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兵
對于阿倫特來說,政治寫作絕非學院體制里的知識生產,它是作者與自我的心靈對話,更是與“遺忘的藝術”之間的一場曠日持久的精神斗爭。二戰之后,面對1933年到1945年的納粹德國留下的累累血痕與人性慘劇,戰后的德國知識分子絕大多數采取鴕鳥式的回避態度。《極權主義的起源》正是阿倫特苦心孤詣地直面和省思這段歷史經驗的“成果”。
作為一位從德國流亡到美國的猶太裔思想家,阿倫特對于納粹德國以及與之相似的前蘇聯斯大林時期的暴政,有著一份特殊的創深痛巨的體驗??梢哉f,《極權主義的起源》整本書都是圍繞著一個問題展開,即是:作為一種前所未有而慘絕人寰的極權主義運動是如何在歷史里出現并展開的?在阿倫特看來,極權主義的本質就是恐怖統治,這種恐怖統治是建立在對于人性中的恐懼與自私等幽暗面的操弄之上。
極權主義是一種嶄新的政治架構,這種政治架構消弭了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的界線,將政治的元素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導致人人在彌漫而亢奮的集體情緒里癲狂,而無所逃遁于天地之間,但是從根本上來說,這種恐怖政治又是反政治和空洞無物的,是一種建立在種族血統論和。階級出身論基礎上的“心靈宰制術”。依照阿倫特的解釋,政治本來應該是具有公民美德與自主人格的個體在公共空間里的政治實踐,而極權主義政治恰恰是反對這一切的。
極權主義既漠視公民的自主性,也摧毀公共空間。就前者而言,通過政治暴力、社會區隔與意識形態等方式,極權主義展現的是霍布斯所謂的一切人對一切人的叢林戰爭狀態。就后者而言,在政治恐怖之下,人基于血緣、地緣、友誼、學緣等所建立的私人生活空間完全被粉碎,政治原則成為指導一切的根本,它以崇高的名義喚醒并鼓勵人性深處最邪惡的沖動,并將這種沖動組織化成對他人的公開羞辱與暴行。
正是在壓制與毀滅公民的內在自我,以及對日??臻g的全面占領之基礎上,現代社會一個特殊的群體產生了,這就是阿倫特反復尋思的“群眾”。依照她的解釋,產生于社會階級崩潰之后的群眾,失去了社群的歸屬感,與生活世界日益疏離,喪失了一個共同之世界,漂泊無根,正希望跟某種永恒的、操縱萬事萬物的巨大勢力結合成一體,因為唯有攀住這股力量,這些漂浮于厄運浪潮前泅水者,才能感覺安全穩當。納粹黨員與布爾什維克黨利用和操縱群眾的這種“漂泊無依”和“多余無用”的群體心理,建構出二套包羅萬象全知全能的意識形態來迎合群眾“反抗平庸”的內在渴望。
極權主義運動的宣傳用這套意識形態來教導人民的思想,使人民的思想脫離了經驗與實相;它往往試圖在每一種公眾的、可目睹的事件里插入“秘密的意義”,也常常懷疑每一種公眾的政治行為背后都隱藏著一種“不為人知的意圖”。這套意識形態與政治暴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摧毀了個人所有的自由,也蔑視著任何的人格獨立,最后必然導致的結果就是“寂寞”。在阿輪特看來,寂寞與孤獨并非一回事,后者意味著人與自我的相處,是一切創造性活動的前提,而寂寞卻是在全面恐怖的極權主義暴致之下的人的精神狀態,其核心即是人心中生成的不屬于這個世界的感覺(這也是人最絕望的體驗)。
“寂寞”成為極權主義政府及其意識形態或邏輯思辯的本質,成為極權主義統治之下的每一個人日常的心理經驗。這種“寂寞”感產生的原因就在于:極權主義的統治抹煞了人與人之間彼此對話的空間,迫使人彼此敵視、斗爭,甚至也摧毀了人在“隔絕、孤立”時所具有的創造潛能;而這種“寂寞”之所以讓人難以承受,就在于它使人喪失了自我。而人一旦喪失自我,他就不再信賴自己,也就是說:喪失他思想的同伴,喪失了在這個世界上體認一切事物所必需的、根本的自信心,置身于如是的處境當中,自我跟世界,思想與體認的能力一起喪失殆盡。
由此可見,阿倫特在對于極權主義現象的反思中,最為著力處即在于一個有內在自我和自主人格的自由公民如何能從極權主義暴政的廢墟上生長出來,而這關切到人之所以為人應該稟賦的尊嚴與博大。在阿倫特看來,實現這一目標的首要前提是對于極權主義(以及與之相伴生的犬儒主義)必需嚴肅地對待與關切,而進行深度的歷史反思與人性反省,只有在實現這個前提之后,我們才能談人性的重建與道德的復蘇,才能討論公民在公共空間里的政治實踐如何可能的問題。
對此,阿倫特無疑既憂心忡忡,又有著審慎的期待,憂慮是因為“現今這個時代,由于世界各地的人口與無家可歸之‘難民的人數日益增加,如果我們還以功利主義的概念來思考置身的世界,他們就成為多余無用的東西。各處各地所發生的政治、社會與經濟的事件,顯然,跟極權主義把人制造成‘多余無用之物的措施,兩者之間,有默契的陰謀串通在?!倍诖且驗榘愄叵嘈拧皻v史的每一終結之處必然包含著一嶄新的開端;這個開端即是一項承諾,也是每一個終點唯一能產生的‘信息。在一個新的開端成為歷史事件之前,創造這個新開端乃是人最優越、高超的能力,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它可以說是人的自由?!?/p>
《極權主義的起源》是阿倫特反思極權主義的第一本著作。有趣的是,剛剛出版的這本經典的中文版版權頁上居然還印著4個久違的小字:“內部發行”。