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娜
團圓理財方案一
家庭情況
陶先生,公務員,30歲。妻子小孔是高中語文老師,今年28歲。兩人年薪各為5.5萬元和5萬元(稅后),每年各有約25000元的公積金;小孩3歲;擁有北京經濟適用房一套,現值88萬元,按揭10年,月供3300元;汽車一輛,價值15萬元;存款19萬元。雙方父母身體健康,均有社保,以后養老不存在任何問題,能自給自足,并每年結余2萬元左右。
2007年初,在朋友的推薦下,開始嘗試投資基金,先后購買了15000元華夏成長,15000元鵬華動力增長,12000元興業趨勢,12000元招商成長,12000元上投先鋒成長。家庭每月生活雜費支出合計1230元/月,老婆每月購物300元,每年過節送禮4000元左右。

財務狀況分析
陶先生和妻子的工作都非常穩定,家庭收入預計在未來幾年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屬于典型的工薪階層。目前正處于家庭成長期,這一時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費期,為了提高家庭的生活質量,家庭往往有很多大額的家庭積累計劃,如日后改善住房、購買一些高檔用品和小孩教育計劃等。家庭未來負擔預計較重,而同時可積累的資產有限,家庭需要追求較高的收入成長率。但此時尚屬年輕,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可以適當進行投資,以期在盡可能降低家庭財務風險的基礎上,穩步積累家庭財富。

從陶先生家庭的年度收支情況可以看到,年家庭收入105000元,年開支較少,每年在65000元左右。年結余40000元,占年總收入的40%,可以看出家庭的儲蓄能力較強,家庭的丹支計劃和預算能力很強,遠遠超過了標準值40%。
從家庭資產負債情況來看,銀行存款19萬元,開放式基金66000元(成本),此外沒有任何資產和負債。可以看出家庭活期存款較多,閑置資金豐富,占到家庭總資產的40%。而閑置資金的再增值能力卻很差,投資資產比例不足。
資產風險分析
目前從陶先生的投資渠道來看,大部分資金以活期儲蓄的方式留存在銀行,雖然能帶來穩定的投資收益,但收益偏低,不能有效抵御通貨膨脹帶來的貶值風險。由于考慮到日后家庭都會面臨較大的生活目標支出,陶先生可以將部分活期儲蓄投入于靈活多變的開放式基金市場,增持開放式基金,構建合理的基金投資組合,間接進入股票市場,適當提高整個家庭資產的風險度。

理財建議
1、家庭現有19萬元銀行存款調減到2萬元,用作應急備用金。
2、股票投資。抽出的17萬元用于股票和基金投資。其中,10萬元投資于股市里的藍籌類公司,如地產、銀行和電信。預期可達20%年收益率。
3、剩余7萬元,加上原先的6.6萬元基金投資建立基金組合(股票型基金60%+債券型基金40%),預期收益10%。
4、建議基金投資不宜品種過多。可以集中在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品種中,這里我們推薦華夏基金管理公司。它的特點,老牌績優,資產規模大,易體現規模優勢,品種多,各種類型基金均有,容易搭配和調整。
5、增加商業醫療保險。盡管陶先生夫婦都有穩定的收入,而且有基本的社會保險,但單靠一方的收入,在支付貸款后難以保證各項支出以及雙方養老保障。建議增加商業保險,購買順序為意外險、重疾險、定期壽險。家庭年繳保費不超過年收入的10%。

6、建議不提前還貸,將可用資金投資到收益較高、風險適中的理財產品中。
團圓理財方案二
家庭情況
1、朱先生是北京一家貿易公司高管,年齡:52歲個人年收入60萬元。打算60歲退休。目前,身體狀況良好。日常工作非常繁忙,時常去外地出差,一般很少打點家庭資產,交給太太打理經過我們風險測試和專門交流,朱先生屬于風險厭惡型的,投資極為理智和穩健,對大的資產,比較偏好黃金、房產投資。對基金和股票投資偏好一般。喜歡分紅能力強、現金流穩定的投資。但是,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家庭保障意識很強。
2、妻子王女士,48歲,在國家事業單位工作。個人年收入10萬元。打算55歲退休,家庭資產的主要打理者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從1999年開始投資股票,風格激進,喜歡在不同投資品種上進行嘗試。投資自主意識很好。
3、一個17歲兒子在上高二,準備在國內上大學,去國外讀研究生。
4、雙方父母還健在。有獨立住房,也各有工資收入約5000元/月其中,有兩人享受醫療津貼,全額報銷醫療醫藥費用。另兩位享受約80%的醫藥費報銷。
5、現在,一家三口住在市內130平米的三室一廳公寓內。另外,還有一套2居室的福利分房在市內,用于出租租金2800元/月。2居室價值預估100萬元。

6、家庭其他資產包括,價值400萬元的股票投資,80萬元的黃金金幣。另外,有150萬元資金從事高風險投資現金和存款共計100萬元左右。基金150萬元。
家里現有兩輛汽車,價值80萬元。
家庭風險承受能力
朱先生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只要投資標的確有價值,一年期承受30%的下跌是可以的。但是朱先生對投資標的的選擇是謹慎和苛刻的。對股票和基金,自認為不是很懂,所以甚少投資。對黃金和房產,則很看重。另外,朱先生對投資標的的現金流、分紅和流動性要求極高。
王女士風險承受能力也較強,但是略微低于朱先生,一年期投資只能接受15-20%的下跌。
財務狀況分析
1、朱先生夫婦處于臨近近退休時期,家庭屬于富裕階層。但是,家庭資產可能和女主人性格關系,偏向于風險資產,其權重在家庭資產中比例過大。應該調減。
2、雖然:朱先生家購買了一些商業保險,但是退休后養老保險明顯不足。
3、家庭儲備資產占比偏小。因為,未來家里有四位老人和一個上高中的孩子,家庭資產可以增加備用金比例,加強現金管理。
4、在5年以后,孩子教育計劃和退休期重疊,財務壓力較大。
家庭理財目標
理財計劃實施時間:8年
目標:提高生活質量、超過通貨膨脹、保障家庭安全
1、維持財產性收八年增30%目標。
2、兒子大本畢業后,計劃出國深造,初步費用50萬元/年。
3、計劃5年投入53700元/年用于7人保險。
4、準備200萬元,作為兒子的創業基金。
5、在2年后準備購買800萬元別墅。
理財建議
1、梳理一下朱先生一家資產狀況,400萬元股票投資在當前股市大幅波動情況下,容易造成重大資產損失,建議降低投資比重到100萬元左右。將股資抽出的300萬元做一些低風險投資,如黃金、債券型基金。這樣以便為兩年后投資別墅準備好資金來源。100萬元股票投資預期收益率15%。
2、配置原先股票投資300萬元中的100萬元到實物黃金中,200萬元到債券型基金中。
3、改變原先從事150萬元的高風險投資結構。抽出50萬元到低風險基金投資中。另外,100萬元,經過我們調查,可以投資于24小時全球交易的現貨黃金,札桿比例在1:5左右。
4、我們認為,未來北京別墅類房產仍然是較好穩健型投資品種。朱先生一家兩年后購買別墅,我們認為是比較好的建議。
5、兩年后:朱先生家庭資產最大變化是現有300萬元住房改善為800萬元別墅。建議到那時,可以收回高風險的股票投資和黃金現貨交易投資,預計290萬元。加上兩處房產變賣所得400萬元,和兩年結余現金110萬元,共計約有800萬元。這樣,不會給家庭財務帶來很大壓力,而達到投資與自住兩相宜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