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彬杉
潛規則不只是中國才有, 一旦出現潛規則,外國人怎樣處理?就讓我們透過一個個真實的案例,看看外國遏制潛規則的經驗——
事件:官員旅游
關鍵詞:輿論監督
回放:2007年8月,法國總統薩科齊選擇美國作為自己上任后首個夏季度假地點,但這次奢華的旅游卻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法國《巴黎人報》報道,薩科齊將在當地一幢豪華別墅下榻,面積約1200平方米,擁有8間臥室和11間浴室,每周租金高達3萬美元。別墅里各種設施應有盡有,包括溫泉、私人海灘、能夠停靠4艘船只的碼頭以及擁有15個坐椅的電影放映室和游戲室等。此報道一出,立即引起軒然大波,媒體和民眾要求政府解釋,薩科齊奢華游的大筆費用由誰來埋單。 薩科齊不得不出面回應,他在美國度假的別墅租賃費用由朋友支付。與薩科齊同住的兩個朋友,一個是銀行家,一個是珠寶商,他們出了別墅租金。而這又引起媒體的新一輪轟炸:總統和這兩個商人是什么關系?
點評:西方國家發達的社會輿論可謂政壇上的清道夫,哪怕你是最高領袖,只要做得有一點曖昧,無冕之王們一樣毫不留情。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官員據稱一年高達數千億元的公務旅游費用卻很難被有效監督。
事件:任人唯親
關鍵詞:問責機制
回放:2007年4月,世界銀行行長保羅·沃爾福威茨鬧出公私不分的丑聞,他涉嫌利用職權為情人沙哈·麗扎升職加薪。之后世界銀行一個特別小組做出調查報告,稱沃爾福威茨在情人升職加薪時違反了世界銀行的守則。沃爾福威茨本人也承認,在處理其情人升職加薪一事上犯了錯并為此道歉。隨后,世行42名前高官在一封聯名公開信中要求他馬上辭職來恢復世行的信譽。盡管有美國總統公開表示支持他,面對各方壓力,沃爾福威茨還是在同年5月黯然辭職。
點評:國內媒體還曾專門為此事創作過一幅漫畫: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國官員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感慨道:“美國人忒不愛惜干部了,給情人安排個工作算什么事……”西方成熟而強勢的問責機制讓每一個官員都小心翼翼,稍微過線就可能意味著丟掉烏紗帽。
事件:公款吃喝
關鍵詞:預算監管
回放:芬蘭中央銀行行長因為在一次公務接待中點了一道超標的鵝肝,被曝光后引咎辭職。而印度基本上就沒有公款吃喝的概念,因為每年所做的預算當中沒有招待費這一項開支,發票不能用工作的理由報銷。所以對于普通的政府部門,所有的工作往來都是“有事說事”。俄羅斯公務部門請人吃飯,要在請客之前填寫 “請客計劃”,詳細匯報請客的時間地點、估計菜品和大致價格,經批準后才能請客;吃完飯后,要保留飯店提供的發票,發票上需詳細記錄所吃的菜品和價格。此外,還要報告請客效果如何,是否達到了請客目的等。
點評:在我們這個講究美食文化和禮尚往來的國度,由于缺乏必要的預算控制和監管,奢侈的公務吃喝屢禁不止,每年用于公款吃喝的費用據稱高達幾千億元。
事件:送禮行賄
關鍵詞:制度約束
回放:2006年,上海某著名大學一名教授攜家人去西班牙旅游。在圣地馬拉加機場出關時,因為所帶食品違反相關規定被海關攔下,警察堅持讓他們留下食品入關。在雙方交涉未果的情況下,該教授掏出一張50歐元的鈔票,遞給面前的警察,請求高抬貴手。海關警察大驚,立即將教授請進了機場法警辦公室。隨后,這名教授因“行賄罪”遭到拘捕。這場風波以該教授在監獄中“旅游”了21天后被遣送回國告終。
點評:這名教授在掏錢的那一刻也許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行賄。在中國司空見慣的“意思意思”到了西班牙卻“水土不服”。在歐洲各國,對公務員收受禮品有著極為嚴格的規定,公職人員私自接受禮品,要求或暗示對方送禮都是犯罪行為。芬蘭甚至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公務員可以接受一杯熱啤酒和一個冷三明治,但如果喝了葡萄酒,那就危險了。”
嚴格的制度約束、詳細的預算監管、強勢的問責機制以及無孔不入的輿論監督,使得在中國大行其道的潛規則在海外卻沒了市場。而更值得我們關注和思考的是,當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一種有約束力的誠實可靠的廉政文化,當廉潔、誠信、榮譽成為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內在品格時,潛規則將無處藏身。
(摘自《南方》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