個人是鄰居,可陳五谷一直不喜歡李中秋。
這天早上,陳五谷騎著自行車去學校,剛出村口,就看見李中秋鬼鬼祟祟地把一個東西,塞進了村頭一棵樹下的草垛里。

上午上第一節課,陳五谷一踏進教室,就發現班上一名女生伏在桌子上哭。陳五谷上前一問,原來,這女生畫畫的油彩頭天放在抽屜里,今天上課時就不見了。陳五谷一聽,頭都大了,這事兒要是放在別的孩子身上還好說,可這閨女是鄉長的寶貝疙瘩,那油彩可是鄉長專程上省城給閨女買的呀。
這下,動靜就大了,校長也來了,讓陳五谷把教室里凡是能藏的地方,搜他個底兒朝天,一定要查出這個害群之馬。陳五谷一聽,一下子就想起了李中秋。他知道這個李中秋打小手腳就不干凈,剛會走路時,就跑到陳五谷家偷雞蛋,被他自己父親痛打了一頓,總算消停下來。沒想到,如今老毛病又犯了,剛才,他偷偷往草垛里藏的,說不定就是他偷的油彩。
陳五谷這么一想,忙把校長拉到一邊,笑著說:“不用查,我知道是誰!”說著,他喊出幾個學生,對他們小聲說了一番話,幾個學生一聽,便撒開腳丫子出了學校。陳五谷回身走到講臺上,先用威嚴的目光把教室里的學生掃視片刻,然后,用肯定的語調,不緊不慢地說:“我知道是誰!現在就看你的態度,如果你能主動坦白,我就看在鄉里鄉親的份上,既往不咎。如果想蒙混過關,嘿!嘿!可就別怪我六親不認!”
聽他這么一說,喧嘩的教室一下子鴉雀無聲。同學們都知道老師說的是誰,頓時“刷”一下把鄙夷的目光投向李中秋。
可李中秋依然犟著,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陳五谷見狀,心頭無名之火直冒,突然大吼一聲:“李中秋!你給我站起來!”
沒想到,李中秋不僅不站起來,反而紅著臉,大聲頂撞道:“我沒有偷!你冤枉好人!”陳五谷教書素以嚴厲著稱,班上從來沒有學生敢跟他頂嘴,他見李中秋竟敢當眾頂嘴,頓時勃然大怒,指著李中秋的鼻子,大聲喝罵:“你也算好人?”接著,他就唾沫橫飛地將李中秋小時候的事兒,一樁樁一件件數蘿卜下窖,說了一遍,末了,他還蓋棺定論地說,“我們班除了你這粒老鼠屎,還能是誰?”
就這時,那幾個外出的同學抱著一個盒子回來了。陳五谷接過一看,果然是油彩,這下可是鐵證如山了。不料李中秋嘴還是很硬,一口咬定,這是他幫爸爸放鴨時,撿漏攢錢買的。陳五谷聽了,冷笑道:“你爸放鴨時,眼睛瞪得比鴨蛋還大,哪會有漏掉的鴨蛋讓你撿?”
同學們一聽,哄堂大笑。在笑聲中,李中秋像一只受傷的狼崽,嗷叫一聲,抓起書包,沖出教室。后來雖然鄉長女兒經過辨認,發現找來的油彩并不是自己的,但因為李中秋在課堂上頂撞老師,學校還是讓他檢討悔過,李中秋不理,父母軟硬兼施教育打罵,他不聽,他鐵了心再也不肯踏進這個學校。他回家后,就從父親手中接過放鴨鏟,在村外的望天湖上,當上了小放鴨佬。陳五谷也樂得李中秋不上學,這樣班上就少了一個麻煩。
被偷的葫蘆
可沒過多久,李中秋又出事了。這天一大早,陳五谷正迷迷糊糊地睡在床上,不料卻被一陣叫罵聲吵醒了。陳五谷一聽,原來是李中秋的爹在打罵李中秋。原來,村里吳七嬸家的葫蘆昨晚都被偷了,查來查去,是李中秋干的。聽到隔壁傳來的打罵聲,陳五谷尋思著,這李中秋是該被好好管教一下了,“棍棒底下出孝子”嘛。可不一會兒,隔壁又傳來李中秋娘的哭喊聲:“別打了!別打了!”接著就拼命敲陳五谷的門,“五谷兄弟!快來呀!再打李中秋就沒命了!”
