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琴
今年5月14日是以色列建國60周年紀念日,猶太人把這個國家稱為“第三”“三明治裝甲車圣殿”。
第一次中東戰爭:“生命之舟”力挽狂瀾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國數小時后,五個阿拉伯國家便同時向其宣戰。那時,以軍完全是“除了一條命,什么都沒有”的赤貧景象。
為了保護被阿拉伯人包圍的各個猶太人定居點,以軍只好緊急征用120輛M35卡車,這些卡車原本是美國猶太社團贈送的運煤車,以軍為它們裝上鋼板,在鋼板上挖出槍眼,權當裝甲車使用。別看它老態龍鐘,可在1948年戰爭期間,這款“三明治裝甲車”卻是聯系各個孤立的猶太人定居點的“生命之舟”,為猶太人定居點送去寶貴的飲用水、干糧和彈藥。以色列開國總統魏茨曼曾深情地將M35卡車稱為“我們的母親”。以軍就是靠這些近似舞臺道具的“鐵疙瘩”挽救了國家危亡,從此中東強弱之勢便告易手。
第二次中東戰爭:重演“二戰名機對決”
1948年戰爭結束后,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都積極準備下一場戰爭。由于歐美一度實施軍火制裁,阿以雙方只好饑不擇食地求購二戰遺棄武器,以至于它們的軍隊儼然成了“二戰博物館”。
1956年,因埃及總統納賽爾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英法兩國糾合以色列發動第二次中東戰爭。10月29日,以軍首先在西奈半島開火。當天,以軍出動6架P-51飛機,掩護陸軍進攻米特拉山口。以色列飛行員駕機從米特拉山口低空飛過,在高速行進中利用機翼切斷埃及軍隊的電話線,從而使埃及守軍與開羅總部的聯系中斷。緊接著,P-51在西奈半島首府阿里什附近遭遇埃軍BF109飛機攔截,剎那間兩款二戰死敵戰機再次上演了一出“二戰名機對決”的滑稽劇,結果以軍大獲全勝。
第三次中東戰爭:“幻影”的奇跡
1956年后,蘇聯積極向阿拉伯國家提供先進武器,尤其是嶄新的米格-21戰機更讓阿拉伯人如虎添翼。以色列人很清楚失去制空權意味著什么,他們隨即采購了法國達索公司生產的幻影IIIC戰斗機。該機速度快,而且轉彎半徑也比半格-21小,再加上自身攜帶的魔術系列空空導彈,一旦米格-21與其陷入長時間纏斗狀態,幻影IIIC必勝無疑。
1967年6月5日,預感到阿拉伯人可能要動手后,以色列搶先發起第三次中東戰爭,將全部空軍戰機派去襲擊埃及、約旦和敘利亞的機場。以軍飛行員用幻影IIIC攜帶的反跑道炸彈把三國軍用機場炸得千瘡百孔。少數米格-21剛剛起飛,就被以逸待勞的幻影IIIC擊毀。整個戰爭中,幻影IIIC與米格-21的損失比竟然是1:9,“達索”和“幻影”也一夜成名。
第四次中東戰爭:騙購的快艇
立大功
1973年10月,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發起“白德爾”突襲。戰事之初,以軍全線潰退,幸虧以色列海軍大敗對方海軍,確保了美國援助以色列的海上交通線暢通,使以軍最終扭轉乾坤。有趣的是,以色列海軍作戰用的薩爾系列導彈艇居然是“竊取”的。
事情還得從20世紀60年代說起。以色列聽說法國阿米奧船廠開發出小巧精致的導彈艇后,立即向其訂購。然而1967年以色列挑起第三次中東戰爭,導致法國對其實施武器禁運。于是以色列軍情機關摩薩德出馬,先讓政府聲明放棄采購5艘快艇,再要求法國船廠立即償付2200萬美元的訂金。就在阿米奧船廠為此發愁時,一名挪威商人聲稱愿意買下這些快艇,用于鉆探海底石油,阿米奧船廠很快與這名挪威商人簽訂了合同。
實際上,這是摩薩德精心設計的騙局。1969年圣誕節前3天,化裝成挪威海員的以色列水兵來到法國,很快與船廠辦好船只移交手續,之后掛起挪威國旗。12月25日午夜,趁著法國人慶祝圣誕,5艘快艇悄悄駛入公海,數日后抵達以色列港口。以軍將其統一命名為薩爾-1級導彈艇。阿拉伯海軍對此毫不知情,結果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被打得落花流水。
第五次中東戰爭:帶蘑菇頂的“司令官”
1982年6月9日14時14分,以色列空軍對位于黎巴嫩貝卡谷地的敘利亞軍隊發起突擊。行動開始前,以軍派出自己的“撒手锏”——E-2C預警機飛臨黎巴嫩西海岸,嚴密監視敘軍導彈陣地和空軍基地的動態。敘空軍的飛機一升空就被頭頂磨菇狀雷達的E-2C發現,其機型和各種性能參數被不斷通報給以軍戰機。當天,以軍出動96架戰斗機,在貝卡谷地上空僅用6分鐘就摧毀敘軍全部19個防空導彈營,同時在激烈的空戰中擊落81架敘利亞飛機,而以軍卻沒有損失一架飛機。
征服黎巴嫩真主黨:“發現=摧毀”
2006年7月12日,黎巴嫩真主黨綁架兩名以色列士兵,引發以軍大規模報復行動,也有人稱之為“第六次中東戰爭”。盡管戰事進展有些曲折,但以軍靈活運用最新的陸空軍武器,令各國觀察家印象深刻。
以空軍第200中隊每天出動探索者II型無人偵察機,它們在黎南部盤旋,其機載熱傳感器記錄著真主黨從這些地方發射火箭的數量及方位,然后通過數據鏈將信息實時傳輸給F-16I戰斗機,對目標實施定點打擊。和他國的F-16不同,以軍的F-16I戰機背部多出一個長條形儀表盒,里面裝有靈敏的電子設備,可以探測敵方目標信號并確定其位置,控制“靈巧炸彈”投放。它們的APG-68雷達具有地圖測繪能力,無人機提供的目標參數能迅速繪制在戰機數字地圖上。
而在地面上,以軍將裝甲兵作為進攻矛頭,用它們的“全金屬外殼”保護步兵。以軍剛剛裝備的梅卡瓦MK4型坦克首次上陣,它完全按照“防護第一”原則設計,龐大的鋼鐵身軀能抵擋從火箭彈到燃燒瓶等各類打擊。在一次遭遇戰中,一輛梅卡瓦MK4型坦克被真主黨發射的導彈擊中,但車內乘員除一人因探頭觀察被炮火燒焦眉毛外都安然無恙。坦克配備的120毫米滑膛炮可發射新型榴彈,爆炸后能在瞬間散發出無數極小的碎片,可對大面積的人員和裝備進行致命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