陳五谷一聽,只好從床上翻身而起,幾步趕到隔壁。只見李中秋縮在柴房的一個角落,懷里抱著一個新鮮的葫蘆,手中拿著一把鋼鋸磨成的刻刀,有鼻子有眼地刻著,任憑他的父親抄起鋤頭柄,雨點一般打在他的身上,可他不避不讓,低著頭一聲不吭,打死也不叫饒。
陳五谷見狀,連忙上前,伸手攔住。李中秋的父親見到陳五谷攔他,恨鐵不成鋼地說了句:“這娃子不光不上學,還偷東西。你看他這個樣子,我恨不得打死算了,眼不見心不煩!”說著,把手上的鋤頭柄一扔,氣沖沖地走了。
李中秋見父親走了,就從地上爬了起來,抹了一下嘴角的血,看也不看陳五谷一眼,抄起一根放鴨鏟,抱著葫蘆,一聲不吭地走出柴房,來到屋旁的鴨棚,呵斥一聲,趕著一群鴨子,下湖去了。
李中秋的母親看著兒子的背影,憂心忡忡地對陳五谷說:“這孩子自打從學校回來,整天像個悶葫蘆,見誰都不理。你說我家菜園里這么多葫蘆,都被他摘光了不說,他還偷了東家偷西家,偷遍了全村的葫蘆,到底為了個啥?”陳五谷聽了,也覺得十分奇怪,是啊!全村家家戶戶值錢的東西多著呢,他咋就單偷葫蘆呢?
刻好的人像
陳五谷嘆著氣回到自己的家。一進家門,老婆就對他說:“我剛才看見李中秋趕著鴨子,往我家湖邊的菜園方向去了,昨天我看見菜園里有兩個帶著纓子的嫩葫蘆,我沒摘,想留著今晚做葫蘆面疙瘩,你快去摘回來,可別讓這娃子偷了!”

陳五谷一聽,趕緊出門,悄悄跟在李中秋后面。果然看到李中秋來到他家的菜園邊,像猴子一樣,動作靈敏地縱身翻過籬笆,摘下葫蘆抱進懷里,又翻過籬笆,然后趕著鴨子就走。陳五谷本想上前截住他,可他忽然產生了好奇心,就悄悄跟在李中秋后面,想看看他偷葫蘆,到底是干啥?
說來也怪,李中秋將餓了一夜的鴨子趕到湖邊,卻不放它們下湖,而是把它們趕進湖邊一個圈鴨子的圍網里關了起來,而他則抱著幾個葫蘆,一閃身就鉆進湖邊的蘆葦蕩中。陳五谷輕手輕腳地跟上去一看,只見李中秋坐在蘆葦叢中,拿出那把鋸刀,先鋸掉葫蘆柄,再掏空里面的瓤,然后,就在葫蘆上一絲不茍地刻了起來,刻好了幾個葫蘆,就放在一邊,又起身鉆進了蘆葦叢深處。
陳五谷趁著他不在,趕緊溜了過去,捧起一個葫蘆一看,不由一驚,心想沒想到李中秋這娃子竟然無師自通,還有這手雕塑手藝,在葫蘆上刻了一張人臉,有鼻子有眼,栩栩如生。陳五谷一瞧,覺得這人臉眉眼像村里非常熟悉的一個人,可又想不起是誰,他心里不禁感嘆起來:這娃子要是沒這賊毛病,如果繼續上學,憑他這天賦,說不定將來能成為畫家、雕塑家什么的,真是可惜了!
陳五谷正想著,忽然聽到蘆葦叢中有動靜,他連忙抽身躲到一邊。只見李中秋提著一大網兜活蹦亂跳的小魚小蝦回來,全部裝進挖空的葫蘆里,緊接著,他抬手朝自己的鼻子打了一拳,鼻孔里頓時鮮血洶涌而下,他伸手一摸,用指頭蘸著鮮血,在葫蘆上勾勒起五官的輪廓,葫蘆上的人面,頃刻之間,被涂得鮮血模糊,猙獰可怕,看得陳五谷不禁毛骨悚然,他心想,李中秋莫不是中了邪,學了什么巫術,在詛咒誰?不一會兒,李中秋就抱著鮮血淋漓的葫蘆,走出了蘆葦蕩,來到了湖邊。
到這時,李中秋才打開圍網,順手將幾只葫蘆丟進湖中,一群餓得“嘎嘎”直叫的鴨子,撲騰著一窩蜂地擁了過去,圍著葫蘆瘋狂地爭奪起來,轉眼間,就將幾只葫蘆啄得支離破碎,將里面的魚蝦搶食一空。陳五谷見狀,恍然大悟,原來李中秋偷葫蘆,是為了喂鴨子,可是哪有這樣喂鴨子的?這娃子八成是瘋了!
嗜血的鴨子
陳五谷蹲在蘆葦叢中,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李中秋為啥這樣放鴨?正想著,忽然聽到老婆喊他回去吃早飯,他便躡手躡腳地退了出來,他邊走邊想,雖說自家丟了兩個葫蘆,但終于弄清了李中秋偷它干什么,也值!他想等回去碰見了李中秋的父母,一定要告訴他們,讓他們好好說說李中秋,制止他這種怪異的行為。
這兩天,正趕上農忙,陳五谷這做老師的也得到自家的地里干活。吃完早飯,陳五谷就跟老婆一起下田插秧,插到傍晚時分收工回家。
一回到家里,陳五谷就急不可耐地拿上毛巾、香皂,急急忙忙趕往湖邊下湖洗澡。夏天干完農活下湖痛痛快快地洗個澡,這是陳五谷的喜好,幾乎是天天如此,雷打不動。
可是,當陳五谷來到村口的湖邊一看,湖水已經被李中秋的鴨子和村里的孩子攪得天昏地暗,腥臭不堪。他只好穿過一大片蘆葦,來到遠離村莊的湖蕩深處,這里寂靜無人,湖水清澈見底。
陳五谷脫光衣服,下水后又渾身上下擦滿香皂,然后一頭鉆進湖里,湖水清澈涼爽,好不愜意。
他在湖水里潛了好一會兒,才再露出頭來。他剛一露頭,就聽到蘆蕩中傳來一聲短促的唿哨,緊接著又傳來“嘩啦啦”的一片水響。他連忙用手抹了一把眼睛,只見幾百只鴨子鋪天蓋地地撲了過來,它們張大著嘴巴,嘎嘎叫著,就往他腦袋、眼睛、鼻子上亂咬亂啄,眨眼間,陳五谷被啄得臉上鮮血淋漓,一連嗆了幾口水。
陳五谷只得又潛入水中,可是等他再次浮上水面,鴨子就像與他有深仇大恨一般,又瘋狂地撲上去,在他的頭上堆成了一座鴨山。
在這生死關頭,陳五谷只好一邊張開鮮血直流的大嘴,拼命地大喊“救命”,一邊慌不擇路地一會兒下潛一會兒上浮,可他怎么也沒想到這群鴨子竟這么嗜血成性,跟著他窮追不舍,瘋狂撕咬。
村里人聞訊趕來,都被眼前血腥的場面嚇呆了。直到陳五谷體力不支沉入水底,這群瘋狂的鴨子才意猶未盡地游入蘆葦蕩中。
村里幾個會水的年輕人趕緊下水,將陳五谷從湖底救了上來,急救了半天,陳五谷才蘇醒過來。
這時,村里的吳七嬸在岸邊的蘆葦叢中看到一個葫蘆,她抱起來一看,又盯著陳五谷血肉模糊的腦袋看了一眼,突然驚叫起來:“大家快來看,這葫蘆上刻的人頭,不就是活脫脫的陳五谷嗎?怪不得李中秋天天偷葫蘆喂鴨,原來他……”
陳五谷睜開眼睛一看,怪叫一聲,又昏了過去。大家圍過來一看,一個個嚇得面無人色。
李中秋的父親聞訊趕了過來,這時蘆葦蕩里除了這群鴨子,還有那只插在岸邊的放鴨鏟,卻不見李中秋的人影。李中秋的父親狂怒地朝著蘆葦蕩中大吼一聲:“李中秋!你這個殺千刀的,還不給老子出來!”他的話音一落,湖面泛起一陣漣漪,李中秋的尸體竟應聲浮了上來。
村民們趕緊把他打撈上來,只見李中秋雙手緊緊抱著一個葫蘆。
村民們掰開一看,只見那個葫蘆上刻著幾個字:我沒偷油彩,我不是小偷!
李中秋的父親一見,對著湖面仰天長嘯一聲:“中秋!我的兒!”隨即一口鮮血噴涌而出。
這時,望天湖上殘陽如血,湖泊村莊一片殷紅!
陳五谷從醫院里出來后,就變得神經兮兮的,嘴里常常嘀嘀咕咕:“李中秋,李中秋!”書也教不了,病退回到家里。而且,他一見到葫蘆就犯病。從此,望天湖邊的人家,再也沒人敢種葫蘆了。
(題圖、插圖:謝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